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54

第54章 人小志大赞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末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同龚自珍主张“通经致用”,著《圣武记》。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陆防务,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以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7岁魏源巧对客

魏源5岁时上私塾,天资异常敏慧,记忆与理解能力都超过一般儿童。一天,学馆里来了位客人,是塾师多年不见的老友,久别重逢,自有一番喜悦,塾师设宴接风。客人也是诗书满腹的学者,又是个象棋迷,饮酒半酣,又呼布棋,塾师只得尽兴相陪。二人酌一口酒举一着棋,酒兴棋兴双来,客人不禁飘飘然吟出一句:

下棋饮酒,一着一酌;

站在旁边观棋的魏源,见老师无语,就代对了出来:

弹琴赋诗,七弦七音。

魏源的“七弦、七音”是琴与诗的基本结构,对上联的“一着、一酌”,可谓工对,客人称赞不已。

父师试对小魏源

魏源9岁那年,塾师推荐其应童子试,但父母认为魏源太小,去县城又那么远,很不放心,同时又怕考不中,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故此,不打算送孩子应考。塾师却不以为然,极力支持小魏源去应考,并当着东家出一联测试魏源:

闲看门中月

魏源见父母不让去考,心中正发愁,骤闻师联,慌迫无对,忽见墙上《春耕图》,得到启发,才一口对了出来:

思耕心上田

父闻联喜甚,继又取柳公权《玄秘塔碑》中句,正面训诲道:

穷经安有息肩日

魏源从小习碑,随口便答:

学道方为绝顶人

塾师抚掌称快,父母这才同意去应考。

小魏源谑对举人

魏源应考,一举高中,取为头名秀才,荣耀归来,喜煞了父母和亲邻,大家放鞭炮迎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离魏源家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举人,他是靠弄虚作假而侥幸中举的,听村里人热情地恭迎一个9岁的孩子,醋意加妒意,很不是滋味,寻思如何羞辱魏源。一天,他来到魏家,要和魏源对对联。他指着魏府中堂前走马灯内的蜡烛说: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最恨不学无术的狂妄之人,立即以灯笼外壳为题,针锋相对地对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内无珠。

举人的上联运用了联锦格的艺术技巧,比较难对。哪知魏源借灯笼语意双关地将举人嘲弄了一番,将他比作“空空如也”的灯笼,更露骨地骂他“眼内无珠”。举人一气二羞,悻悻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