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病症:总疑心自己有很多病电话约定之后,我见到了陆先生,50多岁的样子,很有素养很有气质。但是,他眉宇间的儒雅中流露出丝丝的愁苦。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沟通,知道了陆先生从年轻时就是一位文学青年了,发过不少作品,拿过一些大奖,现在政府的一个文化部门里,头几年曾经当过科长,去年退居到了二线。果然是一位儒雅之士。我知道,在我接待的求询的朋友中,我又遇到了一位悟性很高的求询者,这助长了我的信心。
陆先生说:“最近单位要组织到外地考察,千万里的路程,一时没有了合适的人,说由我领队。我很是忧愁,不想成行,又不知道该如何对单位里说。”
“考察兼旅游,您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您不知道,我有病,我身上有很多病。”陆先生开始诉说,“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给我一些狗肉,我在切割的时候碰破了手指,很轻的一点伤。过后朋友们逗笑说,你别回头咬我们一口吧!这下我往心里去了。于是,去看了医生——我的一位朋友。他听完我的事情,迟疑了有两分钟才说了一句:要不,你还是打一针吧!弄得我十分紧张害怕。虽然已经打了预防针,可由此我总是担心害怕。随后,我浑身都成了毛病,浑身都难受,头疼,心慌,失眠,吃药打针,跑医院。甚至晚上也要到医院做检查。那时我整天神经兮兮的,看到什么都感到异常。整个人明显地要垮了。”
“现在,我睡眠不好,有时候很晚不能入睡,有时候半夜里醒来,长期离不开安眠药。我心脏有病,有时候夜间惊醒,心慌胸闷,吓得我心惊肉跳。有时候白天也会忽然心脏‘腾’地一阵,我就害怕。严重的时候我自己不敢一个人睡,在单位值班也要找个伴和自己一个屋子睡才成。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几次晚上要家里人陪我去医院,我怕要出事。还有我的脑子也有病,头疼,有时候头疼的厉害。弄得我写作都不敢太投入了。不然,一篇稿子出来了,我却要好久地陷于病痛之中。还有我的腿,有时候搔痒麻木。还有我的血压……我最怕看到一些医学科普方面的读物,一看到上面介绍防治疾病的文章,我就会牵连到自己,就感觉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越想越像,越想越怕。这些年从中医到西医,我跑了很多医院,始终没有治好我的病。您说,我在家里尚且害怕,出门到那么远的地方,岂不更是忧心忡忡?我哪里敢去?您说我该如何是好?”
“医生怎么说?”我问。
“心脏没查出问题,脑子也没查出毛病。最近一次体检各项也都正常。可是,越查我越以为有病,我的确感到有很多的毛病……”陆先生继续诉说自己的症状。
至此可以确诊,陆先生生理上没病,如果说有病,也是心病。我表示了对他的理解,再次提出希望看看过来医生的诊断。陆先生为拿不出证明有病的诊断书表示为难。
“看来,您这是自作多情喽!”我会意地笑了,“您这是心病,心理学上叫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由于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而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上了某些莫须有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并因此引起焦虑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临床表现为:①疑病心理。患者对身体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患者的描述有的含糊不清,部位不定,有的形象逼真,生动具体,要求各种检查,要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仍认为检查可能有误。于是患者担心忧虑,惶恐不安,紧张焦虑。②疼痛感觉。约有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骼窝。这种疼痛描述不清,有时甚至诉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四处求医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③躯体症状。涉及身体许多不同区域,以头、颈、胸、腹部最为多见,还有的口内有一种特殊味道,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
疑病症患者在诉述病史时,常以迫切心情详细描述症状,连一点细节也不遗漏。他们表现出的对自己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过坏,有时稍有一点不适,便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注、紧张和恐慌,并反复思考是否患上了某种疾病,有时还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情况联系起来变成自己的症状,从而使自己经常处在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之中。有些患者把病史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熟练地应用医药词汇,绘声绘色地表述自己如何不适。他们的思想和言语完全集中在症状上。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的诊断结论时,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因此无法消除和摆脱内心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换医院检查,以寻求所谓“更好”“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探究病因:心灵躲进避难所现在,需要弄清的是陆先生疑病症的成因,这对于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陆先生继续着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就认真,内向,敏感,疑虑,胆小,谨小慎微,还有是完美主义,凡事总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十全十美,对社会和周围的人和物也希望十全十美。因而自己多少年来感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
“更让人痛苦的是,心中的痛苦在家里我没法诉说——当时,我的第一次婚姻正在危机之中,并且经过漫长的拉锯之后,我的第一次婚姻终于破裂了。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经受了心灵的煎熬,我曾经用一个长篇写我失败的婚姻。那种苦痛让人不敢回味,所以多少年来我都封闭着自己的心灵,不敢想,不敢说。”
“后来,我和现在的妻子走进了婚姻。应该说,我们是幸福的,她是个好女人。可是,我还是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好多毛病。特别是我的母亲因病去世后,我对自己的身体更是担忧……”
愁苦虽然又笼罩了陆先生,但我知道诉说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找到了症结所在,心病也就开始化解。
