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28586500000029

第29章 椭圆办公桌上的大事:中美关系(7)

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各党候选人在全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进行预选,力争成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1992年的预选是2月18日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的。

然而,在预选尚未开场之前的1月17日,克林顿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曾在夜总会当过歌女的珍妮·弗洛尔斯自曝丑闻,说她从1977年至1989年同克林顿保持过长达12年的不正当的婚外恋关系。

克林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召集竞选班子的全体成员在曼彻斯特开会。当时正在曼彻斯特竞选的克林顿把他下榻的旅馆变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他与助手们在这里通宵达旦地研究对策,克林顿的助手很快地同一些电视台谈判,准备通过电视回答弗洛尔斯的指控。最后,克林顿的助手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商定,利用该公司的《60分钟》节目,由克林顿夫妇共同露面澄清事实。

在这桩丑闻被披露之前,克林顿在民主党5个竞选对手中的支持率遥遥领先,达39%。然而,这桩丑闻被披露之后,他的支持率一下子下降了14个百分点,只居第二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12日离预选开始的时间已不到一周,报界又捅出了克林顿1969年在越南战争期间逃避服兵役的新闻。

这两桩丑闻使克林顿的竞选势头受到严重挫折。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预选中,克林顿得票只占25%,居第二位,差一点被淘汰出局。

克林顿不受这些问题的干扰,紧紧抓住选民们要求变革的愿望和关心经济问题的心理不放,慢慢地转败为胜。

6月2日,加利福尼亚等6个州举行最后一轮预选,1992年美国大选的预选阶段至此宣告结束。经过近4个月的激烈角逐,布什总统和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分别赢得共和党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已成定局。但是,尚未正式宣布参加竞选的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却异军突起,从而使美国总统竞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罕见局面。

在预选阶段,布什总统的竞选还比较顺利。尽管在预选之初曾受到代表极端保守势力的布坎南的挑战,但“布坎南现象”不过是“昙花一现”。然而,在整个预选过程中也暴露了布什的“弱点”。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布什的支持率曾一度升至90%的最高峰,而现在已跌至35%左右。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和随后的复苏缓慢乏力,许多中下层选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未来忧心忡忡。这种不满和悲观情绪的滋长,显然使布什的竞选地位大受影响。当然,作为在职总统,布什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知名度高,擅长外交,可以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竞选的政策,竞选经费也比较充足。此外,如果到11月初大选时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加快,失业率下降,布什的竞选地位亦将随之改善。

至于民主党方面,克林顿最终获得本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所需代表票数真可谓“来之不易”。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首次预选中,克林顿出师不利,败给了聪格斯。直到3月初的“超级星期二”,克林顿才算扭转败局。此后,他在绝大多数州的预选中连连获胜。然而,民意测验显示,许多选民对克林顿表示不信任,认为他不具备当总统的“人品”。年富力强的克林顿也有其竞选优势。他担任阿肯色州州长之职近10年,并有所建树,特别是在改善教育质量方面成绩不小。他还被美国州长会议评为“最佳州长”。另外,他在竞选活动中提出的“变革”口号及其具体方案,对中下层选民也具有一定吸引力。

然而,在“象”(共和党)“驴”(民主党)激烈争斗之际,突然又杀出一匹“黑马”——独立候选人佩罗。此人是德克萨斯州佩罗系统公司的老板,还曾担任过电子数据系统公司的董事长。据估计,他家的全部资产在25亿至35亿美元之间。参加竞选前,佩罗曾表示,如果他的名字能列入50个州的选票上,他就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下届总统。此后,佩罗的支持者便在全国各地展开签名请愿活动。他本人也四处奔走,进行事实上的竞选活动。佩罗表示,如果需要的话,他将不惜自掏1亿美元竞选经费。他的竞选策略是,一方面利用新闻媒介工具大造声势,一方面宣扬“变革”主题,但避而不谈具体政策主张。他还强调,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辞”。

佩罗异军突起事实上反映了选民对美国现状及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的不满情绪。在许多选民看来,美国国内问题成堆,而共和、民主两党又束手无策,因此他们寄希望于佩罗这位“局外人”和“实干家”来改变华盛顿的无能状态。

佩罗以其特有魅力征服了美国选民。

在6月初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佩罗的支持率为33%,布什的支持率为28%,而克林顿的支持率最低,只有24%,他的竞选运动再次跌入低谷,这时,他在预选中已欠下了400万美元债务。克林顿的竞选又面临夭折的危险。用克林顿的话说:“我已为我自己写过好几次讣告了。”

