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曾国藩:曾国藩纵横一生的68个绝学
29701300000015

第15章 处事(1)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然徒与人则我之善有限,故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与以益人。连环相生,故善端无穷;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学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念吾忝窃高位,剧寇方张,大难莫平,惟有就吾之所见多教数人,因取人之所长还攻吾短,或者鼓荡斯世之善机,因以挽回天地之生机乎!

细想古代圣人为人的原则,再没有比与人为善更重要的事了。用言语来教诲人,就是以善来教人;用道德来教育人,就是以善培养人。这些都是与人为善的事。但是如果只是向别人施予,那么自己的长处又很有限,所以又贵于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别人有长处,就吸取过来以有益于自己;自己有长处,就会施予别人以有益于别人。人人相互学习,那么善就会无穷无尽;彼此相互施予,所以善的源头就是永不枯竭。为君为相之道,莫过于此;为师为儒之道,也莫大于此。孔子学无常师,说的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没有一件善行不参与,就是与人为善;在学习上从来不感到满足,这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教育别人从来不感到太厌烦,这就是与人为善。我身居高位,剧寇方兴未艾,大难没有平定,只有根据我的心得多教育培养几人,也借此吸收别人的长处来弥补我的短处,或许因而能鼓荡此世道的善端,从而挽回天地的生机!

自浮屠氏言因果祸福,而为善获报之说,深中于人心,牢固而不可破。土方其占毕咿唔,则期报于科第禄仕;或少读古书,窥著作之林,则责报于遐迩之誉,后世之名;纂述未及终编,辄冀得一二有力之口,腾播人人之耳,以偿吾劳也。朝耕而暮获,一施而十报,譬若泊酒市脯,暄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培称之息焉。禄利之不遂,则激幸于没世不可知之名。甚者至谓孔子生不得位,没而俎豆之报,隆于尧舜。郁郁者以相证慰,何其陋欤!今夫三家之市,利析辎铁,或百钱逋负,怨及孙子;若通(外门内上四下袁)贸易,瑰货山积,动逾千金;则百钱之有无,有不暇计较者矣。商富大贾,黄金百万,公私流衍,则数十百结之费,有不暇计较者矣。均是人也,所操者大,犹有不暇计其小者;况天之所操尤大,而于世人毫末之善,日耳分寸之学,而一一谋所以报之,不亦劳哉!商之货殖同、时同,而或赢或细;射策者之所业同,而或中或罢;为学著书之深浅同,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亦皆有命焉,非可强而几也。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俟命,下学而上达,仰不愧而偏不怍,乐也。自文王、周、孔三圣人以下,至于王氏,莫不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无所于祈,何所为报?己则自晦,何有干名?惟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人者,伤悼不遇,怨排形于简册,其于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然被自借不世之才,非夫无实而汲汲时名者比也。苟汲汲于名,则去三十二子也远矣。将适燕晋而南其辕,其于术不益疏哉?

自从佛教徒讲因果祸福的道理以后,行善应得报偿的说法,就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坚固而不能破除。士子刚刚开始读书,就期望能够考取功名,获得高官厚禄的报偿。有的人稍微读了些古书,窥探了古人丰富的著作,就想得到远近的赞誉、后世的美名,作为报偿。有的人编着一本书当未完成,就希望得到一两个有力量的人,来为之宣扬给每一个人,以偿还自己的辛劳。早晨耕种,晚上就想收获;用了一分力量,就希望得到十分的报偿。譬如买酒买肉,吵吵闹闹地讲价钱,可是卖酒肉的人又从中取得两倍的利润。利禄达不到的时候,就希望在死后能得到不可知的令名。甚至有的人说孔子在世的时候,得不到官位,死后所获得祭飨的报偿,比尧舜还要隆盛;一般郁郁不得志的人,就拿来作为证明和安慰,这是多么鄙陋啊!现在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买卖,在财利上,计较得非常细微。有

