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07

第7章 消毒隔离技术(6)

(4)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中夹取无菌物品。

(5)取物后,取容器盖,拿起反转,使内面朝下,移向容器口盖上。

(6)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

3.无菌包的使用

(1)洗手、戴口罩。

(2)包扎法将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底角盖住物品,左右两角先后盖上并将角尖向外翻折,盖上余下的一角后,用带子一字形或十字形包扎,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封包。填写标签,注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

(3)开包法

1)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

2)将无菌包放于宽大、清洁、干燥桌面上。解开无菌包系带侧向外的折角,往两侧拉平放好。向后离身打开近身侧包布。

3)持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放进备妥的无菌区内。

4)如需要一次将小包内物品全部取出,可将无菌包托于手上,另一手将包的四角抓住向后拉紧,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

(4)一次性无菌物品开包法

1)核对无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封包如有破损,禁止使用。

2)打开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或输液器封包,在封包特制的标记处用手撕开,暴露物品后取出。

3)取一次性无菌敷料或导管包,用拇指和示指揭开封包双面黏合层(或常规消毒封包边口,用无菌剪剪开),暴露物品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

4)可根据不同物品不同要求开启。

4.铺无菌治疗盘铺无菌治疗盘是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洁净、干燥的治疗盘内,设立无菌区域,放置无菌物品,用以短期存放无菌物品以及便于护理操作,如注射盘、换药盘、气管切开护理盘等。铺后限4小时以内使用。

(1)单层铺盘法

1)洗手、戴口罩。

2)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块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3)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无菌面朝向护士,将治疗巾打开。

4)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扇形折叠,置于远侧方。开口朝外。

5)放入所需无菌物品,拉起治疗巾折叠层,覆盖无菌物品。治疗巾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端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6)注明铺盘日期。

(2)双层底铺盘法

1)取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到近,三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向外。用无菌镊夹持无菌物品,放于铺好的无菌治疗盘内。

2)放置好无菌物品,将扇形折叠的上半幅治疗巾覆盖好无菌物品。

3)将治疗巾开口部分向上反折,露出治疗盘的边缘。

5.取用无菌溶液

(1)洗手、戴口罩。

(2)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拭净瓶外壁,核对溶液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日期,检查瓶子有无裂缝,瓶盖是否松动,以及溶液的澄清度,确信无质量问题后,用启瓶器启开瓶盖。

(3)用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将其拉出。一手握标签,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冲洗瓶口。再向无菌容器内倒取需要的溶液量。

(4)立即盖好瓶盖,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时间,开启过的无菌溶液有效期为2小时。

6.戴及脱无菌手套在进行某些医疗或护理操作,如手术、穿刺、导尿时,需要戴无菌手套。

(1)洗手、戴口罩。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2)打开无菌手套包,平摊于桌面上。

(3)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提起一只手套向外翻折处,取出手套。五指对准伸入手套中,将手套拉好,仍维持手腕处的反褶部分。

(4)戴手套的一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向外翻折处内侧,取出手套,另一手同法戴好。

(5)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6)操作完毕后,以戴手套的一手捏住另一手套口外面,将手套翻转脱下。

(7)用已脱去手套的一手插入另一手套套口内侧面翻转脱下手套。

(8)将手套浸泡在消毒液内,一次性使用手套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

【注意事项】

1.取出和放入无菌物品时,不得触及无菌容器及无菌包的边缘而使物品污染。

2.无菌物品在空气中不可暴露过久,一旦污染,须清洁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无菌容器一经开启,有效期为24小时。

3.无菌物品过期、失效或无名称者,禁止使用。

4.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应逐步过渡到干式保存、单个包装,用后重新灭菌。

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区域,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二、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一)设置

隔离区域应与普通病区有一定的距离,远离水源、食堂、学校等公共场所;隔离区域应有多个进出口,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分道出入;隔离病室门外及病床床尾应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置消毒液浸湿的擦鞋垫,门外设置挂隔离衣柜、消毒洗手装置或备一次性手套供医护人员使用。

(二)划分

1.清洁区凡是未被病原体污染、患者不能进入的区域均看作清洁区,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库房、值班室等医护人员使用的场所,病区以外的食堂、药房、营养室等场所。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能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脱去隔离衣、鞋,洗手后方能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走廊、公用设施、检验室等。隔离要求:患者或穿隔离衣的医护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传染病患者的各类检验标本严格按照要求分别放置及处理。

3.污染区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房、患者盥洗室、污物处理间等。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随意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消毒双手。

三、隔离原则

(一)一般消毒隔离

1.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场所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穿隔离衣前应备齐所用物品;准备污物袋,放置不易消毒的物品;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工作人员每接触一位患者或污染物后必须消毒双手。

2.病室要求病室每日一次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用具;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按规定消毒;需要带出病室处理的污染物,要装入污物袋,袋外应标有明显标志。

3.对患者的隔离要求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引流液应按规定消毒。患者用过的物品、信件、票证等均须严格消毒。

4.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探访者广泛宣传、解释,指导他们配合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二)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1.患者终末处理

(1)患者出院或转科前沐浴、换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后才能带出。

(2)患者死亡后用消毒液清洁尸体,用消毒棉球填塞各孔道,有伤口者更换敷料。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

2.单位终末处理患者用过的物品须分类消毒处理,关闭门窗,打开床头柜门,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熏蒸后开窗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拭家具;被服类放入污物袋,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四、隔离技术操作

【目的】

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评估】

1.患者病情、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情况。

2.患者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

3.患者接受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状态,能否遵循隔离原则,与护理人员合作程度。

4.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病症防治、消毒、隔离知识了解及掌握的程度。

【准备】

1.消毒手刷、清洁剂、消毒液、盛消毒液的容器、安全帽或纸巾。

2.清洁口罩、帽子、纸巾、10%皂液。

3.隔离衣包、污衣袋。

【操作步骤】

1.卫生洗手

(1)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2)打开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湿润双手。关闭水龙头。

(3)取少量皂液或清洁剂于手上。

(4)双手指尖朝下,低于手腕进行充分搓洗10~15s,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拇指处。搓洗顺序:掌心对掌心、掌心对手背、双手互握搓洗,再洗指腹、指间、指尖;范围至腕上10cm处。

(5)由腕向指尖,流水冲洗。手脏时重复冲洗两次。

(6)取安全帽或纸巾包住水龙头关闭。

(7)取纸巾,指尖朝上,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烘干。

2.消毒洗手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清洁物品。

(1)清洗用肥皂、流动水清洗双手(详见前“卫生洗手”),用无菌纸巾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