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31214400000011

第11章 改革春风添新彩

1949年太原解放后,古老衰败的公园又获得了新生。经过彻底治理,初步恢复了面貌,更名为“人民公园”。为了发展省城少年儿童事业,1982年3月8日,政府决定将人民公园更名为“儿童公园”,在园中设置了许多游艺设施、雕塑、景点,使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天文馆

天文馆是公园众多文物古迹中一处具有现代气息的科教基地,造型由高空架桥连接的两个圆球顶的圆柱体建筑组成的,新颖别致,1985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天文馆分天象厅和天文台两部分,直径8米的天象仪是从民主德国引进的,它是通过电、光学原理准确地把整个宇宙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带着我们到宇宙去旅行,展示有变化的星空景象,还可以跨越现在的年代,让我们看到千万年以后的未来星空。它还能开发青少年的智力,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它还能为航空、航海、宇宙航行、大地测量、地质勘探等方面提供服务。直径3米的天文台内设有直径15厘米和10厘米的望远镜两台,通过它能直观地观察行星、恒星、彗星等的运行变化,成为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天文知识、观察天体运行、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场所。2007年,重修并引进更新了演示内容。

新西门

近年来,随着太原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园原有的三个门均被商业网点所包围,出入相当困难,使公园处于半封闭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公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再领风骚,政府于1996年8月投资50万元新开建一个新西门。经过近五个月的紧张施工,当年元旦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开的门位于公园西面、东米市街的东头,造型格局别致、大气,系仿古建筑。大门分三开,两侧是二层挑檐小楼,中轴对称,总面积约311.7平方米,是当时太原市现有公园大门中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但解决了公园现有三个旧门的封闭堵塞问题,而且为游客游览公园提供了便利,同时,又为公园增添了一处新的景点。

见义勇为纪念碑

见义勇为纪念碑矗立在公园南湖南岸的西门广场上,是坐东朝西的一座纪念性建筑。1998年11月破土动工,2000年8月落成。整体建筑高大雄伟,碑身全部用缅甸红花岗岩贴面,鲜艳的红色以它无声的语言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见义勇为事业付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纪念碑高16.8米,顶端的不锈钢雕塑是一只金色的、五指紧握的铁拳,它象征着见义勇为的英雄的强大力量。碑底座为四层台阶,呈八边形,全部用钢筋水泥制成,象征着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是见义勇为英雄的坚强后盾。碑体正面镌刻着原国家公安部部长王芳同志为见义勇为英雄题写的“向见义勇为英雄学习”的题词,九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体的后面是见义勇为协会为见义勇为英雄们撰写的纪念碑文。纪念碑整体造型美观,尤具观赏性,对省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积极的宣传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社会正气、提倡见义勇为精神,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公园又一处进行爱国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的基地。

雕塑系列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将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开发智慧、发展体魄的良好环境,1983年市政府决定在儿童公园建造系列雕塑作品。《小园丁》是儿童公园这组系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一个。雕塑表现了一位貌似花朵的少女,手提洒水壶,兴高采烈地准备去浇灌树木花草。突然一只蝴蝶飞落在她的手臂上,她那惊喜、兴奋、可爱的神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和向往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雕像高3.5米,全部用汉白玉石雕成,是著名雕塑家万绪德的代表作之一。

《老鹰抓小鸡》是儿童公园系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二组,安放在状元桥西的道路中心,建于1984年6月。雕塑表现的是七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作品把“老鹰”的机敏、凶猛,也把“小鸡”们的紧张、好奇刻画得恰到好处。雕塑家通过精心设计,塑造了天真可爱、活泼快乐的七个儿童形象,他们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雕塑高1.2米,材质是汉白玉石,是张守民、苗新田、郭盛洧、万绪德、张熙玉、王怀基六位雕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二生肖》是儿童公园系列雕塑作品中的第三组,1989年5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在省委王茂林书记的指示下,市领导代表市政府为全市少年儿童送上一份珍贵的节日贺礼——十二生肖铸铁雕塑。雕塑按十二生肖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这组雕塑经过张守民、万绪德、王宗训、李志正四位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把十二只动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十二只生肖动物以其可爱的造型,成为儿童们的密友,深受广大小朋友们的喜爱。雕塑是由太原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铸制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