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28737900000041

第41章 酒之文化(6)

3.傣族

傣族的嗜好品有酒、烟、槟榔、茶等。几乎各地傣族都有这些嗜好,只是程度稍有差异。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酒已成为宴客必备之物。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尽醉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游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所饮之酒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都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

4.布依族

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饮糯米甜酒。逢年过节要饮年节酒,婚姻娶嫁要饮欢喜酒,送往迎来要饮迎客酒和送客酒。因此,每年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和糯米甜酒,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特别是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客人的兴味也不浓,主人的脸上也觉得无光。布依族人以豪爽好客而着称,因此,他们饮米酒时,有三大特点:其一是酒用坛子装,将葫芦(地方土语叫“革当”)伸进坛里汲取;饮酒一般不用酒杯,而多用碗,这样才显得豪爽;其二是要行令猜拳,除助兴外,更主要的是与客人互考智慧与机敏,看谁能摸透对方心理,当然,这也是互相敬酒的一种手段;其三是要唱酒歌,这也是三大特点中最主要而且最有趣的一个。酒歌的内容无所不包,诸如开天辟地,日月星辰,民族历史,山川草木,乃至对村寨及主人的称赞,等等。你唱一首,我答一曲,对答不了的“罚”酒。这样一来二往,既对了歌,又传播了知识,真是别具民族风韵,兴味盎然。

唱酒歌的方式是先由主人端起一碗酒,向客人们边敬边唱。开场歌的内容大都是些客气词句,比如主人家的酒肉明明是摆了满桌,主人却谦逊地唱道“昨晚灯花爆,今早喜鹊叫,都说要有客,贵客真来到……本想杀头猪,猪崽瘦壳壳,田里去捉鸭,鸭被鹰叼啄;棚里去捉鸡,鸡被野猫拖,塘里去捞鱼,鱼被水獭捉……孔雀落刺林,麒麟落荒坡,贵客到我家,实在简慢多。”唱完,敬每个客人喝一口酒。客人们也一一举起斟满米酒的碗来唱歌答谢,内容是感谢主人家的殷勤,祝贺寨邻平安,庄稼丰收,牛马成群等。如“喝酒唱酒歌,你唱我来和;祝愿主人家,岁岁好生活……祝愿寨邻里,和睦享安乐;祝愿牛马壮,祝愿羊满坡……主人真殷勤,让我坐上座,敬我猪腰肝,敬我鸡脑壳……多谢呀多谢,主人麻烦多,我们转回去,定把美名说。”一人唱一首,唱完,大家各饮一口酒,要是谁不会唱,就“罚”饮三杯。

布依族人生活中,还有一种饶有风趣的“迎客酒”。就是娶嫁迎亲或逢年过节,客人来到时,主人要在大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桌上放酒壶和碗,客人一到,主人急忙往碗里斟酒,双手端着,唱起一首“迎客歌”:“凤凰飞落刺笆林,鲤鱼游到浅水滩,今天贵客到我家,不成招待太简慢,献上一碗淡淡水,只望客人多包涵”。客人若是能歌者,就以歌答道。

“画眉飞上梧桐树,小虾游到大海里,今天来到富贵府,主人殷勤真好客,只因我的口福薄,这碗仙酒不敢诀。”如此对答几个回合后,双方不分胜负,最后客人饮一口酒,就进到堂屋里。若是客人不会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只好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以后才能罢休。所以,不会唱酒歌,既要被“罚”酒,又要逗得所有围观者哄堂大笑。

进屋以后,在酒席间,主人要请善歌的姑娘或中年妇女来向客人敬酒。她们有的拎着酒壶,有的端着放碗的方盘,来到客人身旁,先斟上一碗酒,再唱起“敬酒歌”:“客人远道来,实在是辛苦,没有鸡鸭鱼招待,喝碗淡水当鱼肉。”若客人能歌,就以歌回答道:“八仙桌子四角方,鸡鸭鱼肉摆中央,山珍海味样样有,多谢主家热心肠。”就这样主人一首,客人一首,从古至今,天南地北,内容无所不包,有问必答。当然,要是唱的时间久了,回答时不一定对题,只要能对出一首就行,这样就免罚喝酒。要是不会唱敬酒歌,姑娘们每唱一首,就被“罚”喝一口酒。真是妙趣横生,给整个酒席增添了欢乐气氛。

