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精典教育-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29359200000011

第11章 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

亚当斯在同学身上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在老师身上也同样如此。在哈佛学院的这段时间,他几乎是浪费了四年的光阴,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知识。

在这里,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也不想与别人分享任何教育果实。只想做自己的独一无二,仅仅是一半或者九分之一都不愿意与人分享。

但是,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实现亚当斯的这种想法的。很多年后,当他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曾经是怎样花时间在研究提高自己的硬性成绩和考试名次上的,这就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亚当斯从希腊话剧中学到的,要远胜于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尽管还有一些十分难懂的自由贸易理论,但是,这些理论也十分具有实用价值,远胜于课本上的政治经济学。

这就是亚当斯大学时代的学习过程。虽然他并没有学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大学的生活让他成熟了,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很多政治问题,不再像年少时那样极端。如果亚当斯可以再进行一些业余活动,可能也会改变自己对文学的态度和认知。

可是,亚当斯更愿意将时间放在书籍的阅读上。通过不断地阅读,他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老师似乎并不满意亚当斯的作品,每次给亚当斯的文章打分时,也仅仅是勉强及格。

这或许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在老师的心目中,亚当斯还没有达到他所要求的优秀标准。

老师可能认为亚当斯还需要提升和进步,而亚当斯也从来没有对老师的评判有过质疑或者疑问,他认为老师是正确的。

直到亚当斯也成为了一名教授,他才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的所谓优秀标准,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感觉和学校的规定制定的。一切都遵守学校的标准,这才是正确的标准。

这是亚当斯对学校的认知,他并不愿意将自己长期束缚于此。他希望自己可以自由,也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他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抉择,更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在何方。

无论去什么地方,亚当斯都会经过自己的家乡,这并不是他想要发生的事情。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亚当斯的窘境,他就是亚当斯的老师詹姆斯·鲁塞尔·洛威尔。

洛威尔给亚当斯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去德国。这个指引也让亚当斯看见了希望之光,让他有了自己的方向和动力。

在当时,德国是所有学者在精神上的向往之地,都希望可以去那里感受灵魂之光。洛威尔也是其中一员,他希望将德国的学术成果引进到美国,并进行宣讲,让所有人都了解当时德国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亚当斯也是因为洛威尔,才开始对德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亚当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只知道这是一条道路,是他迷茫中前行的方向。

洛威尔在回国的时候,带回了德国的很多学术专著和成就。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看到这些书籍,并主动与他进行交流和探讨。

亚当斯就是其中一位,他非常喜欢去老师的书房翻阅这些书籍,并且和老师进行交流。这一切都让亚当斯受益匪浅,也是对他的极大鼓舞和支持。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学生,可以得到和教授交流的机会,就已经让他感到十分荣耀了。

亚当斯在哈佛期间也仅仅只有18岁,对很多事情都处于懵懂的状态。他也不确定自己的道路,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前进和发展。

亚当斯知道,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能力,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哈佛对他的影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显现出来。

亚当斯认为,这是哈佛对他人生的重大影响。但是,他自己也不确定,这是哈佛带给他的,还是和哈佛没有任何关系。只知道,这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欧洲之旅,在欧洲游历了2年的时间。

在哈佛的4年,亚当斯没有得到更多的知识,也没有真正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他的观点,也和哈佛本身的教育有关,可能就连院长本人,也未必非常认真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仅仅是在提供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意义,因为学院的名气而带来的社会影响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学术上的成就。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启示”

人生目标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长方向,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来慎重选择。人生目标一定要宏伟、长远,一旦制定就不要轻易变更。孩子越早明确人生目标,就越早收获成功。

孩子总会把特定的兴趣投入到特定的事情上,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就要加强投入,力争把兴趣发展为特长,把特长发展为人生理想。这样一来,孩子肯定会获得更大的进取动力,收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