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蕾 吴建平
1 引言
西方的环境心理学领域早就开始了对大学生教室座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2年,Waller通过研究发现,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较后排的学生更独立和热情,而后排的学生更叛逆。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室座位偏好的特点与影响。对于座位选择偏好的研究,有的集中于选择的前后排的差异和男女的差异。例如,Farnsworth,P。R。(1993)发现:男女生在教室座位选择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较男生来说,更多的女生喜欢坐在前排。而教室的座位偏好与成绩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偏爱后排的学生相比,喜欢坐前排的学生成绩更好。此外的一些研究,还将教室座位的选择与课堂参与度、对于老师的评价、缺勤率和成就动机等联系起来。
个人空间作为环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围绕在人们身体周围的可移动的无形的区域,这一区域具有排他性。它界定了人们彼此之间以多近的距离交往,它随着人们的移动而移动,随着人们所处情景的改变而扩大或缩小。相反,领地性是相对固定的区域,具有可见的界限。领地性更多地反映群体行为,个人空间更多地反映个体行为。
学习环境的最佳空间的研究利于实现目标的个人空间。研究者一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老师与学生处在多大的交往距离上学生表现得更好,之后研究又逐渐将方向转移到教室座位的最佳安排上。近期的研究者又分别在私密性与领地性的不同领域下研究教室座位偏好。Pedersen1994年的研究将教室座位偏好与环境心理学中的私密性相结合。通过Marshall的私密性偏好量表(PPS)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喜欢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在不毗邻性和独居性上都要显著地高于前排。这一结论很好地证明了教室座位选择与环境心理品质的相关关系。
1.1 问题提出
本研究将参考以往研究提出的理论和维度框架,通过实验设计、问卷编制、发放、回收以及对于数据的分析,探讨教室座位偏好的物理特点与心理品质(包括领地性和私密性)、学习习惯以及性别和学科的关系。
1.2 研究假设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一:大学生在选择与其他人的座位距离时,会受到对方性别以及与对方熟悉度的影响。
假设二:大学生的座位偏好与学习习惯以及环境心理中的领地性和私密性有关。
假设三:大学生的座位偏好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
2 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被试在不受他人选择的影响下选择自己在教室中偏好的座位。第二部分采用2*3的重复测量的因素实验设计,要求被试根据对方同学的不同身份,选择自己偏好的座位,主要考察被试座位选择与他人座位的距离。因素一为性别,分为同性和异性两个水平。因素二为熟悉度,分为陌生、熟悉但关系一般、熟悉且关系要好三个水平。结果显示被试在六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座位偏好。
2.2 实验方法
2.2.1 被试
在一堂社会心理学的公共选修课上随机抽取89名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男生47人,女生42人。大一58人,大二23人,大三8人。其中,21人在高中分科时学文科,68人学理科。
2.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两幅模拟教室真实场景的教室座位平面图。是一个由10行、15列组成的教室座位图。其中,15列被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桌,共有5个座位。图片中其他的元素包括:位于教室左边的三个窗户,位于教室右边的前后门,老师所在的讲桌在教室的正前方。其中,每个座位都被由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和两个阿拉伯数字为角标的编号标出,例如A01.基本元素与相同,区别在于是一个空教室座位图,一部分教室座位已经有人占领,在图中用灰色的方块表示。
2.2.3 实验步骤
实验在二教的一个大教室中进行。对被试进行同时的大范围重复测量,同一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水平的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的目的、过程、要求和保密原则。在幻灯片上放映与实验材料相似的图片,为其讲解实验材料的各个组成元素,讲解标示座位的角标含义,并展示放大的图片细节,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地认知图片,减少由于对材料的误解造成的实验误差。在回答了所有被试的问题,以确保所有被试理解实验材料和过程之后正式开始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实验第一部分结果及分析
对于实验第一部分所得数据结果进行重新编码。将被试的选择分解为排数、左右、两边或中间三个维度,例如C05被分别定义为排数为1、右侧以及两边。将这一结果与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第一、二、四题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排数与第一题和左右与第二题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结果来自于同一整体,同一被试在两次选择的一致性较好。但是中间或两边与第四题的差异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在测量中间还是两边这一维度上,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不一致。说明图片选择这一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在一些方面的测量上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有所差异。
数据结果显示因素一与因素二对于被试的座位选择都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但是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说明大学生在进行座位选择时会分别考虑到性别或是熟悉度的影响,而不会同时考虑两因素的共同作用。
3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及学习习惯问卷
3.1 问卷编制及结果
通过对个别同学的访谈结果和以前相关研究报告的分析和总结,编制了包含九个题目的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和包含七个题目的学习习惯问卷。在正式施测时,共发放问卷217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为91%。其中男生95人,女生103人。文史科69人,理工科129人。四个年级的人数比例为:29%、13%、47%、11%。
3.1.1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共分九个题目,分别考察大学生座位偏好的前—后、左—右、中间—两边,座位与门、墙、窗、边、老师的距离,以及对于不同课程和老师的喜爱程度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座位选择。