布依族人不仅喜爱饮酒,而且也善于酿酒。米是自己种的,酒曲是自己上山采来百草根做成的。所以,原料方便,酿制容易。酿制出的米酒在十八度左右,醇香甘美,都是大坛子盛好密封的,每当打开坛子盖取酒时,香飘满屋。

平常时候,只要客人来到家里,主人就递上一杯“茶”,客气地说:“走累罗,请喝杯凉水解渴。”若是曾经到过布依族地区的客人,有过经验,就欠起身子,双手接过“茶”来,慢慢品尝,细细享用。若是没有经验的客人,由于口干,一口喝下,那就要闹笑话了,自己也只好暗暗叫苦上当。原来,这不是茶,是米酒!但一定要注意,只要是把酒误为茶喝了,无论如何也得吞下肚去。绝不能吐出,这样才是对主人的尊重,反之就是不礼貌了。这不是坏心,恰恰相反,这是布依族对客人的真诚敬意,客人喝下的酒越多,就象征着常吃常有,主人越是高兴。

布依族人还用自产的糯米和自制的酒曲(当地叫“土酒药”)制作出可口的糯米甜酒,基本用于妇女们自食和招待女客。若是在春三月或初夏时节,凡是在布依族地区路过,走累了,口渴了,只要见到路边地里有人做活,就去向他(她)们找水喝,一定能喝上布依人用甘美的山泉冲拌的糯米甜酒水,凉悠悠甜丝丝沁润肺腑,既能解渴,又能驱散一路上的疲劳。

5.毛南族

毛南族嗜好烟、酒、茶。饮茶只是办喜事、丧事和招待客人时喝,平时则喝开水或泉水。酒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凡办喜事、丧事和客人到家,都要喝酒。敬祖先、走亲访友、节日、互助换工等就餐时都要有酒。平时白天劳累,晚餐也要喝酒活血,认为容易消除疲劳。客人到家没有酒招待就认为失礼,有句口头语:“好朋好友,黄豆送酒。”因此,家中常备一坛酒待客。几乎每家的主妇或男主人都会酿酒,他们酿制的白酒,酒精度数不高,一般为20~35度。酿酒的原料有糯米、黏米、玉米、高粱、红薯、南瓜等,各类酒名都以原料名冠之。如用糯米酿制的叫糯米酒,用红薯酿制的叫红薯酒。酿制的各类酒都用本地产的酒饼来发酵,先把原料煮熟,摊在竹席上,晾冷后撒酒饼(研成粉末),投入缸里或坛里发酵。冷天放在暖处或用棉被、玉米叶、棕皮盖上保温,待发出酒香味即可蒸制。蒸酒用水最好是泉水,出酒率高,酒味醇香。毛南族不仅爱喝酒和善酿酒,还借酒味比喻情意。如男女对唱山歌时,女的唱:“这糯粘米酒,昨夜刚酿成,味淡又不醇,哥懒把手伸。”男的回答:

“这是糯米酒,秧田在门口,酒味烈又香,陶醉哥心头。”

6.傈僳族

傈僳族男女青年和老人及妇女都嗜好吸烟、喝酒、饮茶。烟和茶是自己种植的,水酒是用包谷、荞麦之类的粮食酿成的。每当包谷成熟时节,开始酿制水酒,有的人索性把做酒的用具搬到地里,把包谷摘下来就地制酒,边收庄稼边做酒,尽情地饮上几天才肯回家。等到把包谷全收回到家里的庭院,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段时间。这样,在收获季节中,人们常常是一边酣饮一边歌舞。这种酒,也叫醋酒或杵酒,制造方法比较简单,原料一般是包谷、高粱、荞麦、稗子等,以稗子为最好。制作时先把粮食捣碎,蒸熟后放凉,拌上适量的酒药,放进干净的瓦罐里盖好,发酵十几天,等发出酒香味,说明已出酒,启封冲饮。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放上半年以上再饮用,酒味就更浓。

