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30960300000017

第17章 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化(1)

(第一节)旅游产业新发展观

8.1.1旅游产业定义新界定及其理论辨析

对于旅游产业的认识要基于对旅游本身的定义。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1年的活动”。并特别指出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观光、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该定义于1984年得到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国际标准分类的定义。目前在大多数旅游发达国家,均采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划界界定旅游产业的范畴,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政策。据此,我们至少能够捕获旅游产业的两大特点:一是旅游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活动,还包括商务、会议等各类出访活动,旅游产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只要是为旅游者外出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均可归于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反产业”。二是旅游产业的动态性。由于旅游者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在需求上是有差异的,其选择的服务性企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换言之,组成旅游产业的相关企业是动态变化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随着旅游者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产业。基于此,笼统地将旅游产业在现行的产业分类中进行归类,或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组合,或仅简单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均难以说明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和文化特殊性。

8.1.2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产业集成

作为一种竞争模式,产业集成能够塑造旅游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1)产业集成拓展旅游产业的新价值空间。集成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产业集成是一种“择优录取”的优化选择,其集成体具有先天的优势。根据旅游产业的消费需求驱动特征,一方面,产业集成可以重塑价值链,通过对现有旅游产业价值链上无效环节的删减及其对高端价值环节的再提炼,实现价值链的结构性优化和集约化,形成具有显著高效性和需求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集成可以再造价值链,采取有效的集成手段,形成新的集成体,创造新的价值环节,产生新的价值增量,无限扩大旅游产业的边际效益。

(2)产业集成构建旅游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旅游产业的动态不确定性要求一种灵活应变的产业发展模式,需要时随时根据生产者、合作者、供应者、销售者、顾客等各产业主体的变化进行调整,难以沿用固定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集成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开放的动态过程,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主动巡游。集成行为主体能够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集成体整体目标最优的原则确定集成单元。集成单元与集成体之间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选择,这种互动选择体现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集成单元发生变化,集成关系也发生自组织改变,形成一种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并随之进化的动态集成关系,从而保持整个旅游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3)产业集成缔造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共生进化格局。旅游产业的基本形态是融合与渗透,不仅涉及的产业主体多元,涉及的供给资源和要素也十分广泛,其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一个协调共生和利益共享的多赢模式。一方面,产业集成的竞争战略是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和配置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可以为旅游业广泛搜寻和提供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集成是通过新集成体获取整合效益,各利益主体必须融入新集成体才能获得利润,反之就会出局,因此,相关集成单元必须不断进行自身的调整和升级,各产业主体在这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形成共生进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旅游行为主体的集成能力决定旅游产业的边界和收益。从产业集成的视角设计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勾画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需要全新的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从不同的层面培育和提升相关旅游行为主体的集成能力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筛选与识别旅游产业集成单元的能力。从产业集成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是由众多旅游集成单元构成,这些单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本身并不具有旅游属性,也可能与旅游并不相关,当它们因为旅游活动而组合在一起时就成为旅游集成单元。因此,筛选与识别旅游产业集成单元,将旅游集成单元转化为具有旅游价值的模块,并融入旅游产业循环之中是实现旅游产业集成的基本前提,这种筛选、识别、挖掘与吸引“优质集成单元”的能力高低决定了旅游产业边界衍生范围的大小。

二是捕捉旅游产业集成机会的能力。旅游需求的动态特征和旅游产品的周期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时机的重要性,在日常社会经济发展中,随时会发生许多吸引眼球的事件和活动,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突发的、不确定的,这些都是可以转化为旅游集成单元的资源,也是形成旅游产业新集成体、产生旅游产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由于这些事件和活动时效性强,转眼即逝,旅游需求又隐现其中,因此,旅游行为主体捕捉旅游产业集成机会的能力高低成为决定旅游产业收益多少的重要因素。

三是构建旅游产业集成界面的能力。旅游产业集成界面可以是虚拟的价值链,也可以是实体的旅游黄金线路,它是推动旅游集成体不断优化的机制。不同的旅游行为主体可以构建不同层次的集成界面,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平台,如发布权威信息、制定产业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认证等,集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旅游单元,可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政策目标,导向产业发展;核心企业以品牌为集成纽带,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可以较快地实现规模扩张和网点布局,等等。在不同层面构建集成界面的能力综合体现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直接反映在旅游环境、旅游收益、旅游人流、旅游企业等一系列指标上。

8.1.3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对旅游产业这样动态复杂的无边界文化产业,其发展不能靠单纯的单向思维和刚性模式,产业集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具体而言,即要大力发展融创意、融合、链条、协同、集群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既是产业集成的手段与形式,也是现代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其核心是以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动态集成创新,进行旅游的资源配置、旅游的产品开发、旅游的行业管理、旅游的企业组织和旅游的相关配套。

