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38

第38章 做事情没计划

很多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想起什么做什么,往往是做了这件事便忘了那件事。到头来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但这些父母却无人反省自己做事是否有条理,是否能按计划完成手头上的事情。

与孩子不一样,父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能全面考虑和处理问题。但是,他们能不能做到全面,则与父母的性格有关。

孩子由于年龄还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缺乏系统性。此时,父母应该教孩子做事的原则和道理。一位做事鲁莽草率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一位做事井井有条的孩子。

军军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拿起画笔,想都不想就左一个圈、右一个圆的。妈妈问他“画什么”,军军摇摇头说:“哎呀,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画了什么!”她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有一次,小表妺来军军家玩。两个孩子高兴地聚在一起堆积木。过了一会儿,小表妺搭出来一座漂亮的花园。但是军军却乱七八糟堆了一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小表妺纳闷地说:“你打算盖什么呢?是要盖动物园吗?”

军军非常苦恼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开始想搭一座大桥,后来又想做一个工厂,最后,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他的话把小表妺逗得呵呵直乐。

妈妈过来训军军,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妈妈,你不也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有一次你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在货架旁边转来转去转了好久,你都不知道要买什么呢?”

听了军军的话,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可见,军军做事没有计划,和军军妈妈不无关系。

这样的例子很常见。许多父母都反映孩子做事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做事效率低下,但是他们自己本身做事也从来没有计划性。所以,孩子的习惯,多少受到父母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按计划做事,已成为许多父母关心的一个问题。

那么,父母除了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给孩子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孩子做事盲目是对手头的事缺乏思考和计划的表现。盲目行事不仅会降低做事效率,而且会降低做事质量。想帮助孩子改变,那么在活动之前,父母就提醒孩子“这次要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在活动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让孩子按既定目标来进行。比如父母陪着孩子搭积木,孩子想用积木搭建一个花园。孩子放了几块积木之后,就不想再玩了。父母可以及时提醒,“你想搭一个什么样的花园呢?是大的还是小的?里面有假山吗?”几句话一说,孩子就会想,哦,对了,我这是在堆积木呢!

当然,在活动中,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比如同伴行为等。这些都可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关键时刻,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他所做的事情上。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孩子做事没计划,说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缺乏系统性。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培养,严重点可能导致孩子做事鲁莽草率,对人生缺乏整体规划,一生浑浑噩噩。

父母也要注意纠正自己做事无计划等不良习惯。如果父母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动不动“坏了,我又忘记扫地了。对了,昨天泡在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有洗呢!”那么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你的翻版。父母要让孩子懂得计划、目的能使人做事有方向。这就好比一场旅行,如果人们事先没有计划,漫无目的地乱乘车,最后是无法到达终点的。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想法,无计划地盲目行事,最后当然什么都做不出来。

当然,父母帮孩子完成计划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开始,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制订计划,让孩子形成“计划”的概念。

一段时间后,父母可以试着引导孩子自己做计划。同时,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如果做了计划,就要沿着既定的方向执行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当注意督促孩子执行并完成计划。习惯一旦形成,孩子就能统筹安排自己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