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加以悉心培养,就能成为孩子的特长,当然,这要孩子感兴趣才行。让孩子习得一技之长,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让特长为孩子增添自信
父母箴言
如果孩子能有一技之长,那么,不管是在学习或业余活动中都会有很大的自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当孩子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就更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有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孩子所取得的某项突出成绩,往往与其自信心的强弱有密切联系,而孩子具有某种特长又极大地强化了他的自信。也就是说,特长常常促使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重大突破。因此在促使孩子全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孩子特长的培养和发展。那些强令孩子放弃自己的特长,而只埋头读书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怎么样?”
青年困窘的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年都只能用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斯最后说。
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但常常会由于自卑等原因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给予鼓舞和自我激励,去发掘一项优势潜能,以及能够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给自己的生命增值。
日本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人的大脑犹如一条毛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带动全体。为何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其他方面也会有优异的表现呢?正因为头脑有如毛巾般的特性,只要有一端被开启,其他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因此,若对某一课题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进全脑的活性化。”
这位教育家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他中学时,有位同学成绩较差,同学们都瞧不起。但自从体育课教相扑后,这位同学以绝对的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并从此获得了信心。以后他在班里积极发言,成绩也突飞猛进,令大家吃惊不已。
如果孩子能拥有一门擅长的学科,生活自然就会是充实愉快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自信心的增加而促使其他科目的进步。也就是说,一个拥有自信,对生活充满期望的人,将会由于连锁反应的产生,在各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无法事事精通。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某方面有不理想的表现而苦恼,而是要随时对他的优点加以赞赏和鼓励,建立孩子的信心,在他面对各项事情时,均有积极挑战的精神,从而发掘孩子的优势潜能。
从理论上讲,发掘一项优势潜能的方法是符合“补强法则”的。“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以哲学家的眼光在审视美国的教育(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后,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提出的观点,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周围人的赞许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比如自卑的孩子做事消极,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会失败,常常打退堂鼓,但是如果他有了一项比别人强的拿手戏,就能焕发出自信心,觉得自己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成功。这种自信心一定也会延伸到其他更多的领域,使得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局面,应付各种各样的挑战。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特长,可以留心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长处可以发展为特长,然后在这方面刻意增强孩子的兴趣。要发掘孩子的天资,父母就要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事物,大胆去尝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用心去观察,充分接受各种新的生活体验。除了让孩子做多种多样的尝试外,父母还应注意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然后在这些过程中,观察了解孩子喜欢干什么,擅长干什么,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发展他们的长处。
培养孩子的特长须“量体裁衣”
父母箴言
当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看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天赋。比如,孩子明明不喜欢学钢琴,父母却非得让学;孩子明明没有画画的天分,父母却硬是让画,这样做孩子是学不到东西的。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 “量体裁衣”。
邻居家的豆豆刚过完4岁生日,她的妈妈就把“沉重”的钢琴搬回了家,从此,豆豆家传出了单调的钢琴练习曲。豆豆读小学了,豆豆的妈妈斥“巨资”让豆豆参加一个有名的英语学习班,此外,豆豆还参加了市少年宫的奥数班,学校的象棋兴趣班。听豆豆的妈妈讲,豆豆对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感兴趣,而且效果都挺好。去年豆豆通过了钢琴7级考试,今年参加市级象棋比赛获得了第四名,参加奥数比赛的成绩也不错。姗姗的妈妈羡慕极了,她也想自己的女儿能像邻居家的豆豆一样。于是,姗姗的妈妈也给姗姗买回了一架钢琴,姗姗妈妈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便花钱请来音乐老师给姗姗做家教,每天练两三个小时的钢琴。刚开始姗姗还很有兴趣,但时间稍长,便觉得苦不堪言,不想练了。爸爸训斥,妈妈诱哄,姗姗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练。但是,姗姗并没有像豆豆那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实,发生在豆豆和姗姗身上的现象现在社会上十分普遍,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同样的培养,两个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培养孩子的特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地选择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决定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需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了解孩子在平时哪一方面有“兴奋点”和“天分”。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选择、确定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特长成为成功的动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其次,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如果想要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然后培养其兴趣,不能硬逼着孩子去练字、画画、弹琴等。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只会是扼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父母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开始学某一种乐器时,一些父母往往会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加强“学习力度”,以“考级”、“获奖”或“获得众人较高的评价”来检验孩子学习乐器的水平,人为地给孩子加重了负担,从而使孩子感到苦不堪言而兴趣顿减甚至丧失了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孩子没有了兴趣,将学习乐器当作苦差,唯恐逃之不及时,则乐器是很难学好的,且失去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初衷。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培养孩子的特长需要“量体裁衣”。
一位小学教师汪老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四年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位汪老师曾对记者说:“回忆这6年孩子学钢琴的经历,那真是一段辛酸史。”
