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36

第36章 脑外及胸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脑室外引流器的更换

【目的】

确保脑室外引流通畅,便于观察脑脊液引流情况,防止感染。

【用物】

脑室外引流器(引流盒、连接管)、消毒剂、棉签、消毒血管钳、消毒纱布、消毒手套。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取得合作。

2.消毒原脑室外引流器与脑室引流管连接处。

3.打开脑室外引流器包装,将连接管与引流器连接。

4.戴手套,用血管钳夹闭脑室引流管,分离原脑室外引流器与脑室引流管连接处,将连接管与脑室引流管接上,用消毒纱布包裹接头处。

5.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6.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24小时脑脊液引流量、颜色、性状。

【注意事项】

1.更换时请患者安静。对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约束。

2.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上连接管、引流器,各接头部位用消毒纱布包裹。

3.保持引流瓶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

4.注意引流量不超过500mL。

5.保持头部伤口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渗湿,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并立即更换。

6.每天更换引流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7.拔管前一天试行夹管,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放开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将胸膜腔的积气、积液和积血引流出体外,重建胸腔内正常的负压,使手术或损伤的肺获得再扩张。

【用物】

胸瓶、大弯血管钳2把、护理盘(换药碗内置无菌纱布2块、活力碘、治疗巾、棉签、胶布)。

【操作程序】

1.挤管步骤

(1)首先用两把血管钳交叉夹紧胸管,夹的地方距离插管处10cm左右。

(2)左右手相对上下紧挨,4个指头尖并排,胸管置于大鱼际处,同时挤压胸管。利用上段管道内气体流动,使胸管保持通畅。

(3)当引流液充满整个管道时,松开血管钳,引流液流入胸瓶内,再次用血管钳夹住胸管(接头上方)。

(4)用手打开胸瓶盖子,左手握住胸瓶盖子,使浸入液内的玻璃管离开水面,注意不要发生碰撞,以免发生污染。右手挤压胸管,使管内的液体完全引流到胸瓶内。

(5)盖紧胸瓶盖,松开止血钳,观察胸瓶负压波动情况。

2.更换胸瓶步骤

(1)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备齐用物,将生理盐水500mL倒入水封瓶内,用胶布在封瓶外面做好液面标记,将胸腔引流管长玻璃管、短玻璃管及瓶塞插入水封瓶内,长玻璃管浸入水封瓶内液面下3~4cm,盖严瓶塞,检查各衔接处是否密封牢固,瓶口及管口有无破损漏气。

(2)携用物至患者床边,做好解释工作。

(3)用两把血管钳将胸管对夹后,铺治疗巾于胸管接头下。取无菌纱布置于接头处并分离上下胸管,上提下端引流管使存留液流入胸瓶内,然后用纱布包住引流管接头并压在床垫下。

(4)用活力碘消毒上端引流管末端,范围在2cm以上。用无菌纱布把消毒后的引流管末端包好。

(5)将准备好的胸腔引流管及水封瓶放在床下适当处,打开无菌纱布将引流管接头连接好,再次检查各衔接处是否紧密牢固。

(6)取治疗巾及松开止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负压波动情况。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如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体位引流和呼吸。

2.水封瓶内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cm,以利引流。引流管不宜垂下绕圈,以免引流液积聚阻碍引流。

3.胸腔引流管接于引流瓶的水封管,水封管下端在瓶内液面下2cm,瓶的排气短管下端距离液面2cm以上。连接时用大止血钳交叉夹紧胸腔引流管,消毒引流管连接接口,胶布固定接口处,松钳。

4.引流瓶要安置好,以防意外踢撞破。搬运患者前要将胸腔引流管夹紧,再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在松开夹子前应先将引流瓶放在低于胸腔的位置。

5.在移动患者时需用两把止血钳将引流管夹紧,以免在搬动过程中发生管道脱节、漏气或倒吸等意外情况。

6.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不扭曲、受压,各接口衔接良好。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如水封管内液面高于瓶内液面且随呼吸运动而波动,或水封管内有气泡逸出,表示引流良好。如水封管内液面不动,可自上而下交替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阻塞。如无效应立即通知医生。

7.观察并记录胸腔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如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与医生联系。

8.引流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及紫绀等情况。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以利肺的扩张。

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每24小时更换。

10.做好拔管时的配合工作,拔管后24小时内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及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或漏气,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