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1:下面的大石头和上下的深颜色像沉重的音乐。
幼2:像马鬃毛一样的短而急促的线条一根一根的,像一顿一顿的音乐。噔!噔!噔!噔!(边用手做一顿一顿的动作,边唱出一顿一顿的感觉。)
幼3:黄色和弯弯曲曲的线条都让人觉得十分柔和。
师:你能唱出这种音乐吗?
幼:(笑,想了一想,哼唱了一段轻柔的曲子。)
幼:直线和子弹、箭一样的尖锐的东西,感觉很快,呜——(边用手飞快地比划,边唱了一个带尾音的“呜”。)
(中小学生自由描述画面的音乐感,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了。)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几首音乐,听完之后请你说一说,哪一首音乐与这幅画的感觉最像。(师分别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龙骑兵进行曲”和“小夜曲”三首乐曲,幼儿边听边随音乐晃动身体,做各种动作。)
幼1:小夜曲,它很舒缓,很轻柔,和这幅画有点类似。
幼2:我感觉深蓝色像进行曲,很重。
幼3:我觉得像第二首。因为第二首有小鸟的叫声,这幅画上也有相似的地方。
师:看来这幅画和每一首音乐都有类似的地方,它就像一首很复杂的乐曲。你能给它命名吗?
幼:彩色的画/五颜六色/鸟线画/音乐画/柔和的画/有大石头的画/舒服的画。
师:画家给这幅画命名为“抒情诗”,就是把心里的感受给画出来,像一首诗,一段音乐。
(中小学生所起的名字虽然与画家的不同,但大致感觉是一致的。)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放松的乐曲,你可以用一种你最放松的姿势来听。(播放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你可以用一种你最舒服的姿势来听”,这给了中小学生一个自由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宽松空间,也体现了教师对中小学生的尊重。在听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在地毯上有的坐着,有的半躺着或平躺着,有的趴着,有的在做各种动作,有的安静地聆听音乐,有的做沉醉状,有的做高兴状。在这里,中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视觉、听觉、手的动作、身体动作及内心感受协调一致,很好地融为一体了。)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幼:很快乐/舒服/很兴奋/像春游一样/好像是出去游玩,很高兴,有点疯。
师:你能把这首音乐画出来吗?现在再听一遍音乐,你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音乐和你的画里都有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线条?
(再次播放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幼儿有的闭着眼睛专心地听音乐,有的做各种身体动作。)
幼1:我的画像彩虹桥,各种颜色都有。
幼2:我想画大片的绿色,像在草地上翻跟斗。
幼3:我要用一些白色,白色和音乐都在跳。
幼4:我打算画蓝色,因为音乐里有蓝天白云。
幼5:我想画一个小丑的鼻子,是红色的。
师:你的画里还有什么样的形状和线条呢?
幼1:我画好多圆圈。
幼2:我画很多波浪线。
幼3:我画大大的曲线。
幼4:我要用双手画,画很多螺旋线。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开始画吧,让你的线条和颜色在纸上变成动听的音乐。
(反复地感受和讨论为中小学生下一步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必要的铺垫,中小学生在音乐声中急切地动手画了起来。)
二十八、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
师:(出示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
幼:老师,我觉得这有点类似于小朋友的画。
师:这是有点类似于小朋友的画,但它实际上是世界著名的画家米罗的作品。米罗是西班牙人,他非常喜欢小朋友的画,所以也模仿小朋友的样子来画画。他的画很有名,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小橘人就是他的创作。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这幅画。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弓箭。
幼2:我看到了黄河。
幼3:我觉得是黑夜。
幼4:我看到青蛙的脚丫。
幼5:我看到了白色。
师:白色像什么?