(1)创意模式。集成是人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其本质是创造新的事物或形成新的功能,创意是由人的知识、技能和智慧所推动的创造活动,在旅游产业步入以软要素驱动的阶段,在旅游者需求动态变化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型旅游产品推出的速率和频率逐渐加快,创意的力量日显突出。创意模式大体可概括如下:

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创意对旅游产业的功效在于能够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的活动,赋予其旅游资源的功能,并最终形成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

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旅游资源不能等同于旅游产品,能否成为有亮点的旅游产品需要创意的神来之笔,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体表演,就是通过“文化复原”和“时间复原”的创意手法把历史变成了一个活动的文化旅游产品,其在国内外的号召力和极大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旅游产品的意义,也是创意旅游产品中的典范模式,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用创意拓展旅游消费。旅游是消费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意义在于内需的拉动。旅游消费具有分层特点,创意旅游模式就是通过激发游客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通常以时尚元素,配以高科技手法,突破传统旅游产品的静态和单调,吸引现代游客的眼球与刺激消费欲望。

(2)融合模式。融合是产业集成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旅游集成单元在形态上具有渗透性,可以与各行各业广泛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体系。融合模式可将旅游集成单元嵌入相关产业体系中,赋予该产业体系以旅游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彼此形成共生共赢的效应;也可以以旅游集成单元为中心,在不同的领域搜寻相匹配的相关集成单元,组合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动态最优。融合模式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中有以下类型:

关联融合。通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形成旅游产业新业态,构筑复合型的旅游产业新体系,从而实现旅游产业要素与其他产业的嫁接。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性的产业新体系。

功能融合。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旅游的功能,实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结构融合。旅游集成单元之间重组融合,通过不同功能的旅游集成单元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多功能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3)链条模式。链条既是集成的形式,也是旅游产业存在的现实形态。在旅游产业实践中,旅游产业以链条的形态存在,有形的资源链、产业链和无形的价值链之间的有效耦合是旅游产业有效发展的基本保证。旅游产业链条串联不同的旅游集成单元,使其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游客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旅游集成体。

价值链模式。旅游产业集成单元相互之间通过实现价值增值进行连接的模式,如名城(太原)、名河(黄河)、名山(五台山)旅游黄金线路的连接。加之链条上的旅游集成单元通常具有自组织特征,彼此和谐的搭配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品牌共享和市场共享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一定集成单元的自身价值大于从集成体中的所得,集成单元将游离出集成体,寻求新的价值链集成体,反之,当价值链接成为比现有集成单元更优质的新旅游集成单元时,原有的集成单元将会淘汰。

价值网模式。按照市场需求和相关的规则将不同的机制模块和价值链连接成网络的模式,通常以锁定目标客源的旅游流向为集成界面,以构建全程旅游价值创造机制为集成目的,在形态上表现为价值体系,在空间上呈现跨区域、跨国界布局的特点。

(4)协同模式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只有彼此和谐协调,才能取得共赢。当集成单元被赋予了旅游功能之后,就可以看成一个旅游价值模块。协同模式的本质要求是在不同的旅游集成单元或价值模块之间,以及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协调计划的标准化流程与接口,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

目前国际上提倡的新旅游模式,其实质就是要构建旅游产业在自然、经济、生态等各个层面的协同发展,让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所有区域、所有人都能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可持续租金”。可见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如出一辙。据此,可以设计各类相关旅游产品和协调机制,促进区域之间、企业之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和谐发展。

(5)集群模式。旅游产业在空间距离上形成集群化,这是旅游集成单元在空间上的积聚形态和组织形式,旅游集群通常跨越行政界限,与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基础设施和布局以及经济活动的集聚区相匹配。板块、圈层和条带是典型的旅游产业集群模式。

(第二节)旅游休闲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目前,旅游休闲经济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我省的旅游休闲产业与休闲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世界范围内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都使当代休闲文化面临着新的选择。

8.2.1休闲本质的初步探讨

休闲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梦想,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对它有过精彩论述。在亚里士多德时代,雅典公民的生活建立在奴隶制劳动基础上,公民从事休闲活动,在休闲中培育起人的美德和优秀品质,体验到持久的幸福感。而经济学家凡勃伦则认为,休闲已成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休闲已成为用来证明地位和声望的一种手段,休闲同商品一样能够成为财富的有效证明。

考察中国休闲文化,在经史子集中都能找到关于休闲的精辟论述,休闲已深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当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可以看作是休闲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中,修身成为完善自我进而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承担人生责任的基础,而休闲活动则成为修生养性、陶冶性情、锤炼人格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