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39

第39章 没有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

有位父亲曾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班上竞选小队长,孩子居然不屑一顾,这让他们感觉很伤心。孩子这么小就没有上进心,长大了可怎么呢?

面对这位父亲的“投诉”,我微微一笑。然后,我提醒他:“上次我去你家,你不是还当着孩子的面说当官没意思,不如就安心做一个小职员好啦!”他一听,不好意思地住了嘴。其实,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位朋友是公务员,常常提前下班回家,平时在家里玩游戏或打麻将,整天表现得无所事事。他自己这样,却期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可能吗?

当然,孩子没有上进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父母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在国外,曾经有个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给三个孩子做出暗示,并且区别进行对待。一号孩子天天进行表扬;二号孩子经常进行批评;而三号孩子则置之不理。一段时间过后,一号孩子取得很大的进步;二号孩子变得自暴自弃;三号孩子表现得没有上进心,整天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可见,孩子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紧密相关。

很多父母年龄逐渐增大,自我感觉升职无望、加薪希望渺茫,因此他们没有了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殊不知,他们这样已经让孩子受到影响。也许你的孩子并不甘于平庸,但在你的“熏陶”下,难免会对社会灰心失望,从而丧失上进心。

有的孩子之所以现在不积极努力,并不是因为他天生没有理想,而是他曾经为理想所做的努力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试想一下,父母本身没有进取心,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一亮点,会不会注意并且大加赞扬呢?只怕父母连亮点都没有注意到吧。

如果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得不到肯定,做错的时候也无人批评,那么他们就会变成没有理睬的“闲置品”。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上进心。此时,父母期望孩子能有惊人成就,不是痴人说梦吗?

去年有个孩子的父母来咨询,他们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担心影响中考升学。于是,他们决定让孩子上一个学习班,但是孩子却死活不同意。父母说孩子没有上进心,就知道玩,希望我能帮他说服孩子。

我认为不能偏听父母的一面之词,于是,我先看了看孩子的各科试卷。他的父母没有说错,孩子成绩确实不好。既然如此,为什么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安排呢?

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呢?”他说:“我就是不想学,不想费那个劲。”我忍不住笑了:“你还真坦诚啊!那如果老师能帮助你进步呢?”孩子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没再说什么。

于是,我又说:“找一个特别强又特别有耐心的老师帮助你学习,好不好?我认识一位很不错的老师,你要不要试试?”孩子看着父母期待的目光,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我继续劝他:“只要你好好学习,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期中考试时,你的成绩会突飞猛进。你会像一匹黑马,一下子在班级里突显出来。到时,老师会大吃一惊,所有同学都对你刮目相看,你想要那种感觉吗?”

这一次,他非常坚定地点点头:“嗯!想!”父母见孩子同意了安排,心里非常高兴,立刻给孩子去学习班报了名。一个月后,孩子的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见到孩子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他可以考得更好。他要继续努力,超过班里所有的同学。

通过说服这个学生接受辅导的过程,我发现,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理想,都不甘心平庸。只不过受父母的影响,他们可能没有把这一点表现出来。孩子的想法需要父母的肯定,更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的任务,是给孩子的前方亮上一盏灯,让他看到目标,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然后,孩子将一步步改变这种无所事事的情况。

有的孩子没有目标,与父母的引导方法不无关系。有的父母不善于使用鼓励的方法,总是不停地指责和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难以有上进心。父母要鼓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拥有上进心的重要性。

上进需要氛围。如果父母积极上进,孩子会受到感染,也会变得积极努力。父母可以每天给孩子讲一些积极上进的故事,或者“现身说法”来激励孩子。孩子耳濡目染,将会受到启发,从而变得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