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53

第53章 何绍基题联改习俗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县人。道光进士,初为编修,后任四川学政,工书法,善诗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何绍基诗联解结

何绍基在四川任学政期间,收到一封家书,内容说的是邻居侵占他家三尺屋场地基,争吵得几乎动干戈,要他速回家,打赢这场官司。

何绍基读过家书,不觉一笑,马上提笔复函,并附诗联相劝。家书后面的附诗是: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分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吟完诗,复又题书一联:

于人何不可容者?

凡事当思所以然。

家中人收到复信,满以为助打官司,及至看到诗联,方知是开导家人,忍让为上,化干戈为玉帛。何绍基的这种高尚风格,感化了邻居,后来邻家深表歉意,将侵夺的地基归还了何家,一时传为美谈。

题联草堂吟诗楼

何绍基任四川学政期间,一年于腊月上旬到南充去监考,侍公事完毕回成都时已是新一年的正月初七了。他顺便到杜甫草堂瞻仰这位他最崇拜的诗圣,并题联留念: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按成都旧习,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城内居民出游草堂,而何绍基错过了时间,正月初七(称人日)才游草堂,并留下题联,因当时何绍基的道德文章及书法在社会上广受推崇,以后人们把游草堂的日子改为人日初七了。至今一百多年来,相沿成俗,可见一联之力,竟转变了人民大众的风俗习惯。

何绍基到了草堂,自然也要到薛涛的吟诗楼故址去看看。想到薛涛的才情和不幸的一生,情不自禁,亦题一联: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上联写女诗人薛涛千载留香,下联写吟诗楼环境之美,全联着笔于“香、活”二字,真是一字闪光,为全联增色。

何绍基巧挽和尚

何绍基中进士后,官授编修,一次告假省亲,恰值他家附近东安寺的长老和尚死了。庙里的和尚听说何进士回来了,忙遣小和尚去他家,请何进士写副挽联。何绍基平易近人,热情地应允,提笔就写出上联:

东安寺死个和尚

小和尚一看,倒愣住了:这叫什么挽联,谁不知道东安寺死了个和尚,还用你写?小和尚闷在心里,不便向进士质疑,显出着急而又为难的神情。何绍基看出了小和尚的心事,笑着对小和尚说:“你莫急呀,还有下联哩!”说后,又提笔书写了下联:

西竺国添一如来

小和尚看到下联,愁云顿释,欢欢喜喜道声谢,拿着挽联回寺了。

痛挽魏源

清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学者魏源,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杭州东园僧舍。何绍基与魏源都是湖南人,又是同科进士,相交甚厚,含哀痛挽云:

烟云漫湖山,佳壤初封,千古儒林凭吊奠;

姓名留宇宙,遗篇在案,几行涕泪点斑斓。

魏源生平最爱杭州西湖,死后葬于南屏山方家峪。上联首句切合葬地,当一坯黄土掩埋了逝者,人们就只能在坟前凭吊魏源了。下联说魏源虽死,但勋名永在,当作者整理他的遗稿时,禁不住两行热泪落到书稿上,顿成斑斓泪痕。全联倾注了作者沉痛之情,是深厚友谊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