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关于慈禧的野史传闻中,最为大胆也最为香艳的,是慈禧与荣禄的神秘关系。
近年来,有个名为德龄公主的晚清女子早年所撰述的一系列清官野史著作在书坊间大行其道。德龄是清末外交官裕庚的女儿,满洲正白旗人,母亲是法国人。德龄曾随做外交官的父亲在国外生活过几年,后来其父任满归国,德龄也随父亲回到北京。此时慈禧太后受时尚新潮之鼓舞,经常与外国使节的夫人往来应酬,德龄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便被慈禧留在身边当翻译,成为紫禁城中的新宠。
德龄的著述中有一本《老佛爷》,写慈禧一生的传奇故事,最初用英文写成,迎合美国读者的猎奇心理,后来翻译成中文,名为《御苑兰馨记》。在这本书中,德龄开篇就用了个醒目的标题——“花园里的一对恋人”。这对恋人,指的是慈禧与荣禄。
在《御苑兰馨记》中,晚清的最高当权者慈禧和红得发紫的权臣荣禄一律一副含情脉脉的小儿女态。“他将她的纤手一把握住。这两个人真像一对画中人:兰姑娘是一身粉荷色的衣衫,荣禄则穿了一身华丽的禁卫军统领的戎装,足以互相媲美。此时只有他们两人在一起。这是完全违反了礼教的举动。满洲人的姑娘从来不许单独和一个公子相会。至于她秘密地前去和他私会,让他握她的手,对他一往情深的笑,尤属非礼。但兰姑娘却来了,而且让魁梧的荣禄握着她的手——紧而又不太紧的——更让他对她那双满含智慧、像一双深黑色的池水的眸子尽情地注视。”“注释1”
然而,这么美好的一对恋人,却因为宫中忽然传来的圣旨被棒打鸳鸯。
在接到代表最高权威的圣旨时,兰姑娘用手捂着胸口,眼中噙着泪水,念念不忘的仍是花园中秘密幽会的恋人荣禄。进入宫殿的那个瞬间,她偶尔一回头,目光中飘过一抹让人永生难忘的幽怨。而她的恋人荣禄心冷了半截,胸口上感到一阵重压,当他接触到兰姑娘的目光时,呆若木鸡的脸变成了死灰色……
由德龄的这本《御苑兰馨记》发端,慈禧和荣禄之间的传闻像三月疯长的野草四处蔓延,各种版本的慈禧情爱史在书坊间大肆流行。甚至连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也偶尔采撷一二艳事缀缉成篇。
高阳在其鸿篇巨制《慈禧全传》中就曾提到了慈禧和荣禄的关系。
在高阳笔下,这段风流艳史更为离奇:若干年前,慈禧曾得过一场大病,御医会诊后束手无策。朝廷下诏命各省举荐名医,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位当红大臣分别举荐了两位名医,一个叫汪守正,一个叫薛福辰。汪、薛二名医一番望诊请脉后,诊断出慈禧所患的是“骨蒸”重症,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调理,病情渐有起色。历来的规矩,帝后身体违和,所有的脉案药方逐日交内奏事处供大臣阅看。可是大臣们看过药方之后不由得大惊失色,慈禧患的并非什么“骨蒸”,而是一种不能告人的病:小产血崩。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如果说慈禧太后效仿了武则天,谁是“莲花六郎”?大臣们议论纷纷,暗中推理猜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荣禄嫌疑最大。
荣禄究竟是不是慈禧的情人,这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但是荣禄是慈禧的忠臣,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荣禄(1836-1903),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此人历经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在晚清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末代皇帝溥仪是荣禄的外孙,据溥仪回忆:“我的外祖父荣禄是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咸丰年间做过户部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几乎被肃顺杀了头。不知他用什么方法摆脱了这次厄运,又花钱买得候补道员的衔。”“注释2”同治初年,醇亲王奕譞(溥仪的祖父)在皇宫中建立神机营,“注释3”荣禄在军营中谋得一个差事,当过翼长和总兵。“注释4”后经大学士文祥推荐,授工部侍郎,以后又做过内务府大臣,光绪初年升至工部尚书,成了朝廷大员。
仕途升迁正顺畅的时候,荣禄又栽了个跟头:有人告他贪污受贿,荣禄再次被革职调出北京。官场上两次降职都是因为经济问题,这使得荣禄十分懊恼,痛定思痛,他下定决心:如果想在官场上继续玩下去,决不能在经济上再犯糊涂!从那以后,荣禄果然没有重蹈覆辙。即使荣禄是惯于用银子拉人下水的袁世凯的顶头上司,也没有听到袁世凯贿赂荣禄的任何传闻。对于荣禄这个总想在金钱上占便宜的官员来说,确非易事。