人欠了一百个钱,就怨恨到他的子孙。如果买卖做到整个都市,珍贵的货物堆积如山,交易量动辄超过千金,那么一百个钱的有无,有时就会无暇去计较了。至若富商大贾,操持百万黄金,公私流转繁衍,那么数十或一百缗的费用,有时就无暇计较了。同样是人,所操持的财货大了,尚且有无暇计较小数目的时候;何况上天所操持的特别大,而对于世人丝毫的善行,浅薄的学问,却要一一设法报偿,不是太劳苦了吗?商人的货值相同,经营的时间也相同,但是有的赚钱,有的亏本;应对策问的人所答的题目相同,但是有的中试,有的不中试;为学著书的功力深浅相同,但是有的留传后世,有的未能留传。有的人出名,有的人不出名,这也都有命数在,不是可以勉强做得到的。古时候的君子,大概没有一天不忧虑,没有一天不快乐的。道术不能通晓,自己不免还是个鄙野的人,或者有顷刻的懈怠,这都是值得忧虑的事;自处平易,以等待天命,下学人事,上达天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都是值得快乐的事。从文王、周公、孔子三位圣人以下,直至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无不是终生在忧虑,终生在快乐。他们本来没有什么祈求,又要什么报偿呢?自己不力求隐藏,又要什么名声呢?只有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个人,伤痛生不逢时,怨恨的情绪,表现在书本上;这和圣贤自得其乐的生活意趣,稍微有一些违背和不同。但是那是他们自己在痛惜才不为世用,不能和那些无真才实学又想尽快获得俗名的人相提并论。如果急于想获得名声,那样就和32位圣哲相差太远了。想要到河北、山西一带去,却把车辕朝向南方,这在方法上不是太疏陋了吗?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佽助,则他日不知何如。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

孙儿之所以急于送赠,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家气运太盛,不可以不多加小心,作为持盈保泰的途径。旧账还尽,好处太全恐怕盈到极点便转为亏损;留点债不还清,就会美中不足,但也是出于乐处的办法。二是各亲戚家都穷,而年老的,现在不稍加资助,那以后不知怎么样。自从孙儿进入京城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了几个,再过几年,则我们想要馈赠的人中,还不知道能留下来几个!家里的债,今天虽然不还,以后还可以还;送人的事,今天不做,以后就只有后悔了。

六弟、九弟之岳家皆寡妇孤儿,槁饿无策。我家不拯之,则孰拯之者?我家少八两,未必遂为债户逼取;渠得八两,则举室回春。贤弟试投身处地而知其如救水火也。

六弟、九弟的岳母家都是寡妇孤儿,贫困潦倒,无依无靠。我们家不帮助他们,那么谁还会来帮助他们呢?我们家少了八两银子,未必就会被债主逼债;他们家得到八两银子,就会使得全家精神振奋,起死回生。贤弟如果能够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会知道,帮助他们就像拯救其于水火之中一样。

于与人往还,最忌小处计较。意欲俟人先施,纯是私意萦绕。克去一念,施生一念。饭后静坐,即已成寐。神昏不振,一至于此!癸卯正月。

我在与人交往时,最忌讳的就是在小的方面斤斤计较。意思就是想要等人先有所施,这纯粹是私心萦绕。除去一个念头,又生出一个念头。吃过饭后静坐,很快就睡去。精神不振奋,一至于如此!道光二十三年正月。

凡事后而悔己之隙,与事后而议人之隙,皆阅历浅耳。

凡是在事后悔恨自己的过失,以及在事后议论别人的过失,都是因为阅历太浅的缘故。

邻里乡亲,万不可造成仇隙,凡事必以忍让为怀!

邻居和乡亲之间,千万不要因为什么事儿而造成仇恨和隔阂,凡事都要学会相互忍让!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用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知我的人,就算是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激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就必然会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就必然会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做任何事都不可以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自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去年所讲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一段,最为豁达。推之即舜禹之有天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

自古以来,圣贤豪杰,文人才士,他们的志趣尽管不同,然而他们的通达光明的胸怀,大体都是一样的。以诗来说,一定要先有通达光明的见识,然后才行恬淡冲融的趣味。李白、韩退之、杜牧之,通达的地方多一些;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冲淡的地方多一些。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的五言律诗最冲淡,苏的七言古诗最为通达。邵尧夫虽然不是诗的正宗,但是通达冲淡,两者兼而有之。我喜欢读《庄子》,以他的博大胸怀足以有益于我。去年我说生而美好的,好像知道好像不知道,好像听到又好像没有听到那一段,最为通达。推而广之,舜、禹的有天下而不与,也是这样的襟怀。

我们现在办军务,是身处功利场中,应该时刻勤劳,就像农夫的努力耕作一样,像商贾的追求利润,像船工的背纤走上滩,没日没夜,求的就是有一个好的结果。工作辛劳之余,就会有一股通达冲融的气象。两方面同时前进,那么,勤劳的事情,会处置得恬淡,最有意味。(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低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我家对于本县父母官来说,没有必要去称赞他的贤良,也不可以去说他的不是。与他相处,要保持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最为适宜。他有庆吊的事,我家必然要到。他有公事,需要绅士帮助的,我家不出头,但是也不躲避。他对于前任后任的变化,上司衙门的请求委托,我家不参与其事。弟弟这样做了,还要告诉子侄们都这样。子侄与官员相见,总要以谦、谨二字为主。(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当中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决不能不慎重啊!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