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伊河畔
30342500000003

第3章 神秘岩画(2)

柳依依凝神观察着这幅围猎图,她看到一个高大的猎人已经拉开了手中的弓箭,另一个猎人手持着木棒,几只可怜的小羊羔正在拼命奔逃。

“你看,这只大羊已经被猎人的弓箭射中了。你再看这里——”古博文的手指指向了石壁的左下角,这里有一片几乎看不清的图案,“这是两只忠于职守的猎狗,正在追赶着它们的猎物呢!”

这幅岩画,由于历史久远,风吹日晒,表面已斑驳陆离。若不是古博文精彩的讲解,柳依依是不会有这样深刻印象的。

柳依依歪着头,翘起纤细的食指,细细地数了数岩画上的动物,居然有40多个,不由拍掌连连赞道:“啊呀!真是太壮观!太传神了!”

古博文告诉依依,在古代,贺兰山一带生活着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在这里游牧狩猎、生息繁衍,这些岩画就是他们的杰作。

在另一幅岩画前,柳依依的神情有些异样。

但见在岩画上,一只凶猛的恶狼将一只美丽的母羊的尾巴紧紧地咬住,母羊四肢蹬地,张嘴痛苦地嘶叫着,可是身体已被恶狼拖着向后滑去,一只小羊可怜地咩咩地叫着,眼睛里似乎流着泪……

柳依依的心被揪紧了,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古博文指着岩画,解释道:“这些岩画是我国古代先民们表情达意的符号,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生动反映。从这些岩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游牧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了解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依依一边连连点着头,一边问:“古老师,我想象不出,在这样硬的石头上,这些画儿能画得如此生动,它们是怎么刻上去的呢?”

“噢!是这样。”古博文说:“我国的岩画,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工具在石面上敲击或凿刻而成,此类方法制成的岩画就是凿刻岩画。另一类是用矿物颜料,比如氧化铁与水加上动物血调和后,在石面上绘出的岩画,这种岩画叫绘制岩画。贺兰山口的岩画就属于凿刻岩画。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如石块或铁器凿刻在石面上的。”

“哇!好酷哇!”这时,从他们身后传来一声惊叹。

柳依依和古博文都回过头去,看到一个十分美丽的姑娘,胸前还佩着校徽。姑娘身边还有一位长得十分英俊的小伙子。

但见小伙子用手扯了一下姑娘,低声说:“小声些。”

原来,他们俩已经跟在柳依依和古博文身后有半天了。

这时,小伙子大大方方地向古博文伸出了手:“古老师,我认识您,您给我们学校讲过岩画艺术,您的讲演太生动了。”

古博文微笑着看着这两个可爱的年轻人:“你们是——”

小伙子爽朗地笑着:“我叫范小宇,她叫图娅,我们是宁夏大学新闻系的学生。”

这时,图娅也向古博文伸出了手,她笑容满面地说:“古老师,您刚才讲得太好了。我们可以继续听您的讲解吗?”

忽然一下子又多了两个听众,古博文显得十分高兴。他连连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这时又有一个青年挤了过来大声说道:“哇塞!原来您就是古博文教授,请您签个名好吗?”

小伙子边说边递过一本书,正是古博文的新著《浅说贺兰山岩画》。古博文接过书,在上面签了名。小伙子连声道谢并自我介绍说:“我叫凌洋,是从厦门到这里来旅游考察的。”

闻听此言,柳依依上下打量了一眼小伙子。只见这是一个身材魁梧,相貌清秀,肤色十分白净的小伙子。小伙子的身边还站着两个小伙子,不过个头都没有这个凌洋的个头高。她想,南方人也会长这么高的身材?

此时,又有一人走上前来,向古博文伸出了手,“你好!古教授,久闻大名。我……我叫约翰·巴顿,是……是从英国来的。”但见这位约翰一头浅色头发,皮肤晒成小麦色,年纪大约30上下,身材健壮,像是一位登山运动员。

古博文热情地握住约翰·巴顿的手,高兴地说:“哦!欢迎!欢迎你到宁夏来。”

约翰看着古博文,用结结巴巴的中国话说:“古教授,我可以……可以……向您提一个……小小的……问题吗?”

古博文微笑地看着他,说:“可以,当然可以。”

约翰嘴里像是含着一大块东西吐不出来,舌头艰难地转动着:“为什么?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大…大……大量……有崇拜含义的……类人首图像?这……这……这好像是……是祭祀的画面呢?”

听了约翰的问题,古博文略为思索了一下,目光和蔼地看着约翰说:“我想,这有可能是因为贺兰山是被匈奴人当作祭祀的一座神山。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这样写道,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皎马,北人呼皎马为贺兰。贺兰山实际上就是白马山。匈奴人崇尚白色,又有杀白马祭天的习惯,联系贺兰山岩画中的许多祭祀场面,我想,这里很有可能是匈奴人杀马祭祀的圣地。”

约翰·巴顿听了,眨着一双深灰色的大眼睛,连连点头,他说:“古教授,我还……还……发现,在这些岩画中,动物的图像最多,尤其是羊的图像多,这是为什么?”

