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30876000000021

第21章 对中小学生的西洋画教育(6)

教师介绍波洛克独特的作画方式:波洛克是一位美国的著名画家,他的作画方法跟其他画家相比有很大不同,善于用较大的画纸和画布直接平铺于地上,手提颜料和油漆,一边走动一边作画。有时甚至边跳舞边作画。他的作品,虽然看上去很乱,但其中蕴含着深意和复杂的美。他有时甚至把枝条、泥沙、刀子等东西当画,有时喜欢伴着音乐作画。因此他创作出来的作品较其他画作有很大的不同。他通过各种不同的行为来作画,人们将他创作出来的这些独特画作称为“行动绘画”。

6.引导讨论:等一会儿老师就要请你也像波洛克一样,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来画画。现在请你再看一看波洛克的这几张画,然后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当波洛克,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作画?

7.在音乐声中幼儿自选素材作画,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8.展示、评价幼儿作品。幼儿互相交流:你(你们)是怎样当波洛克的?你绘画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哪一幅画最有意思?你最喜欢哪一张画?

案例总结

每个孩子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观察力。所以每一位中小学生在欣赏波洛克的《会聚:第十号》和其他几幅作品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画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和理解。且每一种理解都具有他的合理性。充分的想象空间,调动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各抒己见,表达出了各自对画作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波洛克独特的作画方式是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在欣赏他的画作的同时可以猜测他是用何种方式作画的。通过猜测和观察画家作画的照片,感觉波洛克作画方式的奇特和与众不同。

在欣赏过波洛克的作品,了解了他的独特作画方式之后,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想像一个波洛克那样去创作,纷纷拿起教师为大家提供的作画工具,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有的小朋友自觉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创作。慢慢的每位小朋友由刚开始的小心翼翼逐渐放开了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创作。他们的“画笔”各不相同,有皮球,棕树叶,还有柳树条,和着音乐,在画纸上创作出独特的画作。创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全神投入,兴高采烈,完全没有了束缚,自由挥洒着当时的感受。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下使孩子们潜在的艺术本能被调动了,充分显示出了创造的热情和旺盛的创造力。这次欣赏和创作活动给每位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术创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只要发挥想象力不受束缚,就能像艺术家一样创造出美的作品。增强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十一、蒙德里安和他的格子画

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与波洛克的作品进行对比,感受作品方格子风格的理性和冷静。

2.引导幼儿注意线条对画面的分割,感受作品中冷色与暖色的搭配所形成的画面色彩、色块大小的对比及其和谐、均衡的美。

准备

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的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构成》,其他作品若干。

红、黄、蓝三色的蜡光纸、拼图积木、彩纸、彩笔、剪刀、胶棒、画纸等创作工具与材料。

过程

1.出示蒙德里安的自画像及其作品若干,并向幼儿简单介绍蒙德里安的背景。

2.重点欣赏作品《红、黄、蓝构成》。

提问:你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和波洛克的作品风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色彩搭配和线条方面来欣赏这幅抽象画,并感受作品方格子风格的理性和冷静的意境。

引导幼儿注意线条对画面的分割,感受作品中冷色与暖色的搭配所形成的画面色彩、色块大小的对比,并通过对某一色块的遮盖,让幼儿与原作对比,感受作品中每一部分的重要性,进而体验整个画面和谐、均衡的美。

3.讨论: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你认为将它挂在什么位置最适合?

4.请幼儿给这幅画起名字并说出为什么。

5.欣赏蒙德里安其他的同名作品,进一步体验其作品风格的均衡、和谐的美。

6.欣赏根据画家作品风格设计的时装,感知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请幼儿回忆已欣赏过的蒙德里安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来做小蒙德里安。

8.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他们尝试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和粗、细不同的横、竖线进行拼图、剪贴、服装设计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9.欣赏与评议。让幼儿互相介绍:你的作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二十二、莫奈和他的水粉画《睡莲》

目标

1.欣赏莫奈的《睡莲》组画,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活泼的笔触及形与色的完美结合。

2.让幼儿练习用水粉写生。

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欣赏池塘中的睡莲,与幼儿一起观察和讨论睡莲的外形特征,水、光、影的变化及水面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幼儿对所观察的池塘和睡莲进行实物写生。

2.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莫奈的《睡莲》组画,莫奈画册。

3.水粉颜料、8K铅画纸。

过程

1.教师展示幼儿的睡莲写生画,引导幼儿说一说,评一评。

2.出示莫奈的作品《睡莲》,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教师介绍:莫奈经常以自家的花园里的绿树、池塘、小桥为素材进行创作。这幅画的素材便是花园里池塘中美丽的睡莲。

3.在小朋友画完后,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莫奈的《睡莲》进行对比。观察在色彩、线条、形象和笔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说一说莫奈是怎么画的?