女儿当初学习钢琴的时候,汪老师只想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并没有想过非要让她成为一名钢琴家。
开始女儿还对钢琴有点兴趣,但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对钢琴产生了厌倦情绪。每当汪老师催促女儿练琴时,女儿总是表现出烦躁和不满的表情,甚至怨恨母亲。
有一次,女儿练琴时还差一根手指的指法没有练,汪老师就批评女儿,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说:“干脆把这根手指砍掉算了!妈妈,我不想活了。”
“现在我才知道,女儿并不适合学钢琴。”汪老师说,“作为一名家长,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失败。”
事实上,像汪老师这样培养孩子特长的失败经历,许多家长都经历过。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孩子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孩子培养特长。
汪老师的女儿停止学钢琴已经快两年了。汪老师感慨地说:“大人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应该人为地为孩子造一个特长。现在,经过四五年前给孩子疯狂报各种特长班的白热期,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都少了几许盲目,多了几分理智。”
本来不喜欢音乐,非要让孩子学琴;本来嗓子不好,非要让孩子学唱歌;本来喜欢美术,非要让孩子学习跆拳道。这种逆着孩子兴趣而培养特长的方式,最终会遭受失败。
薇薇今年10岁,但她已经有6年的武龄了。她妈妈告诉记者,培养孩子的特长必须“量体裁衣”,当初她本来想让薇薇学钢琴,后来发现孩子爱蹦爱跳,对武术很着迷。于是,她改了主意,让薇薇学武术。现在,薇薇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她很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练武术,薇薇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和胆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总之,孩子特长的培养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培养孩子特长的手段应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不是强迫压制。
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父母箴言
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是培养孩子音乐特长的首要任务。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起随音乐的韵律做动作,一起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了对孩子的音乐教育,有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了音乐学习班,当然,也有的父母自己给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教育。希望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议,能够给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有所帮助。
1.怎样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
★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应当开始于胎教。因为孩子早在母腹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听觉,所以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多让胎儿听一些音乐。
★父母要让孩子一出生就能够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天地里,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来刺激一下孩子的听觉神经,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启蒙训练。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或是歌曲和孩子一起欣赏,并且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学会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比如,当你听到活泼、欢快、抒情、柔和的音乐时就要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到时候,当孩子在听到高兴的歌曲时,他就能够用一些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了。
★父母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小乐器,比如铃鼓、钢片琴、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打打,发出各种声音,以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利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孩子感觉到节奏感。当父母敲出什么样的节奏时,让孩子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父母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儿童歌曲磁带,放给孩子听。当孩子能够熟悉其中的歌曲之后,再教给孩子唱。还可以教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做一些音乐游戏。
2.怎样教孩子玩音乐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能够和他们一起玩音乐游戏,那可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父母来说,要怎么样和孩子玩音乐游戏恐怕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那么,要怎么样和孩子玩音乐游戏呢?
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而愉快的音乐环境。比如,经常播放一些音乐,并且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在听了音乐之后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入孩子的生活之中。父母要兴趣盎然地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逐渐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3.怎样用形体表现节奏
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就是用音乐来刺激听觉,让人产生印象,然后再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当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让孩子用他自己的身体动作来体现节奏。由于孩子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这样的活动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那么,要如何教育孩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呢?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的兴趣。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所包含的强烈节奏。比如,爸爸在走路时的动作,妈妈在织毛衣时的动作,哥哥在打篮球时的动作以及姐姐在踢毽子时的动作等,让孩子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示节奏。
★和孩子一起编一些简单的体态律动。可以选择一些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比如穿衣、洗脸等动作,用醒目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听音乐表现节奏。比如:小兔跳、小鸭走、大象甩鼻子等。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父母也可以参与和孩子一起做,并且要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
★选择有趣生动、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的反复,然后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的变化。比如:让孩子跟着音乐节奏走步,要求孩子走步的速度要与音乐的快慢一致。音乐快的时候就要走得快,音乐慢的时候就要走得慢,让孩子用走步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用嘴巴发出象声词来伴随动作,体验节奏的强弱,比如:让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打鼓,嘴里还要随声发出“咚咚咚”的打鼓声。音乐强,打鼓的动作就要重,嘴里发出的声音出要高。音乐弱,打鼓的动作轻,嘴里发出的声音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