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33282000000005

第5章 入错行的无奈和悲哀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确,即使像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也难免坠毁入“入错行”的无奈和悲哀之中。

诸葛亮躬耕十年之久,当然对自己的前途和择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考虑。可以说,他最终选择了刘备这匹“马”,选择了当时最不景气的“三流企业”,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之中,接触的都是清流派人士,比如司马徽等人,都是清流派的代表,所以他毕生以“兴复汉室”为己愿。这是他选择身为汉室后商、同为“恢复汉室”而奔忙的刘备为自己终生老板的首要原因。

同时,诸葛亮之所以甘愿“潜伏”十年而不出仕,也是在等待一个能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完全成长和发挥的机会。

当初,他生活于“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荆州却不投奔荆州牧刘表,正是因为刘表“犹木偶之人”,有才而不能用,不能知人善任,这样的“驽马”当然不适合“自比管、乐”的诸葛亮去“骑”。

至于诸葛亮之兄诸葛瑾所效力的江东孙权,也不是诸葛亮施展抱负的舞台。虽然孙权也有“统一中原”的大志,又能礼贤下士,可是他手下谋士众多,人才济济,诸葛亮若是投奔孙权,自然不能“鹤立鸡群”,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同样,曹操虽然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半个中国,但他不仅“挟天子以令诸侯”,实为“汉贼”,同时他也拥有郭嘉、荀彧、程昱等众多重要谋士;而且这些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又十分重要,诸葛亮自然不会投奔于他。

刘备则不同,诸葛亮除了与他“志同道合”之外,也看重他仁义的个性、礼贤下士的态度,同时,刘备当时虽有关、张、赵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但缺少运筹帷幄的谋士;所以当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追随于他,甚至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诸葛亮在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追求自己“兴复汉室”的宏伟目标的同时,却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甚至落了个“名就而功不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下场。这与他择业上的失误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他以“恢复汉室”为毕生的志向进而追随刘备就是最大的错误。且不说汉朝“气数已尽”,单就当时群雄割据、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权割据江东的局势来看,“恢复汉室”已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所以,他以此为自己的择业标准从根本上就偏离了方向。

其次,刘备的发展空间虽然很大,同时又能礼贤下士,但当时北方大势已定,南方则有孙权据守,而且江东已历三代经营,根基比较稳固;所以刘备纵然能跨有荆、益两州,但最终突破不了西川,只能在两强夹击之中自生自灭。因此,诸葛亮选择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三流公司”,致使自己最终无法真正施展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诸葛亮选择一个缺乏运筹帷幄之士的“三流公司”,虽能独挑大梁,尽情施展手脚,但整个蜀汉的经营重担又岂是他一个所能挑得动的。特别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独撑蜀汉政权,虽废寝忘食也难以应付过来,不是他愿意,是他很无奈。谁让蜀汉人才匮乏呢?最后,诸葛亮难撑大局,“累”死在前线,这也是他选择一个没有其他“企划人才”的“三流公司”的悲哀。

既然选择了刘备,诸葛亮就得为其负责。等到与他一起创业的老板及同事都一个个去世,苦心夺取的荆州也被孙权夺去,蜀汉政权孤守一个益州摇摇欲坠之时,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不向外扩展,就是死路一条。他比谁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北伐,想突破益州,为蜀汉政权谋求一丝生机。然而,这只能是别无他途的无奈之举。

其实,在首出祁山无功而返之后,诸葛亮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无奈。在那篇被怀疑是伪作的《后出师表》中,这样说道:“以先帝的明智,加上我的微薄之才,明知北伐是以弱敌强,但是,如果不北伐,蜀汉基业将败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讨伐曹魏……我并不是不知道怜惜自己,只是为了陛下的基业不致偏安于益州,所以才遵循先帝的遗愿,冒险北伐,但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然后,表中又逐一论述了不得不北伐的无奈,称若不北伐,则蜀汉苦心经营得到的人才将丧失殆尽;同时担心孙权发展壮大会威胁蜀中,以及蜀汉只有一州之力的无奈。同时用“以曹操之能尚失误百出”为自己的首度北伐失败辩解。最后直接指出:“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能逆睹也。”

虽然《后出师表》可能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但是,表中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言辞完全能代表诸葛亮当时的无奈。相信诸葛亮的首度北伐失败必遭到来各自方面的非议和压力,所以他不得一再为自己辩解,并且以先帝刘备的遗愿为其最后的武器来应付压力和非议。可以说,诸葛亮北伐屡败屡战,正如《后出师表》中所透露出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既然他选择了蜀汉,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这就是入错行的无奈和悲哀。

职业不仅是人们用以维持生计的手段,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一个人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选择一份合适的职业就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什么样的职业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你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虽然说“干一行,爱一行”,在择业之路上,往往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多数职场中人的忧虑、烦恼、沮丧乃至失败都与不适应的工作有关。人们往往仅仅因为薪水、环境甚至父母亲的愿望而勉强从事某一职业,其结果往往是专业不对口或心理不平衡而丧失工作热情,最终一无所成。同时,还有人在机会早已溜走的时候才猛然醒悟,可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更别说到底哪种工作适合他自己了。其实,这种人并不是没有理想和追求,只是他们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只是浑浑噩噩地守着一份工作聊以度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一个人追求成功的路上必须将自己的目标明确化,这样才能不断给自己动力,以及在不断的成功中得到鼓励和信心。

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去择业,努力找到与自己个性相吻合的工作,以达到最完美的人职和谐。

为了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还需要你去找到那些能带给你事业成功的职业,而不仅仅是感情用事或者盲目就职。追求成功是所有人的愿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事业上的成功。有些职业虽然很热门,但是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相反,有些职业看似冷门,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三思而后行,以客观的眼光分析五花八门的行业,然后找到一种能给自己带来光明前途的职业。

同时,也正是出于个人成功方面的考虑,择业时还需要避免那些维生机会很小的行业。鲁迅先生说过:“只有生存,才能发展。”生存是发展和成功的前提,所以择业也必须以能站稳脚跟为基础。事实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为事先未经思考、盲目择业而失业。当然,失业的结果首先是必须为生计奔忙,成功和事业也就无从谈起。其实,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可以赖以谋生的行业数不胜数。只要本着客观认真的态度去发掘和寻找,总能找到一种既能谋生,又能取得成功的职业。

当然,只要能够发现自己已经“入错行”,至少说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这就到考虑跳槽和转行的时候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生活中充满竞争和挑战,也充满机遇;人们的工作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端着“铁饭碗”、死守着一个单位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随着职业范围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求稳定的工作,而是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中积累成功的知识和经验。与“从一而终”比起来,跳槽也有着无可比拟的好处。所以,知识经济时代的职场中人,应该视跳槽为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过,跳槽也应该谨慎和认真,以免跳出“狼牙”,又入“虎口”,再一次入错行。

其实,择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尽量达到人职和谐,使职业成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并且积极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心灵上的满足,就能避免“入错行”的无奈和悲哀。

老板与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所以,服从和合作同为上下级关系的准则,员工在工作中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是这两个准则互相结合的延伸。有一个与老板融洽相处的绝招,那就是自下而上地主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