结果显示,有42.7%的学生选择坐在前排,49.4%选择坐在中间排,7.9%选择坐在后排;47.2%喜欢坐在左边;12.4%喜欢靠门的座位;57.3%的人相对于教室中间,更喜欢教室两边的座位;21%的人喜欢靠墙的座位;46%的人喜欢距离窗子近的座位;38.2%的人喜欢距离老师近的座位;53.9%的人喜欢坐在边上;79.8%的人认为对于不同课程和老师的喜爱程度会影响到他们的座位选择。
3.1.2 学习习惯问卷
学习习惯问卷共包含七个题目,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大学生学习情况。具体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情况、听讲投入度、预习情况、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情况、上学期学积分以及对于目前学习情况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49.4%的学生自述出勤率接近100%,46.1%接近80%,只有4.5%低于70%;只有1%会非常主动地回答问题,3.4%经常主动回答问题,58.4%偶尔主动回答问题,而37.1%从未主动回答过问题;4.5%的人认为自己上课听讲非常投入,66.3%比较投入,27%不太投入,2.2%不投入;有4.5%的人会经常在课前进行预习,18%有时预习,62.9%偶尔预习,14.6%从不预习;有33.7%的人在学习遇到问题后会经常主动地求助于老师或同学,53.9%的人有时求助,12.4%的人偶尔求助;32.6%的人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55.1%的人比较满意,12.4%的人比较不满意。
3.2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与学习习惯的相关
将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的九道题与学习情况的七道题进行相关分析,物理性偏好的九道题中有五道题分别与各自学习情况的七道题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
座位排数与七道题中的六道(出勤率、回答问题积极性、听讲投入度、上课前预习、学积分和学习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正弱相关,证实了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关于学习认真的学生喜欢坐在前面,学习不努力的喜欢坐在后排的现象。
4 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
4.1 题目资料的收集与量表的编制
本量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访谈结果编制问卷。预想的维度包括三个方面:定义领地性、宣称领地性和私密性。
4.1.2 量表的小范围测试及修改
问卷初步编制后,对于大三的69名大学生进行现场测试,解释了一些语句表述的问题。另外,请指导老师和心理测量学老师对问卷的项目编制、语句表述、效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完毕后的量表共包含13道题目。
4.2 量表的大范围施测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一堂公共课上以及宿舍里随机发放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回收率91%。被试包括男性67份,占有效数据的51.9%,女性62份,占有效数据的48.1%。大一学生58人,占45%,大二学生23人,占17.8%,大三学生28人,占21.7%,大四学生20人,占15.5%。理科学生87人,占67.4%,文科学生42人,占32.6%。
4.3 量表的信度检验
经过spss15.0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715,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 Coefficient)为0.651.
4.4 量表的效度检验
4.4.1 表面效度检验
本量表的表面效度采用专家判断法,指导老师对测验项目与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
4.4.2 结构效度检验
对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题目进行因素分析,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评估结果分析:KMO值为0.712,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显著(Approx Chi-Square=369.778,df=78,p=0.000),可以作因素分析。理论上各维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因此采用斜交旋转法(Delta=0,Kappa=4),产生的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3个,累计解释方差的51.178%。
虽然由碎石图可以看出拐点处的特征值已经比较接近1,在这种情况下萃取三或者五个因素都是可以的。但是强行萃取四个或以上的因素会造成某些因素只包括两项内容,不符合因素分析每个因素包含题项的最低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萃取了三个因素。
对于量表进行建构效度分析,考察其内部一致性程度,得出各项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较高相关性,证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4.4.3 效标效度检验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客观地反映出了大学生座位选择的物理偏好,比如座位的前后、距离门的远近等。而研究一中座位选择的平均距离反映出被试与他人座位距离的偏好,可作为座位私密性的客观性指标。所以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效标效度检验采用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和研究一中座位选择的平均距离为效标。考察前者与后两者的相关情况。
5 人口学差异比较
5.1 性别差异
5.1.1 实验研究的性别差异
将性别因素作为协变量与实验中的性别(同性、异性)及熟悉度(陌生、熟悉但关系一般、熟悉且关系较好)两个因素一起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中的因素一性别(即同性、异性)与被试的真实性别有显著的相互作用,而实验中的因素二熟悉度与被试的真实性别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因素一、因素二以及性别三者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这说明男女生在面对熟悉度相同的同性或异性同学时的座位选择会出现不同。
对实验的六种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当女生面对与自己关系较为亲密的男生时,虽然自己与对方的熟悉度较高,但仍然会很在意对方与自己的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而选择坐得稍微远一些。对于男生,这种顾虑相对少。这一点与我们的刻板印象中男女生对于异性与自己座位距离的不同偏好相吻合。
5.1.2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的性别差异
用性别分组,对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加偏爱靠前的、在教室右侧的、距离前后门比较近的座位。
5.1.3 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问卷的性别差异
