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钱钟书
出生地:江苏无锡
生卒年:1910年—1998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钱钟书,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出生于江苏的无锡。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1923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他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
1933年,与杨绛订婚。在1935年,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学习。1937年,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1944年到1946年两年间,写作《围城》。194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
1953年,由于院系调整,清华改名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了北京大学。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1955年到1957年两年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1958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钱钟书、杨绛夫妇二人都被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揪出”。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75年,《管锥编》的初稿完成,此后又经陆续修改,在1982年,《管锥编增订》出版。
从1982年起,钱钟书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准备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这一节目,钱钟书就被列为首批的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
钱钟书先生治学中西古今,互见贯通。他能将多种学科的知识融汇,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自成当代学术界一家。他不仅有惊人的学识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钱钟书先生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这本书用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多卷本学术著作。是作者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10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书中引述4 000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钟书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该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尽管出版者中华书局起初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然而,博学的评委们还是公正地将其列入了首届获奖名单。
另外,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是第一部广泛采用西方人文、社科新学对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及作品进行诠释与论评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读书。
钱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甚至被论为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不仅内涵充盈,还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以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
《人·兽·鬼》是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上帝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收入了《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10篇散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钱钟书小时候的二三事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著名学者。但是钱钟书一出世,就由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他出世这一天,恰好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就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是“仰慕先哲”的意思。
那个时候,儿童长到一岁,有“抓周”风俗,抓到什么就表示这一生会在哪一方面有所作为。周岁时,钱钟书“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家里人非常高兴,因此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钱钟书上学不到半年,生了一场病,伯父疼爱他,舍不得他上学,借此让他停学在家。他七岁,和比他小半岁的堂弟钟韩一块去亲戚家的私塾附学。但附学不方便,一年后他和钟韩都在家由伯父教。钱钟书小时候“抓周”抓到了一本书钟书和钟韩跟着伯父读书,只在下午上课。每天早上,伯父上茶馆喝茶,料理杂务,或和熟人聊天,钟书总跟着去。伯父花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又花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之类是不登大雅之堂、家里没有的书。钟书就边吃酥饼边看书,直到伯父叫他回家。回家后便手舞足蹈向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李元霸或裴元庆或杨林一把锤子把对手的枪打得弯弯曲曲,等等。
有趣的是,钱钟书能把书中各件兵器的斤两记得烂熟,却连阿拉伯数字的1、2、3都不认识。
父亲不敢得罪伯父,只好趁伯父不注意把钟书抓去,教他数学;教不会,发狠要打又怕伯父听见,只好拧肉,不许钟书哭。钟书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晚上脱掉衣服,伯父发现了,很是心疼。
大约八九岁时,钟书喜欢上了画画,他常用包中药的纸来临摹伯父藏的《芥子园画谱》,还有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插图。他为自己想出了一个很有气概的别号,叫“项昂之”,因为他特别佩服西楚霸王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昂首向天、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他在每幅画上都挥笔写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
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大学者,其一,他惜时如金,潜心读书搞研究,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其二,甘于寂寞,不求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