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后汉书·吴佑传》: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经典今读:
“知人之明”,顾名思义是指具备能看出好人坏人、能人庸人的眼力。
吴佑,字季英,东汉人,他的父亲曾在朝中做官,一生清廉。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没给家里多留一粒米。吴佑也不要别人施舍,一边养猪一边念书。吴佑父亲的老朋友见吴佑整天和猪打交道,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说,你好歹也是个郡守的后代,要珍惜家族的荣誉,就算你自己想得开,也得为你父亲的声誉考虑考虑。吴佑微微一笑,“守志如初”,继续养猪。
边养猪边读书,吴佑还读出了名堂,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就要踏上行程了,郡里给他安排了一桌酒菜饯行,哪知席上吴佑一点也不给在座的众人面子,只顾和一个小文书黄真说话,两人相谈甚欢,临走还当着众人的面与他结拜为兄弟。功曹觉得吴佑目无上司,就向太守进谗言,要把吴佑的孝廉名分收回。太守是个重大节的人,一摆手说不能这样,“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意思是吴佑和那小文书黄真结拜为兄弟,自然有他的道理,你就别往心里去了。不出几年,果然黄真也被举荐为孝廉,当了一个叫做新蔡的地方的县长,他为政清廉有节,颇得世人好评。
博学之士公沙穆,年轻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人穷志不短。为了到当时的高等学府太学去深造,公沙穆就打短工挣盘缠,打短工的公沙穆恰好在吴佑家舂米。刚开始,吴佑也没注意这个小短工,有一次经过舂米的地方,出于客套,和公沙穆打了个招呼,随便说了两句,吴佑就觉得这短工谈吐不凡,从气质上看,很像是个饱学之士。吴佑干脆停下来和他聊开了,结果才知道对方门道深,文史哲无一不通。吴佑和他谈了一下午,彼此颇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吴佑也不顾彼此地位悬殊,当场就与公沙穆磕头结拜为把兄弟,定为生死之交。这便是另外一个典故“杵臼之交”的来源了。
慧眼看经典:
交朋友不看身份地位,只看才能,并能慧眼识人,这样的人不仅拥有美德,而且拥有未来。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典出:
《资治通鉴·晋纪十二》:帝命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经典今读:
“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的意思是:如果太阳和天下万物一样,处于同一位置,它的光芒怎么能普照人类呢?这是在晋元帝登基时,大臣王导说的一句话。
晋元帝登基时发生了两桩很有意思的事。一桩是晋元帝与王导的事。晋元帝的性格中可能有些腼腆的成分,他对自己登基似乎有些不自信,所以在登基仪式上,面对陪列的百官,他竟然下令大臣王导到龙椅上与自己并排而坐,如同新郎官在婚礼上要找个伴郎给自己壮壮胆一般。王导心想:自己坐了龙椅,那不成了二皇帝了吗?日后哪天晋元帝对自己不高兴了,坐御床便会成为忤逆的罪证。于是王导非常机敏地说:“皇上啊,从今天起,您就是太阳了——不,您一直都是太阳,一生下来就是太阳,您永远都应该挂在天上,高高在上,臣等凡夫俗子只能仰望着您,您的光芒照在咱身上,咱觉得暖洋洋的。”言下之意,您就安安心心当皇帝吧,咱们今后只能抬着头看您了。这话说得多动听啊,晋元帝听了这话,心里自然美滋滋的,当皇帝的信心立刻倍增。
在这次登基仪式上还发生了另外一桩有趣的事。晋元帝在登基之前,有人劝他做皇帝,有人反对他做皇帝,更多的人是默不作声。晋元帝当了皇帝,首先想到的是感恩:要对那些劝他做皇帝的人有所表示,一来显得自己重情义,你对我好,我对你也不差;二来也给其他人提个醒:今后别再有其他想法了,好好跟我干吧,干好了绝对有好处。于是晋元帝下令:
让那些投书劝自己当皇帝的官员们官升一级,而对那些投书劝导自己当皇帝的老百姓,虽然不能升官,但统统免去劳役。这两类人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可见晋元帝还是有点群众基础的。对此,散骑常侍熊远有意见了,他说:“陛下您登基做皇帝,我们都支持,但不是因为我们的支持您才当上皇帝的,而是您天生就该当皇帝——这叫天命,就像王导大人说的,您是天上的太阳,普照万物。但您既然做了皇帝,做事就得像个皇帝的样子。皇帝做事首先要公平,对天下人一视同仁,因为天下人都是您的臣民,‘岂独近者情重,远者情轻’——迎合您讨好您的您就喜欢,不迎合您讨好您的您就讨厌,那可不是皇帝的处事原则。”熊远这番话,与王导的话比较,就像给晋元帝头上泼了一桶凉水。好在晋元帝虽然未必爱听这些话,但也没有惩治熊远,这说明晋元帝还是有容人之量的,从这个角度看,他之所以当上皇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慧眼看经典:
对于自然界的太阳,我们当然应当仰望,也只能仰望。只是,人也可以成为太阳吗?在今天民主平等的文明浪潮之下,一切个人崇拜都是十分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