幼1:像花骨朵。
幼2:像菊花。
师: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白色上有一只眼睛。
(在师幼自由的讨论中,教师很自然地加入进来。这种介入既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引导。)
幼1:我也看到了,像一个人。
幼2:还有深绿色,像一面墙。
幼3:还有线条,曲曲折折的。
师:既然小朋友对线条很感兴趣,那我们就来观察线条。
(这样的对话感觉看上去是随机的,随意的,教师实际上是有备而来的。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已经考虑到线条是本活动中要讨论的内容之一,但线条的讨论何时引入,却是随师幼间对话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并没有固定的程序。)
幼:有直线,有曲线。
师: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幼1:这些线条的作用是把颜色和形状分隔开来。
幼2:这些线条使人感觉很舒服,因为曲线特别多。
幼3:我觉得很舒服。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小块红色和蓝色。
幼1:像弓箭。
幼2:像花上有两片叶子。
幼3:像一只小鸡。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你们想知道画家的本意是什么吗?画家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他给画命名为叫“人投鸟一石子”。
幼(齐):人投鸟一石子。
幼1:就是人向小鸟扔了一个石子。
师:对!请你们摸摸自己的脸、身体、腿和脚,画中的人和我们这些真人有什么不同?
幼1:我们的脸上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米罗的人仅仅有一只眼睛。
幼2:我们有脸、身体、胳膊、手、腿、脚,米罗画的人只有一条腿和脚。
师:米罗把人画成这种简单的模样,这是一种夸张、变形的描绘手法。
(通过让中小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的脸、身体、腿和脚,并与米罗画上的人做比较,用这种直观的方法使中小学生了解米罗夸张、变形的独特手法。)
幼:小鸟也被米罗变形了,小鸟的身体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头就像一朵花。
师:这样夸张、变形以后,人和小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1:觉得非常有趣。米罗一定想怎么(能画得)有趣,就把小鸟的身体用一条直线来表示。
幼2:有点滑稽、十分好玩。
幼3:感觉很特别,怎么会是这样。
幼4:非常有意思,我喜欢。
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思考,你对这幅画的感觉是什么?
幼1:在沙滩上有一个人,这个人手在沙滩的后面,一只脚站在沙滩上。他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给它一个石子。
幼2: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小鸟和沙滩变成一条直线。
幼3:我闭上眼睛觉得自己左右、上下、前后摇,因为这个人身体是斜的。
幼4:一个人在沙滩上向小鸟扔石子。
幼5:老师,不能向小鸟扔石子,会把小鸟砸伤的。
师:说的很好,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砸小鸟,伤害小鸟。不过我们来认真看一看,米罗画上的人是在伤害小鸟吗?
幼:不是,他是在逗小鸟玩。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1:因为小鸟非常可爱,人投石子是在和小鸟玩。
幼2:人在逗小鸟,小鸟也在跟人玩,他们非常开心。
幼3:如果是砸小鸟,就会感觉很害怕,人很凶。他们很友好,一点儿也不凶。
师:是的,这幅画看上去非常俏皮,有一种动的感觉,好像人和小鸟在互相逗乐,玩耍,给我们一种很调皮、很幽默的感觉。
(在这里,中小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表现了很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师生间平等自由的对话关系,同时,教师也在看似不经意间引导了中小学生,并兼顾环保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美术欣赏的目的并不只是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本身,更在于通过美术欣赏促进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良好的个性品质乃至思想认识、社会公德等全面素质的提升。)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变脸的游戏,看哪个小朋友变脸变得最快。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变脸游戏,他们用双手挡在脸前做门,老师说“一、二、三”,就把门打开,露出变形的脸。孩子们变出各种怪脸,并互相展示。)
师:我们现在就来画一幅变形的脸。你打算把眼睛怎么变形呢?
幼:三角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一条线/梯形/五角星/花形/爱心形/蛋糕形。
师:你还想把什么变形?
幼:把脸变形/鼻子变形/嘴巴变形/耳朵变形/头发变形。
幼:我打算把嘴巴画得特别大。
师:这也称为夸张。你可以大小夸张,形状夸张,也可以颜色夸张。
(在音乐声中幼儿开始动手画,他们分别把脸、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变形成了正方形、圆形、月牙形、长方形、三角形、水滴形、花形、不规则形、云朵状、螺旋形、火箭、葫芦、信封、把手、蝴蝶、树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把五官移位、或距离变化或非常夸张某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