4.展示莫奈的另外几幅《睡莲》和莫奈在巨幅睡莲图前的照片,让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这些画画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你想把它挂在哪个位置最适合?

教师小结:莫奈的画色彩丰富、笔触活泼。他擅长把光与影、形与色进行完美的结合,达到画面生动活泼的效果。

5.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前的观察记忆并对莫奈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重新创作水粉画“睡莲”。

6.展示幼儿欣赏前后创作的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和评议。

二十三、孤独的梵高

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或描述自己对梵高和对他的作品的感觉,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准备

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梵高的《自画像》、《星月夜》等作品。

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过程

1.出示梵高的《自画像》,简单介绍画家,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自画像的笔触和色彩。

2.出示《星月夜》,引导幼儿重点欣赏。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上画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色彩,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揭示:作者运用蓝色、紫色和黄色这三种鲜明的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引导幼儿观察画家对笔触和线条运用技巧,用小手模仿一下作家的用笔手法。说一说画家笔下的事物有什么特点?教师揭示:画家善于使用变幻的线条来创作,给人以旋转或上升之感。

3.感受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并给作品起名字。

4.播放钢琴曲《命运》,幼儿边观察画面,边听教师简单讲述梵高的生活背景及经历。

教师请幼儿把自己对梵高、对《星月夜》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引导幼儿构思:你看到的星星、月亮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5.幼儿自由创作。

6.作品展示及评议。

案例总结

在梵高的作品中无处不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物质生活的艰苦和精神上的抑郁在他的画中都得到了反映。幼儿虽无法理解和体会真实感受,但仍能体会到他的无奈,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梵高的理解和同情。

有的幼儿画面中运用了多个不相交的漩涡圆圈,她解释说:这些圆圈就好比梵高和他周围的人,他们互相之间没有接触。梵高很孤独,值得同情。

有的幼儿画了色彩鲜亮的大漩涡,周围全是黑色。他解释说:大漩涡是色彩亮丽的,好比是梵高一生的作品,而黑色是梵高的心情。

有的幼儿把梵高黑色的大树搬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有的幼儿喜欢模仿梵高那种短促而有力的用笔手法,但所用的色彩是中小学生化的。

这一切都体现了幼儿在美术欣赏方面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艺术感悟力,体现了中小学生巨大的艺术潜力。

二十四、卢梭和他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目标

1.欣赏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欣赏,感受画面的宁静、安详、独特、神秘。

2.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画一幅人与动物共处的想象画。

准备

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等作品。

各种绘画工具与材料。

过程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你喜爱什么动物?你和它在一起时有什么感觉?

2.出示《睡着的吉卜赛姑娘》,引导幼儿一起欣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人与动物共处的作品。

请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讨论: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狮子和姑娘各是什么形态的?他们在干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运用及细节的描绘,讨论:

你看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月亮在画面中虽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却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你觉得画中描绘的最逼真的是什么?这样画有什么益处?

小结:狮子、曼陀铃和姑娘身上的衣服是画面中画得最逼真的地方。这样画,有的很逼真,有的很虚幻,让人感到既像在现实中,又像在梦幻中,有一种亦真亦幻、非常奇特的感觉。

4.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宁静、虚无与神秘: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画中的情境,坐在姑娘的身边,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小结:一幅画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这样,画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5.简单介绍画家和作品名称,你喜欢这幅画吗?你会怎样为它命名?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6.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和它怎样相处?你能像卢梭一样画一幅人和动物共处的画吗?

