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89

第89章 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泰安市财政局 殷锡瑞 司媛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管理不规范,配置不均,使用效益不高。因此,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均等化配置,保证国有资产物尽其用,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按照《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的是: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国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保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产,如何确保这些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如何提高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加强财政管理,增收节支的重要课题。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于稳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事业发展,公平财政分配,借鉴财政开支,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整合政府资源,提高使用效益,治理腐败,促进“两型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初见成效

随着一些法律法规制度的出台,对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向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履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近几年的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初见成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账实不符,权属不清晰。一是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建账不完整,未经审批随意采购且不入账,造成账物不符。如有的资产由“小金库”购置,因小金库资金的隐蔽性,致使由其购置的固定资产也无法上账。而且一般这类固定资产都由个人使用,不是公用资产,所以若“小金库”不被发现,其中的资产更是无人知晓,其隐蔽性更强。二是资产产权不清无法入账。如因共同出资购置资产而存在产权纠纷,因产权归属问题谁也未将该资产入账,或者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购置资产时,因财务资料等不规范未及时记账,后因时间流逝、人员变动等原因,无法查清其归属而未入账,致使其游离于账外,无人监管。三是报废、毁损、处置或是因管理不善而丢失,未及时做账务处理,形成账实不符的情况。

2.国有资产分配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国有资产总量大,而一些单位中占有却较少,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占用和使用方面紧缺和闲置并存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正常履行行政职能和业务工作的开展。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房产的配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国有资产配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单位房产非常富余,甚至拿出整栋房屋对外出租,而有些单位却因为缺少办公场所借房或租房办公。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资产配置效率差。对资产配置效率的监督评价不力,管理制落实差,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原因导致各个管理层次都存在着监督评价不力,财政部门没有有效地评价、监督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效率,主管部门也没有很好地监督资产占用单位的使用情况,单位也很少存在内部监督的机制。目前资产管理没有列入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很少涉及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资产质量、资产效率等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价。

4.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规范,效益低下。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脱节,绝大部分主管部门和单位未经有关部门事前审批。内部招租、直接定价、不履行审批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将房屋、设备资产出租、出借或投资,造成了内幕交易,租金价格无竞争;资产未评估,价值被低估;项目未论证,投出资金收不回。

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掌握不全面

有的单位存在虚账和账外资产现象,甚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一些单位存在仪器设备、机器设备等已废弃,或被盗丢失,而其账面价值却未按规定予以核销的现象。一些单位的照相机等固定资产由于管理不善而流入个人手中,长期被个别人无偿占用。有的单位处置资产由个别领导说了算。有的单位和个人借机构或工作变动之机,化大公为小公,甚至物随人去,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新购置的资产只在“经费支出”科目中记录,而未在相应“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将抵债来的固定资产列在账外管理,造成资产及收入不真实。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出租收入列在账外,造成国有资产的增值收入流失。

(二)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掌握不真实并且滞后

由于基层单位账实不符、基础管理薄弱,造成单位报给财政部门的数据不真实,并且滞后。财政部门基本每年年中才能将上年的数据汇总起来,并且汇总起来的数据造数、凑数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财政部门无法掌握最基本、最真实的信息。

(三)缺乏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资产配置标准

一是现有的资产配置标准大多存在不符合实际、约束力不强、盲目搞“一刀切”等问题,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二是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这些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单位自有资金、上级补助资金等……三是资产配置的无偿性,导致单位无限度地争资金、争项目;四是财政部门的资产调剂职能难以发挥作用,按照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资产的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力实际上都在占用单位,导致了国有资产事实上的部门化,成了“单位”的资产,使得财政部门对资产配置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将闲置资产“盘活”的职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四)资产管理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资产管理人员不专业、素质差,对国有资产概念不清,责任不明,对所购置的财产不清楚是否要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有些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将固定资产作为一般办公用品,不通过固定资产账户核算。再有从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人员队伍来看,资产管理岗位人员配备不齐,一般由出纳或办公室的非专业人员监管,他们在岗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岗位轮换频繁,不熟悉资产管理业务,也是造成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专业管理队伍,这支队伍既包括财政部门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

五、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一)以完善制度和技术为手段,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

1.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体制。财政部、财政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对本级政府管辖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任务。规范化管理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共同目的,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政部门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分工合作、操作程序和管理权限,为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供统一的依据。

2.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有资产实时动态监管。按照财政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已经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规划,并且已经初步在全省推行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应广泛深入基础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基础数据,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使用、处置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对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各部门应在摸清国有资产家底的基础上,分类造册,建立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台账,根据不同类型确定各类监管重点,进一步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实时动态掌握各单位资产使用情况,保证对资产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动态化。

(二)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联动管理机制

1.细化部门预算。坚持以预算编审为龙头,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在部门预算的编审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资产购置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预算在经济活动中的杠杆作用,利用资产增量预算来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引导闲置资产的有序流动。

2.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把资产配置管理作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键结合点,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需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资金安排,集中公共资源,逐步推行以资产配置审批为手段的资产配置管理,防止超标准或重复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资产共享和共用,达到资产配置均等化。

(三)进一步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

1.开展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确实摸清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摸清家底,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奠定基础。

2.严格执行事前审批制度。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拟转经营性用途的,不管是出租、出借还是对外投资,其租金底价或投资金额的确认,都应首先经过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依法评估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以评估价格作为确认金额的依据。

3.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物尽其用

盘活存量资产是节约资源的必然选择。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价值和效用,是当今和今后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合理利用存量资产资源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五)建立“公物仓”,建立存量资产档案

1.“公物仓”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行政执业单位不需用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作平台。由专人承担资产的公物管理,对储存的物品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卡管理制度,并进行分类管理,对所管理资产的安全负责。

2.建立健全公物仓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公物仓财产账务,准确反映公物仓资产的原值、增减变动及收入支出情况;对公物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完善公物仓资产处置制度,对不需用或使用效益较低的资产经批准后按照规定程序处置。

3.盘活公物仓资产。对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大型活动(会议)及组建临时机构所需使用的办公室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分类,循环使用,促进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省更多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民生事业。对闲置的公物仓资产、房屋构筑物经批准后可面向社会出租,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