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权经》
31099400000029

第29章 拥有权力不一定拥有权威

威源于明也。

权威来源于赏罚分明。

拥有权力不一定拥有权威,让人敬畏重在赏罚分明,坚守公平。私心膨胀的当权者为所欲为,毫无公平可言,他们赏罚不明,心有偏私,这样的当权者是不能让人信服的,人们对他也只能抱以蔑视了。拥有权力之人更要处处谨慎,他们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一举一动都不可随意而为。

项羽的无道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屡败汉王刘邦,项羽志满气骄,对刘邦心存轻视。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

“大王今为强者,乃是上天垂青之果,大王不该沾沾自喜,当善用其势,多加自省,一举荡平天下。刘邦虽一时弱小,但他不弃不馁,大王不可小看他啊!”

项羽一笑道:

“天命在我,荡平天下指日可待。刘邦乃一匹夫,不足为惧,我无一错处,又何须自省呢?”

项羽自恃强大,欺压群雄,他把天下瓜分,立各路将领做诸侯王,对他们颐指气使,毫无礼敬之心。

项羽立刘邦为汉王,将他分封到边远的巴蜀之地。有人对项羽说:

“刘邦是大王的心腹之患,应当设法除之,今日刘邦势弱,他不敢违抗大王,可一旦形势有变,大王岂不养虎遗患吗?”

项羽自信道:

“我一旦为王,刘邦就不可翻身,天命在我,哪里会变呢?”

项羽拒不纳谏,接着对诸侯王或废或杀,全凭自己喜怒行事,韩王韩成没有建立军功,项羽便不准他到封地去,把他带到彭城,废王为侯,不久又把他杀死。

项羽此举大失人心,面对人们的议论,项羽不屑说:

“自古王者主天下,百姓之言又有何用?我势倾天下,不服者只有死路一条!”

不久,诸侯屡有反叛项羽者,天下一时纷乱不休,有人向项羽进言说:

“大王以强势压人,虽可一时取胜,但绝非长久之策。眼下诸侯反叛,形势已非从前,大王当改弦更张,安抚他们。”

项羽暴跳如雷,他拒绝改变主张,仍以镇压为良途,东征西讨,穷于应付。

汉王刘邦见形势有变,急与萧何商议说:

“项羽处处树敌,身陷苦战,我等若趁此良机起事,当有胜算啊!”

萧何极力赞同,他鼓励刘邦道:

“项羽不知势易,仍恃强凌人,这是他自取灭亡之道。大王窥破天机,起兵讨伐,必有大功。”

刘邦于是起兵,打败章邯,降服司马欣和董翳,全部占领了三秦之地。项羽焦头烂额,气愤得要死,他要亲率大军讨伐刘邦,他手下的将领苦劝说:

“天下诸侯纷纷反叛大王,大王不可以一味征讨了。形势大变,大王当思量别策,方为良谋。”

项羽咆哮道:

“强者生,弱者死,只有消灭刘邦,才是真正的良谋。我不会用什么别策,我不能让刘邦小视我啊!”

项羽派兵抵抗刘邦东进,又自己领军攻打反叛的齐国。刘邦虽然多遭失败,但项羽尽失人心,实力不断受到削弱。

后来,项羽和刘邦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东划归楚国,鸿沟以西划归汉国。项羽起初不肯签订和约,他气冲冲地对手下将领说:

“我为王时,天下人都俯首听命于我,今日我若答应此事,岂不让天下人笑我?我虽受挫,但刘邦绝非是我的敌手!”

手下将领劝说道:

“势已变,大王岂能不变?大王此举乃是图存良策,一旦兵强马壮,大王自可再灭刘邦,不用急于一时。”

项羽迫于形势,无奈答应了和约。刘邦准备向西回国,张良和陈平却阻止道:

“从前项羽强大,我们只有退让。如今汉国已经领有天下一多半国土,各诸侯都来归附我们,而楚军兵力疲弱,军粮也已用完。这正是老天赐给我们的消灭楚国的好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刘邦为难说:

“项羽不可轻视,我和他战之日久,并无必胜的把握。”

张良劝说道:

“项羽势强之时,没有果决之心,不懂取胜之道,我们才侥幸存活。今日强势易手。大王当顺从民心,统一天下。这不是逞强斗狠,而是大势所趋啊!大王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那么祸不可测了。”

刘邦于是发兵追击项羽,终将项羽消灭,建立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