7.幼儿自选绘画工具作画。教师鼓励中小学生大胆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大胆用色。

8.作品评价:展示所有的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学习欣赏。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十五、看得见自然之美的《盲女》

目标

1.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充分感受画面中所呈现的自然之美。

2.使幼儿能够体会到盲女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准备

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的《盲女》。

各种绘画工具与材料。

过程

1.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感觉和心情,提问:小朋友,你见过盲人吗?他们是怎样的?假如你是盲人,你会有种怎样的感觉?

2.出示《盲女》,引导幼儿讨论、欣赏:

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描述画面的近景、远景和中景。

这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3.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画面:讨论近处人物的外貌、姿态和身份,感受画面柔和的色彩与远处的景物安详的美。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盲女正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这么美的景色,盲姑娘能看见吗?她能感觉到吗?为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5.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地用心去领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请幼儿闭上眼睛扮演盲女,教师扮演另一位小姑娘,在“柔如彩虹”的乐曲声中描绘画面:亲爱的盲姑娘,快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虽然刚才我们还在雨中艰难地前行,现在已经雨过天晴了。你知道我们身后的景色有多么美吗?雨后的天空格外的蓝,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上。透过一排排的大树,可以看到一座座漂亮的房子。金黄色的田野上,牛羊正在吃草,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还有几只小鸽子在找吃的。咕咕咕,咕咕咕,你听见它们的叫声了吗?你闻到空气的清新了吗?

6.讨论: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欣赏完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7.激发幼儿的爱心,主动关心身边的人,特别是残疾人。鼓励幼儿为他们绘制一幅美丽的图画,有机会时送给他们或讲给他们听。

8.幼儿绘制纸版画。

二十六、达·芬奇和他的《蒙娜·丽莎》

目标

1.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明确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2.感受画面中神秘、安详、富有诗意的气氛。

3.尝试绘制一幅女子肖像画。

准备

实物投影仪,《西洋画欣赏》教材中达·芬奇的《自画像》、《蒙娜丽莎》等作品。

各种绘画工具与材料。

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鸡蛋,先让孩子们观察、讨论,然后引出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

2.出示达·芬奇的《自画像》,让幼儿讨论,说一说对这幅自画像的感觉。教师简单介绍画家的生平及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请幼儿欣赏《蒙娜丽莎》,提问和讨论:画中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女子?她的外貌和神态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细节欣赏:画家是如何刻画她的脸和手的?远处的背景怎样?看上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的一些背景,如:作画所用时间、画中女子的身份、作画时的情景等。

5.进一步讨论并小结:这是达·芬奇所画的一位美丽的女性,画面上人物和景物散发出一种神秘、安详、充满诗意的美。这是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4.请幼儿尝试临摹作品或创作一幅自己印象中最美的女子的肖像画。

二十七、康定斯基的《抒情诗》

师:(出示康定斯基的《抒情诗》)你看到了什么?

幼:各种形状、蜻蜓、小鸟、马和马的鬃毛、大石头、子弹、箭、大片的黄色,各种线条。

师:什么样的线条?给你怎样的感觉?

幼1:杂乱的线条,像置身于黑乎乎的森林里。

幼2:线条弯弯曲曲的,让人感觉十分舒服,很高兴。

幼3:非常漂亮的感觉。

(这一活动省去了第一个环节“整体感知,说出第一印象”,而直接进入要素识别阶段,这种处理也是可行的。)

师:刚才还有小朋友提到了大片的黄色,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1:十分安静的感觉。

幼2:很柔和的感觉。

幼3:我觉得十分热闹,因为黄色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线条。

师:有的人觉得安静、柔和,有的人觉得热闹,你对整幅画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幼1:色彩斑斓的,很美,好像在很遥远的地方。

幼2:我想睡觉,像置身于大海上。

幼3:我觉得像在梦中一样。

幼4:像置身在漆黑的大森林里。

幼5:像七色花。

幼6:我感觉十分幸福。

幼7:我有一种想画画的冲动。

(小朋友自由地畅谈着自己对画面的印象。他们的感觉很美,很好,也很贴切。)

师:小朋友对这幅画有各不相同的感觉,那你们知道作者的感觉是怎样的吗?他觉得像音乐。

(由小朋友的感觉,自然引出了画家的感觉。)

幼:我的感觉和画家一样,也觉得像音乐。

师:它像哪一类音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