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04

第4章 颐和园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到颐和园游览一番。颐和园为我国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代皇家园林。坐落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距天安门20多千米,占地2.9平方千米。

颐和园

颐和园原本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游赏的花园,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这里就已经修建了“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又在这里修建了园静寺,后来皇室又把园静寺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将好山园改名为“瓮山行宫”。清朝乾隆年间,花费了15年的时间对该园进行修建,并更名为“清漪园”。这个时候的清漪园,除了从北面的文昌阁至西宫门建有围墙外,东、南、西三面都被昆明湖环绕,园内还修建了大量的亭台楼榭,整座园看上去山清水美,富丽堂皇。然而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在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和焚烧下,园内的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其余的珍宝都被洗劫一空,建筑也成了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重新修建了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再一次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慈禧再一次动用巨款将其修复。

多宝琉璃塔

颐和园的布局非常和谐,浑然天成,是世界古典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在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着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这些建筑依山而立,逐步高升,看上去十分宏伟。佛香阁是整个园的主体,也是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就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与东面前山建筑群相连接。长廊中有精美柁画14000多幅,素有“画廊”的美称。在颐和园的东北角,万寿山东麓是谐趣园,此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布局是如何划分的?

颐和园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园内山清水秀,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有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三大建筑,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排云殿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排云殿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兴建的。“排云”二字来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字句。慈禧把自己比作排云而出的神仙,将该殿专门用于寿庆活动,以便接受百官的祝贺。

大开眼界

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园叫谐趣园,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己成为独立的一个角,所以有“园中之园”的美称。谐趣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原名叫“惠山园”。全园是以水面为中心,水景为主体,然后又在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乾隆皇帝曾在《惠山园八景诗》的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