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02

第2章 天坛

参观完了北京的故宫,我将带领大家到天坛游览一番。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福的圣地。

天坛原名叫“天地坛”,由于嘉靖九年(1530年)建立了四郊分祀制度,所以嘉靖十三年(1534年)时改称天坛。直到清乾隆、光绪帝对天坛重修改建以后,才形成了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天坛

天坛的总面积有273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大些,它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坛和外坛,坛墙的北面呈圆形,南面呈方形,意思是天圆地方。南边的圜丘和北面的祈年殿建造在南北轴线上,其间用宽30米和高于地面4米的砖砌大道相联,大道两旁植松柏树,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圜丘内有圜丘坛、皇穹宇等建筑,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圜丘坛是每年冬至日“大祀”祭天的地方,是嘉靖九年(1530年)创建的。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坛平面呈圆形以象征天,圜丘坛共分三层,每一层都设有汉白玉栏板。最早的时候坛面使用的是蓝琉璃砖,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经过重新修建以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主要是用来坛面排水。

圜丘坛的北面是皇穹宇,它主要是用来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和存放祭祀神牌的地方,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为“皇穹宇”。

祈谷坛内的香炉

在祈谷坛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璃门相通。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牌的殿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侍从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

回音壁

天坛的建筑设计集中体现了明、清两代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可以说祈年殿、木制构件的皇穹宇、圆形平面、巨大的形体、精制的工艺以及构思巧妙的殿宇都是中国古建筑中少有的实例。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谐合”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在皇穹宇里,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内侧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的下面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站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击一掌,就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就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这时就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为什么要采用九的倍数?

在古时候,人们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在整个圜丘坛的建筑中都是按照9的倍数来修建的,以表示天子的权威。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也是用9或者9的倍数修建的。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里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向外一层就会递增9块,中下层也是一样。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360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大开眼界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每年正月第一个辛日,皇帝都会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为百姓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瓦为蓝色是因为天是蓝色的,用它来象征天。而在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井”,四根龙井柱描金彩绘,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