古博文笑容可掬地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在贺兰山岩画中,羊的图像特别多。这说明,羊在生活在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曾就这个问题多次做过考证,羊在远古、中古时期都是一种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品。从以羊为祭祀的宗教仪式中演化出了人们的吉祥如意的含义。这说明,羊具有一种特定的象征性,是美好愿望的寄托物。在中国,晚唐之后,羌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活跃在贺兰山下。羌字是一个象形字,《说文·羊部》中这样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族把羊看得很神圣,他们的崇拜物中有羊神,羊神在羌人中具有图腾的性质……”

“古老师,我到青海进行花儿采风时,看到那儿的羌族群众正在举行一种祈祷丰年的宗教仪式,仪式上要先宰杀羊只。据说他们在一些宗教活动中,譬如……什么青苗会、牛会、山王会啊的,都要宰杀一些羊只。”一旁的柳依依突然插话。

“是啊!”古博文发出深深地感叹:“从现代羌族的民俗活动中,我们不难想象到,古代羌族围绕着羊神崇拜所举行的宗教仪式,一定是很隆重的。让我们想一想,作为一种部落的图腾,当人们在雕刻着羊的图形的岩画下,载歌载舞,祈望幸福,祛除灾难。那是多么壮观的一幅场景……”

就在古博文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时,不知不觉,他的身边已围上了一大群游人。

当他们来到一幅悬在半山腰的岩画前时,太阳正挂在蓝天正中,而这幅岩画的画面则是一幅精美的人首像。由于他的眼睛是用双线勾勒,所以显得又圆又大,面轮的周围刻满了辐射线,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古博文告诉大家,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太阳神岩画。

图娅歪着头,凝神对着这幅岩画看了半天,忽然兴奋地叫道:“呀!古老师,我想这里一定来过外星人,你看,这太阳神的头顶上有无线电呐?”

大家睁大了眼睛,可不是吗?在这太阳神的头顶果真有着两根酷似无线电通信的线条。

范小宇说:“你呀,什么鬼一样的想法。这里怎么会出现外星人哪?”

古博文却幽默地说:“是啊!也许图娅说得不错。今晚你就会收到他从外星发来的信息了。”

这时,却又听到柳依依在一处大叫:“古老师!古老师,这儿有一只手,怎么和我的手一模一样哪?”

众人都围了过去一看,可不,在一处山岩上,刻着一只女人的手,这手细长秀美,五指纤纤,当柳依依把自己的手覆盖在上面时,竟丝毫不差,竟像是以她的手为模型凿刻出来似的。

众人暗暗称奇。古博文心中更是疑窦丛生。他想,就这只手的来历,曾有许多岩画学者和考古学者作过考证,力图想知道这只手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一只美貌女人的手,这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如此娇嫩纤秀的一只手不可能是一个劳动妇女的手,也有人说这一定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手,可是到底是那一位大家闺秀的手呢?大家竟为此争论不休,至今还未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柳依依又说,“古老师,你看,这儿还有两个字。”

众人一看,可不,这只手的旁边还真有两个字,这字方方正正的,猛一看,还真以为是汉字呢,可再细看,却丝毫不认识。

范小宇兴奋地大声说:“这是西夏文。可是……古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古博文告诉大家,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美哉!”

图娅说,“这是什么人的手,长得可真美。”

不知是这些岩画太神奇了,还是古博文讲得太生动了。总之,这一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

当古博文和约翰·巴顿分手时,约翰告诉古博文,他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岩画的论文,准备参加明年秋季在银川举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和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

古博文听了十分高兴,他热情洋溢地对约翰说,他也将参加这次会议,届时,他们会见面的。

在一阵赞叹之余,约翰突然又向古博文问道:“古先生……我还……还想给您提一个问题……我很想知道,中国政府对这些艺术的瑰宝都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突然,古博文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沉吟了一会说:“中国政府对岩画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每年都斥以巨资加以保护。可是,由于岩画的分布极为分散,多在荒郊野外,所以效果不尽如人意……”

约翰深感自己的唐突,忙连连说:“Sorry!Sorry!对不起!我想……贵国政府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那么,我们再见!”

古博文和柳依依回到蓝山庄园时,已是中午时了。

“柳编导,请你吃午饭好吗?”古博文热情地注视着柳依依,大大方方地邀请道,他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下地主之谊。柳依依因为还有一些问题要请教,所以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他们寻觅了一家面积并不大的小餐馆。在一处靠着窗户,能看得到风景的小桌前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呀!古老师,柳老师,你们也在这。”

随着声音,一对阳光般可爱的青年来到了他们面前。

他们正是刚分手不久的范小宇和图娅。

古博文热情地招呼他们一起就座。

一边就着餐,四个人就像一家人似的聊了起来。在谈话中,范小宇告诉古博文,学校下午要在蓝山庄园搞一个诗歌朗诵会,晚上还有篝火舞会。这个活动是宁夏大学发起,由西北五省文联联合举办的。他和图娅是来打前站的。他热情地邀请古博文和柳依依一定参加。

古博文告诉他们,下午他有一个会议要参加,不过晚上的篝火晚会他或许会参加。柳依依则表示一定会参加。因为她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