为了挽回竞选的颓势,希拉里和助手们帮助克林顿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首先,克林顿公布了一个新的经济计划。在这个题为“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计划中,克林顿提出了许多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设想。这同佩罗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佩罗只是空洞地要求实现变革,并未提出任何具体的行动纲领。由于克林顿适时地提出了这项新的经济计划,把许多选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了。

其次,克林顿在希拉里的极力敦促之下,对竞选班子进行了改组。改组之前,克林顿的竞选班子机构重叠,职责不明,经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改组后,克林顿的竞选班子定名为“克林顿行动班子”,克林顿要求这个班子成为对来自共和党的任何攻击都能做出快速反应的作战室。克林顿还力排众议,坚持把他的竞选总部设在了小石城。此外,克林顿在美国黑人领袖杰克逊的“彩虹联盟”的集会上发表演说时,对鼓吹对白人实行暴力的黑人歌星索莉娅提出了谴责。克林顿这番讲话意在向人们表示,他不依靠任何利益集团,包括好斗的黑人团体在内。他的讲话赢得了许多中等阶层的白人选民的支持。

克林顿在民主党7月中旬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挑选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阿尔·戈尔为自己的竞选伙伴,对重振克林顿的竞选声势发挥了重大影响。许多分析家认为,克林顿挑选戈尔为搭档是聪明之举。

首先,戈尔的经历和品格弥补了克林顿的不足:戈尔虽然也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但他毕竟最后还是应征去了越南,虽未上过战场,但毕竟是在军队当过差;戈尔的私人生活经过了1988年大选的考验,已无可挑剔;戈尔在国会参众两院都当过议员,熟悉美国的内政、外交和军事事务。这三点都恰恰是克林顿所不具备的。

第二,戈尔在1988年预选中曾在南方好几个州获胜,这对克林顿争取共和党传统势力范围的选票至关重要。

第三,戈尔才44岁,也是生育高峰年代出生的人,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新一代政治明星。他对绝大多数已处于中等阶层的同龄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克林顿不仅在民主党内部已站稳脚跟,而且在同布什和佩罗三人进行的竞选中的地位也大有改观。据《新闻周刊》1992年7月9日至10日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同布什的差距已从6月初的4个百分点缩小到1个百分点。同佩罗的变化更大,6月初佩罗领先克林顿9个百分点,而这次克林顿反而超出佩罗3个百分点。

1992年7月16日晚,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纽约宣告结束。在为期4天的大会上,代表们通过了该党的竞选纲领,并以压倒多数票正式提名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戈尔分别为民主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

继1980年卡特总统竞选蝉联失败之后,民主党又在前两次大选中连连败北。面对“三战三败”的纪录和当前美国选民“思变”的心态,民主党举起了“变革”的旗帜。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选自称为“新一代领导人”的克林顿和戈尔出马竞选,二是对其竞选纲领做了修改。

民主党这次代表大会通过的题为《与美国人民的新契约》的竞选纲领就是按照克林顿的“变革”主张起草的。克林顿在接受提名讲话时又对此做了简要阐述:重振美国经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制;改善教育;在白宫和国会实行精兵简政等等。为实现这些目标,克林顿还提出一套具体方案:在经济和税收方面:支持把中产阶级的税额减少10%;支持用减税鼓励企业投资;支持公路建设计划,说这将创造4万至4.5万个新就业机会。在国防方面,主张在今后5年内削减军费1000亿美元;建议取消B-2轰炸机计划和战略防御计划。在能源方面:支持开发可更新能源;不支持利用核能。在犯罪方面:支持设立死刑。

克林顿的“变革”方案对中产阶级选民具有一定吸引力,而选民对现状的普遍不满情绪和“思变”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提供了问鼎白宫的机遇。克林顿正是抓住广大选民对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犯罪和吸毒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大做文章,激烈抨击布什政府的“失败记录”。但是,布什总统和共和党人则反击说,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阻碍了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共和党人还指责克林顿的所谓“变革”计划是“新瓶装旧酒”,并极力宣传只有布什总统才能实行真正的“变革”。“变革”成为1992年美国大选中的一个最时髦的字眼。

在共和民主两党分别举行代表大会后,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克林顿将与共和党现任总统布什及独立党的亿万富翁佩罗一起,为入主白宫而竭尽全力。接下来的战场风云中虽然主将依然是克林顿,但希拉里却一直处于战场的最前沿,她在那里不屈不挠地战斗,几次力挽狂澜。

竞选路上,主角配角都重要

在美国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候选人配偶的角色也很重要。她们除了要追随丈夫出席各种竞选活动,有时还要亲自走上战场,发挥女性特有的作用,去和对手的夫人展开竞争。