研究发现,疑病症的病因主要有:①社会心理因素。疑病症患者的生活中通常都遭受过较大的挫折和心理创伤。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工作的变动,朋友的减少,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②个性心理特征。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患者人格特征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孤独、自怜、自我中心、谨小慎微,通常有较高的忧虑性、怀疑性和敏感性,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要求十全十美,过分固执,过分精确,过分坚持。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对医学知识或医生的只言片语的表层理解,都可以成为疑病症发病的诱因。③心理防卫机制。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疑病症状是由于个人无法应付困难而产生的退缩行为。患者对健康和疾病的过分关注和烦恼疑虑,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转移,是逃避矛盾纠纷,逃避现实挫折的一种方法,以便把生活中遭遇到的一切不顺心的事,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挫折和失败归咎于某种或某几种“病”。这样,可以减少心理上的压力、焦虑、不安、自责,等等,从而面对麻烦的生活境遇能够有一份心安理得。可见,疑病症是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心灵不幸的“避难所”,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
很明显,陆先生的症状正是上面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青年,事业还没有成功却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内向,文弱,敏感的心灵怎能不寻求庇护?庇护的最好办法便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于是潜意识中开始扮演病人——疑病。母亲的去世又加剧了疑病症状。而且由于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恶性循环。至于所以现在症状较重,与退居二线有很大关系。工作的变动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于是习惯化地开始扮演病人,疑病心态加重了。
第一步心理治疗:认知调节沟通至此,陆先生表示领悟,并且疑病观念开始动摇。
“您知道有个森田疗法吗?是日本一个叫森田正马的心理学家创立的心理疗法。”鉴于陆先生的悟性和兴趣,我们就聊起了这个话题,以便认知调节。
森田认为:神经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们存在疑病素质,常把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焦虑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越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以如此”之间形成矛盾,并力图解决这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重。据此,森田提出了治疗原理和方法。
一是顺其自然。就是一面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要顺其自然必须做到:①要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焦虑等令人厌恶的情感。②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③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④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由于顺其自然,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再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一方面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二是为所当为。与人相关的事物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前者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后者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控制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以学习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为所当为”就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积极行动,是对顺其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要点是:①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尽管症状痛苦也要接受,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②面对现实,陶冶性情。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冲突,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
见陆先生神情专注,我又介绍说:森田自己就从小体弱多病,1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虽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他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病症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到来,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最后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结果却出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病。看来,这种切身经历与森田疗法的诞生不无关系。
我们又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列举了正反诸多事例,印证上述森田的观点。
陆先生的确悟性很高:“您真是一位绝好的心理咨询师,在不经意间淡化了我的疑病观念,给了答案。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此番外地考察当勇敢前行!”
第二步心理治疗:心灵自救不久,陆先生考察归来,我们又坐在了一起。一向老成持重文质彬彬的陆先生竟然很是兴奋,他激动地讲述着此行的感受:“好!这回外出的感觉出人意料地好!过去我每次外出都是困难重重,这次,只是第一天晚上预防性地用了一些安眠药,后来的几天全好了,每天睡得好,吃的好,玩得好,工作更好。特别是对森田疗法的那两个原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感触太深了!”
