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管思集
29475000000030

第30章 敏锐抓“活鱼”追访寻“真相”

敏锐抓“活鱼”追访寻“真相”——《东南商报》关于朱枫烈士遗骸回归报道的启示

60年前,一个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式的宁波女英雄——朱枫,不幸因叛徒出卖牺牲在共和国诞生之后,她的传奇式故事和革命经历一直被家乡人民所珍藏、纪念。然而让烈士家人和家乡人民最为痛心的是烈士的遗骸,经过半个多世纪后下落不明。

2010年12月9日,经过海峡两岸爱心人士和海基会、海协会共同努力,烈士遗骸终于重回内地。《东南商报》获悉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率先报道了这一新闻,从而使得朱枫烈士那追求理想的不平凡一生以及坚持信念与真理的不朽精神再一次还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随后,商报又进行追踪、揭秘、寻访等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获取线索多方求证让权威人士慎重把关

2010年12月20日晚,《东南商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有台湾媒体报道朱枫烈士遗骸已从台北迎回北京。”这个消息确实吗?

获悉烈士遗骸已回到北京的消息后,《东南商报》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敏锐地感到如果能证实烈士的遗骸确实已回到大陆,这是一次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弘扬先烈精神的绝好机会,作为烈士故乡的宁波读者一定会十分关心这条新闻。于是当即决定派出记者采写这条新闻。第二天记者先后到朱枫出生地镇海区寻访烈士故居,到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收集朱枫烈士生平和事迹资料;下午,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在南京找到了烈士的儿子朱明,他向记者证实其母亲的遗骸确已回到北京。

然而,此时碰到的最大难题是,谁来为这篇稿件承担政治上的把关责任呢?因为朱枫身份的特殊性,又涉及两岸关系,稍不慎就会犯政治性错误。但对这一重大新闻的把关,编委会领导商量后认为还是慎重为好,一方面留着版面虚位待稿,另一方面指示记者把稿件送交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永祥亲自审定。毕竟张永祥老人担任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多年来,该会对朱枫烈士的事迹有很深的研究。

当张永祥老人一字一句地审完记者的稿件后,欣然在稿件上签字同意发稿,并称在媒体中抢先发表这一消息是普及爱国主义教育,让新时代的年轻人重温革命先烈事迹的一次良好实践。12月21日晚,《东南商报》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发了《飘零半个多世纪朱枫烈士魂归故里》的新闻。

连续追踪报道还原烈士生平

为详细还原朱枫烈士生平和被害真相,《东南商报》一鼓作气派出记者前往南京采访烈士的子女。记者不辞辛劳多方寻找烈士后人的锲而不舍精神,感动了烈士的儿子朱明老人和女儿朱晓枫老人。两位老人欣然接受记者采访,于是《东南商报》又独家推出了《烈士子女深情回忆英雄母亲女“余则成”传奇人生》《“不留墓、不留碑、也不要身后名”一棵树就是英雄的衣冠冢》《一场跨越海峡60年的寻找朱枫烈士遗骸追踪、发现和回归始末》等感人至深的稿件。

另一路记者则前往舟山,寻访朱枫当年在舟山被捕全过程。每天用半个版的位置连载南京作家冯亦同撰写的传记式小说《朱枫传》。截至12月30日,《东南商报》累计刊发有关朱枫烈士的连续报道10余篇,并适时推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加深了这组报道的意义。

与此同时,在《东南商报》官网上推出专题报道,新浪微博预告实时更新最新消息,全方位,多角度报网互动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一时间,有关朱枫烈士的传奇故事在宁波再一次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东南商报》的零售量在一个星期内也明显飙升。不少的“80后”、“90后”读者,也纷纷在《东南商报》的微博上留言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寻求政府支持掀起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高潮

12月22日,《东南商报》第一篇报道见报后,编委会考虑到烈士的儿子朱明老人有意把烈士遗骸一部分分葬宁波,于是为提升该报道的社会意义,并积极争取烈士的遗骸归葬故乡镇海。记者联系镇海区党委政府,争取当地对这一归葬之事的支持。镇海区委书记获悉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希望为成全烈士后裔的愿望而努力。”同时,镇海区委宣传部、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协商确定,争取2011年清明节时烈士能回家,落叶归根。把纪念朱枫烈士事迹作为第17个爱国主义宣传周“唱红歌、忆英烈”的主要活动内容,并在原有的镇海中学朱枫纪念楼前为烈士造塑像,朱枫烈士纪念楼则重新装修设计,增补史料,让广大的家乡人民永远纪念烈士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东南商报》的连续报道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也带动了其他省市媒体陆续跟进报道。《钱江晚报》《南京晨报》《扬子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均在显要位置刊发报道,搜狐、网易等多家网站也进行转载报道,为爱国主义教育烘托气氛。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2月1日、《新闻实践》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