水酒的饮用方法是,把罐内的酒舀出一些放在锅里兑上温水,用木勺搅拌,待酒味和温度合适后,舀出过滤装进竹制的酒杯,就可以饮用了。若加上一些红糖、鸡蛋,既富有营养,又甘醇,清香扑鼻,这种酒一般为17~18度,有解渴、爽口、提神解乏的功能,还能增加人的食欲。

招待客人时,水酒是必不可少的,傈僳族认为“无酒不成礼”,有酒就有了相应的礼节。

主人用很精致的竹筒将酒盛满后,往地上倒一点,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接着自己先喝一口,表示酒是好的,然后将客人面前的其他竹筒盛满,双手举到客人面前请客人饮用,而后主客共同畅饮起来。

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合杯酒”了,傈僳族称“伴多”,即两人共捧一大碗酒。这种饮法只有在大家酒兴最浓的时候才出现,而且总是由主人首先邀请。主客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脸靠脸,然后一同张嘴,一口气饮完。于是酒从他们的嘴角、脸上淌下来,流到衣服上,而他们全然不顾。喝完后,互相对视,开怀大笑。合饮杯酒,只有在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进行,过去常常用于贵客来临、签订盟约、结拜兄弟的场合上,不分男女,两人共饮。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邀请你同他合饮杯酒,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但是,晚辈人不能邀约长辈“伴多”,而且是长辈对晚辈人表示关心,对同辈人表示友好或者未婚男女相互爱慕才饮合杯酒。

7.藏族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之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6.4酒与文学

6.4.1酒与诗歌

饮酒赋诗,赋诗饮酒,几乎是历史上文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情趣,因而在中国灿烂的诗歌史上留下了数以万计飘溢着酒香的诗章。

1.诗人与酒

在中国古代,诗人和酒的关系十分密切。酒与许多诗人和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不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不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的诗和故事,单说那一部全唐诗,要从中找出与酒有关的字句,也是俯拾即是。唐代诗仙李白,号称酒仙,没有一天不喝酒。另一位大诗人杜甫,诗中也常提到酒,即使后来穷困潦倒,还是写出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名句。这就难怪世上有许多人一直认为酒与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更有人认为:诗人就是酒徒,其实情况并不完全如此。首先,在封建社会里,确有一些文人只顾眼前欢愉,及时行乐,沉湎于物欲之中;但凡有抱负、有才华的人,包括许多诗人,却艰难困苦,壮志难酬。只有在找不到出路时,才借酒浇愁,但他们一般不酗酒犯禁。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即有人考证,古代的酒,酒精度很低,像李白这样能喝酒的人,也是喝了一天才醉倒在长安街头。最着名的例子是武松过景阳冈,连喝十八大碗后也没醉倒,居然还打死一只老虎。而历代的诗人,大都酒量很有限,像苏东坡,少年时看到酒就有醉的感觉,到年龄大时,也只能喝三“蕉叶”。据说“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极小。

因此硬要说诗人都是酒徒,那是很偏颇的。

2.美酒入诗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与诗——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与书——杜甫说: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

与文——苏轼说: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文。

与风——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与花——李白说: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

与雪——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与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4.2酒与散文

自古至今,写酒和酒文化的散文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内容深广,镌刻下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使散文的写作愈加清新,意味盎然,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独特风格的名篇佳作。

反映酒文化的散文,首先多提到酒的创造发明。关于酒的散文最早的一篇,当属《尚书·酒诰》。这篇文诰一方面教戒群臣以殷纣为戒,不应沉湎于酒,导致亡国,云:“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属于这一类借鉴性质的,还有《酒箴》、《丰侯铭》等。《酒诰》第二方面则是宣传酒文化,一是祭神祀祖,依礼饮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当时祭祀或庆祝饮酒,可以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