“您说的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为陆先生的症状好转而欣慰,“一旦实际去做了,一旦实际体验了,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就会出现心灵的奇迹。反之,每一次逃避,就会让症状恶性循环,就会更加难以自拔。您的确悟性很强,自救信念很强。这次的勇敢前行,给您走过心理困境带来了天翻地覆的转机。”
我建议陆先生继续领会运用如上心理调适的原理,同时介绍了几个自我调适措施,请陆先生从中选择运用。
一是宣泄恐惧。疑病心态常与死亡恐惧密切相关,老年疑病症患者往往尤其特别怕死。死亡是一种必然的生理过程,但人可以从精神上战胜死亡。疑病症患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内心的死亡恐惧和疾病忧虑向适当的人诉说。这样可以化解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恐惧。在心理调适的初期这样作更有必要。前面与陆先生的沟通过程中就起到了宣泄作用。
二是转移注意。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症患者共有的特征。所以,需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把一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热衷于一项业余爱好活动。这样,投身于有意义的活动,哪怕是钓鱼、集邮、布置家庭,都可以从工作的成功中获得自尊,发现自我的价值,也就生活的踏实而坦然,使自己不去理会身体的不适。这一点对就要退休的陆先生也很重要。
三是借助权威。人到老年,身体确实容易患病。有疑病观念的人当自己感觉身体不适时,不要有病乱投医,去医院检查,最好请名医诊断。如果诊断无病,则请求医生对自己怀疑的病症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作出权威性的否定诊断。权威者的否定诊断通常能为疑病症患者产生导向功能,对轻度疑病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四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也是老年人摆脱疑病症的有效策略。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就是说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单就身体健康说这种影响是惊人的:消极的标签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可以整个摧毁一个人的生命;积极的标签促进身体健康甚至可以战胜疾病益寿延年。在消极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眼睛耳聋。这时的视力或听力丧失并不是器官受损的结果,而是大脑管理视觉和听觉的机能受到了扰乱,形成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据说,有个人无意间被关进了冷藏间,当抬头看见“冷冻”两字时,顿时紧张起来,一种死亡的威胁笼罩在心头,越想越怕,越想越冷,缩成一团,最后竟然被“冻”死了。其实冷藏间的冷冻机并未打开,此人的“冻”死完全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因此,睿智的策略是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替代消极的自我暗示,给自己贴一个好标签。所谓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经常对身体以自我欣赏的态度,体验身体健康的愉悦。例如,早晨起床后面对镜子,一边梳理头发,一边自言自语:“多了几根白发,反而显得老成和有精神了!”再如,午睡后,站在阳台上,一边伸腰弯腿,一边自言自语:“今天的精神不错!”鉴于陆先生的素养和悟性我请他自己设计一些暗示语,要求是意思明了,句式肯定。
五是体验成功。为了强化心理调适的效果,可以写“成功日记”。就陆先生的情况说,由这次考察开始,把那种良好的成功的感受,具体细致随意自然地记录下来,比如,对自己躯体或心理上的所谓症状不再忧虑的体验,感觉自己的身体挺好的体验,等等。之后经常看看自己的成功日记,会强化良好感觉,逐渐让心病不治自愈。
经过沟通,陆先生对自己的信心更大了,表示这几个措施特别是后面两个要努力做到位,进行坚定地心理自救。
§§十四
结尾的喜讯:走向阳光后来两次随访,我在陆先生的成功日记中看到了他走向阳光的心路历程。
再后来,陆先生的喜讯传来。他说自己告别了“退居二线”的日子,正式退休与人合作办了一家文化性质的公司,他说他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知道,这对于陆先生的心灵是一缕春风,将把陆先生的疑病症状吹得烟消云散。因为,任何心理障碍都存在现实生活方面的根源。陆先生对人生一定有太多趋于完美的追求和向往。但是,陆先生过去的人生路上的确遇到了太多的风雨泥泞。这让一颗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心灵实在承受了太重的负荷。因而才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以“疑病症”来进行心理自我防卫。过去,我已经为陆先生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心灵的脆弱并积极自救而欣喜。现在,我更为陆先生欣喜。因为,良好的现实生活氛围,积极的现实生活状况,是人的心灵健康生长的最好的土壤和阳光。
当我们进行了诚挚的心灵交流之后,我说:“可以断言,您现在的身体状态一定很好,过去的所有症状都已经随风飘散!”
我知道,走进老年的陆先生面对以后生活难免的风雨,不会再靠“疑病症”来“避难”。因为,陆先生眉宇间的儒雅中流露出来的不再是愁苦,而是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