对于大学生座位选择环境心理品质问卷测量进行男女差异的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因素二宣称领地性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2.575,p=0.011)。从平均值之差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表现出宣称领地的行为,这与生态学从前的研究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表现出领地行为的结论有异议。其实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学生座位选择环境心理品质问卷中领地性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维度,分别包括定义领地和宣称领地。男生更加倾向于在行为上定义领地,而女生更倾向于在言语上宣称领地。
5.2 学科差异
5.2.1 实验研究的学科差异
以学科为分组,对于实验的六种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学科差异在条件三(同性熟悉且关系要好)、条件五(异性熟悉但关系一般)和条件六(同性熟悉且关系要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个人以为文理科认知方式的差异对学生座位选择距离产生影响,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5.2.2 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的学科差异
以学科分组,对于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问卷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未发现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存在较为显著的学科差异。
5.2.3 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学科差异
以学科分组,对于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因素二宣称领地的维度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学科差异(t=2.139,p=0.034)。这一差异恰巧与性别的差异相同。
研究一的实验,利用图片选择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座位偏好,同时与研究二中的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了解这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的一致性。对于以图片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的研究,需要研究者主观的定义,比如哪几排属于前排的范畴,距离窗户多近可以被形容为偏爱靠窗的座位。这同时也是这一研究范式的难点之一,需要以后的研究者给予更多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只将被试在实验中所得的答案拆解为三个维度:前后、中间两边、左右,之后与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的相关题目进行配对t检验。其中前后和左右这两个维度的一致性良好,而对于中间还是两边的偏爱的结果同一被试两次的答案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图片展示还是与真实的教室场景有所差异,造成对于被试认知水平的唤起不足。
在研究一的2×3的实验中,主要试图研究座位偏好的个人空间属性。性别和熟悉度作为影响个人空间的两个重要变量被引入到实验中。其中,性别差异分为同性或异性两个水平,熟悉度差异分为陌生、熟悉但关系一般、熟悉且关系要好三个水平。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和熟悉度这两个实验因素有较强的主效应,但是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这说明大学生在座位选择上认为,对于对方的性别的考虑很重要,对方与自己的熟悉度的考虑也很重要,但是并不会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二中,大学生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的九道题中的五道都与学习习惯的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座位选择的左右与学习情况没有显著的相关,事实上在我的假设中它会更多与学习方式有关,而学习方式并不会有好与坏之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与自身学习方式的拟合度,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的。
研究三证实了大学生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中领地性和私密性的存在。虽然由碎石图可以看出拐点处的特征值已经比较接近1,在这种情况下萃取三或者五个因素都是可以的。但是强行萃取四个或以上的因素会造成某些因素只包括两项内容,不符合因素分析每个因素包含题项的最低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萃取了三个因素。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归纳的三个因素被定义为:定义领地性、宣称领地性和私密性。这三个因素与理论预想的因素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量表编制中还是最终的因素分析结果,领地性都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因素,这同时也与以前的研究结论相符。
研究四试图证明不同性别和学科的大学生在研究一、研究二和研究三中的差异。将性别作为协变量与实验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因素分析,得出性别与因素一同性或异性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对实验的六种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第六种实验情况(异性熟悉且关系要好)下显示出显著的男女差异。女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与对方坐的座位距离要显著地远于男生的选择。
7 结论
座位距离偏好的实验研究证明假设一:大学生在选择与其他人的座位距离时,会受到对方的性别以及与对方熟悉度的影响。
大学生教室座位的物理性偏好和学习情况问卷施测结果证明研究假设二:大学生的座位偏好与学习习惯有关。
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因素分析结果证明了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中定义领地性、宣称领地性和私密性的存在。这证明了研究假设二:大学生的座位偏好与环境心理中的领地性和私密性有关。
考察实验研究、大学生教室座位的物理性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人口学差异结果发现:男女生在异性熟悉且关系要好的实验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男女差异。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加偏爱靠前的、在教室右侧的、距离前后门比较近的座位。男女生在大学生教室座位选择环境心理品质量表的因素二宣称领地性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表现出宣称领地的行为。在座位选择的距离和大学生教室座位偏好环境心理品质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但这种差异在教室座位物理性偏好上并不显著。这证明了研究假设三:大学生的座位偏好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