在克林顿做出参加总统竞选这一重大决定之后,希拉里马上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如当年和克林顿竞选州长一样,投身向美国权力之巅进军的征途。

希拉里为了丈夫竞选,可谓呕心沥血,全力以赴。希拉里是克林顿竞选班子中最得力的人物。她提出各种建议,帮助克林顿确定和修改演讲稿,制订纲领、对策。对克林顿在电视辩论的言辞、风度提出建议,事后加以评说总结。她还参与选择克林顿的竞选搭档——副总统的人选,极力促成艾尔·戈尔充当这一角色。

竞选开始后,希拉里敏锐地发觉丈夫的竞选班子不够得力。它机构重叠,职责不清,遇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她便果断地向克林顿提出警告,非要他彻底改造那一乱哄哄的班子不可。在她一再敦促下,克林顿才下决心进行改组。改组后的这个取名为“克林顿行动班子”的竞选组织的确成为对来自共和党的任何攻击都能做出快速反应的战斗指挥部,它能根据选民最关心的问题和期望,对共和党发出攻击,并做出许许多多有内容的许诺,为克林顿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美国的历届大选中,双方都竭力寻觅对方的丑事,加以张扬,以图搞臭政敌,争取选民。这次大选,自然也不例外。

角逐总统宝座的克林顿始终感到身边有一颗“定时炸弹”,使他终日惴惴不安。

还在1991年,报界传出克林顿曾背叛夫人,与一风尘女子有染,说他人品道德成问题。这对争强好胜的希拉里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但希拉里为了给丈夫入主白宫扫清道路,终于忍辱与丈夫一同出席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主办的早餐会,当着无数记者的面承认他们夫妇曾经在婚姻上出现过波折,但称那已成为过去,目前关系“坚如磐石”,希望大家不要干预与他人无关的私事。

1992年1月13日的美国《明星报》突然刊出一篇报道,宣称克林顿有5桩婚外情。其中两个人是有些名气的。一个是隆莉·米勒·珀杜,她比克林顿大几岁,曾经当选过“阿肯色小姐”。珀杜称,1980年她曾与时任州长的克林顿有过3到4个月的性关系,后来因政治原因断绝了关系。另一个是伊丽莎白·恪雷斯,她比克林顿的年龄要小一些,也曾于1981年当选为“阿肯色小姐”,第二年又在全美几百佳丽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夺得“美国小姐”的桂冠。她虽然承认与克林顿有密切关系,但却否认小报上有关她与克林顿有性关系的说法。

上述的两个人都没能形成气候,所以克林顿大松了一口气。但不久,阿肯色夜总会的歌星珍妮·弗洛尔斯又杀了出来。她声称与克林顿有12年恋情。她举行记者招待会,讲述了她与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并说,她存有与克林顿的录音电话,要请求律师为电话录音辩护。《明星报》也声称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录音带。

这一桃色新闻立即在超级市场的丑闻小报和“特别节目”转载,并很快传遍全美各地。舆论哗然了,不管克林顿的政绩如何,平时在演讲台上表现怎样,但美国选民是不可能完全原谅一个生活极不检点,表里不一的候选人的。

人们对克林顿的热情一下子降低了许多,他的选民支持率立即直线下降。

正是在这一夜,关押在阿肯色州的一所监狱中的犯人要被处以死刑,法庭打电话来请示州长克林顿,克林顿听了不寒而栗。

“也许今天是在判处我竞选总统的死刑。”

克林顿悲哀地对自己的竞选助手说。

电话铃又响了,克林顿无精打采地接过。

“是比尔吗,我说你现在应该睡觉,做出一副对谣言无所谓的样子,我马上就来。”希拉里的反应比克林顿冷静多了。

晚上,回娘家的希拉里赶到了竞选总部,她显得镇定自若,向主持竞选的卡维尔博士重申:这是一场战斗,她和比尔将再一次并肩战斗。希拉里和克林顿一起商定对付谣传的政策。他们一直忙到深夜,然后希拉里拟订了方案。他们决定挺身而出,对谣言予以反击。

1月16日,希拉里对新闻界发表讲话,谴责克林顿的政敌用卑劣的手段给丈夫栽赃,谴责弗洛尔斯被人收买,是政治工具。

1月18日,克林顿和希拉里决定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收视率最高的《60分钟》电视节目,在4000万美国观众前接受节目主持人的采访。

在这场现场问答中希拉里无疑是主角,并且她的出色表现使克林顿又一次死里逃生。每次碰到选民提出关键问题时,都由希拉里从容应答:

“对婚姻的忠诚是否应该成为竞选的一个题目?”一个选民问道。

“在任何一桩婚姻中,结成伉俪的两个人之间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认为这是夫妻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