两次犯错误对荣禄来说是交了学费。此后,荣禄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向上层核心圈靠拢。甲午战争这年,恭亲王奕办军务,荣禄借进京为慈禧祝寿的机会抱上了恭亲王的粗腿,深得奕赏识,没过多久便被提拔为工部尚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荣禄在政治上比以前成熟多了,不仅不再贪蝇头小利,还懂得用银子去砸人。他悟透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你砸出去的银子越多,收获就越大。
慈禧身边的当红太监李莲英是荣禄砸银子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李莲英的关系,荣禄再一次接近了慈禧,并且重新赢得了慈禧的好感。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了这么一件事:荣禄回到北京的第二年,接到个差使,奉命复查慈禧陵寝工程的损毁情况。这项工程先前曾有大臣核查过,报称修缮费需要30万银子。工程原是由醇亲王奕譞生前监工督办的,这位大臣不便低估工程的质量,所以损毁情形也报得不太重。荣禄接手后,把损毁程度大大地夸张一番,修缮费报了150万两银子。荣禄到底是官场高手,他从蛛丝马迹中揣摩出慈禧怀疑醇亲王的心事,报出150万两银子的修缮费,等于是说陵寝工程质量不高,向素来以忠诚著称的醇亲王射了一支暗箭,至少在慈禧心里头,对醇亲王的信任打了折扣;另外,将修缮费报高,也可以抚慰慈禧那颗孤傲的心。果然,荣禄此举甚讨慈禧欢心,她将先前核查的那个大臣臭骂了一顿,对荣禄却更加赏识。
荣禄真正得宠是在戊戌政变之后。帝后两党的生死之争,他坚定不移地站到了慈禧一边。当时荣禄的身份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清廷的实权派人物,有他保驾护航,慈禧方能安全渡过难关。当清廷这艘眼看快要沉没的船再一次驾过暗礁密布的危险区域时,慈禧回首刚过去的那场惊涛骇浪,对荣禄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庚子年,对方兴未艾的义和团是剿是抚,是摆在慈禧面前的一道难题。载漪、刚毅等一帮顽固派主张“抚”,先利用义和团将干涉皇位废立的洋人赶出去再说: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等则主张“剿”,认为利用义和团去反对洋人必定大祸临头。慈禧正在举棋不定时,一份未经甄别的紧急情报让慈禧下了决心,这个情报把洋人在各地的暴行解释为逼慈禧归政于光绪。慈禧大怒,立即下诏“宣抚”义和团,下令清军进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为了表示决心,慈禧将主“剿”的徐用仪、立山、联元等人砍了头。后来,清军攻打东交民巷失败,大沽炮台和天津城先后失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两宫人马狼狈逃到西安避祸,为了表示对洋人的“友善”,慈禧又下令杀了原来主“抚”的载漪、刚毅等一批大臣。
在这场荒唐的政治游戏中,荣禄扮演了一个老滑头的角色,充分展示了他会做官的技巧。他的外孙溥仪评价这场政治游戏时说:“在这一场翻云覆雨中,荣禄尽可能不使自己卷入漩涡。他顺从地看慈禧的眼色行事,不忤逆慈禧的意思,同时,他也给慈禧准备着‘后路’。他承旨调遣军队进攻东交民巷外国兵营,却又不给军队发炮弹,而且暗地还给外国兵营送水果,表示慰问。”“注释5”
在后来与洋人的谈判中,荣禄只掌握一条原则: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一切条件均可答应。就这样,签订了赔款近十亿两银子、让外国军队进驻北京城的《辛丑条约》。据《清史稿》载,荣禄办了这件事,到了西安,“宠礼有加,赏穿黄马褂、双眼花翎、紫貂,随扈还京,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
纵观荣禄的一生,是效忠清王朝的一生,更准确地说,是效忠于慈禧的一生。他摆好了自己的位置,于两度沉沦后重新崛起,并在风云多变的晚清政坛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1”①德龄:《御苑兰馨记》;见容龄等著:《慈禧与我》,第57页。
“注释2”①溥仪:《我的前半生》,第9页。
“注释3”②使用火器的皇家军队。
“注释4”③翼长、总兵都是清朝武官,翼长为正三品,总兵为正二品。
“注释5”①溥仪:《我的前半生》,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