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20

第20章 黄庭坚江州失对

北宋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年方弱冠就广游名山大川,博览群书,访古寻胜,增添识见。一次游览江州府,他同当地诗朋文友雅聚于烟水亭,见一个香客坐在亭旁吸水烟(铜水烟袋),不断吐出缕缕烟雾。被这情景激发灵感,其中一位诗人忽然吟出一联: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众不能对,当时黄庭坚想到他游过的“浪井”,原是汉时大将灌婴所掘,即刻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从浪兴。

众人连声赞妙,黄自己也十分得意。接着他们一行来到思贤桥前,黄庭坚对同行的人们说:“我有一联征对,请诸位赐教。”说毕吟出: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众书生听了,张目痴望,仍然默默无言,黄庭坚见众不能应对,即以眼前的琵琶亭为题,又自对下联: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诗友们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少年黄庭坚益发敬重,喜与交游。

又一次,黄庭坚同书生们游观三国吴都督周瑜夫人小乔的梳妆台楼,其中一个秀才欺黄庭坚年轻阅历浅,有意向他发难,指着梳妆台楼,讲述一段旧闻:“几年前,这里住着一姓王的书生,新婚夜,新娘学苏小妹难新郎的板眼,以小乔梳妆台楼为题,出个上联叫新郎对,对不出,不准上床。新郎苦索冥思,一夜无句,竟因羞愧悬梁自缢。”这则出联真奇: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庭坚当时忽地抬头望见那蜿蜒的延支山,对景动灵,马上接口对了出来: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黄庭坚自比春风,春风得意,将江州的书生秀士比作“无缘省识春风”的败叶残花,显示出风华茂龄的豪情毅志,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目空一切的骄气,自恃才敌群英,天下无难对,飘飘然不可一世!

正当黄庭坚陶醉于自负的欣悦感之中的时候,驾船的小水手跑来对黄庭坚说:“相公,是否乘原船回去,船就要起锚了。”黄于是随水手上船,恰好又来了两个客商乘船,风帆扯起,帆扬风顺,舟行似箭。

小水手曾在烟水亭听过黄庭坚同秀士们品对的妙语巧词,他也不怕方家见笑,竟对黄庭坚说:“相公如不嫌弃,小子有一联请教。”黄庭坚正当意盛气豪之际,不把水手放在眼里,说道:“你有啥对,尽管说吧!”水手有板有眼地说道: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黄庭坚听了,起初不以为意地笑笑,认为俚俗之言,不屑动脑。可是当他要构句时猛然醒悟,十个数字已按序点完,尚有何数可对呢?灵窍一时停住,久思不得,留下这半副绝对。黄庭坚当时羞出一身冷汗,所有的傲骨骄态,被小水手当头一棒击退了,才知天下事是无法全知全通的,求知是无止境的。

直到八百多年后的1959年,广东佛山一位装修工人,因需要稀有木材“九里香”制作机具,便托人到十里外的林区购买,只花两天时间就买来了珍贵木材“九里香”。这位装修工人欣喜地述说了往事:他在1943年也曾托人到农村寻找“九里香”,花了一年时间才买到手,两天与一年的差距之大,令他感到新社会办事效率之速,责任性之强,与旧社会对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机具厂的李某得知这一情况后,有感于衷,终于用十位数的倒列,将黄庭坚却步的绝对对了出来,岂非奇偶?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