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34346000000044

第44章 第四十三招 教育孩子巧用沉默

教育孩子巧用沉默,沉默似乎是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沉默却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

(1)沉默用于暗示。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就应该自己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作出暗示,这样可以使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自觉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

(2)沉默以求慑服。

父母若发现孩子犯较严重的错误而又弄不清楚真实情况的时候,为使孩子不隐瞒过错,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可以作沉默不语状,让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感到震惊和压力,自觉把问题讲清楚。这样父母可以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3)沉默代替批评。

父母在批评和劝诫孩子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当众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批评方式和态度,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因此有时候用沉默来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反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4)沉默表示和缓。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或进行交谈时,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可以使自己有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孩子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当孩子与伙伴发生纠纷,父母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适当使用沉默,进行“冷处理”以缓和气氛,使孩子冷静和理智一些,从而接受父母的教育。

(5)沉默真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所谓“沉默”,就是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孩子沉默不语,以静制动,让孩子依靠自身的理智去战胜非理智的想法,从而完成心路历程的转换,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很多事例证明,沉默在家庭教育中有其独特的功效,如果家长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能给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6)沉默体现威严。

父母若发现孩子语言轻狂放肆或行为不够检点时,可以采取沉默的态度,使自己显得和谐而稳重、慈祥而威严。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于是会自觉地收敛起不良行为。

为孩子教育苦恼的父母们,不妨在适当的时候也试试“沉默教育法”!用沉默引导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说不定远胜过千言万语。

在孩子痛苦与羞愧时要给予安慰,以便消除你发脾气时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一切痕迹。母亲要培育自己幼小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相反。因此,你要记住,他们还是孩子,他们是无法了解你的,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一文中写道:

柯里亚坐到课桌前准备好,正当他把两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时,他的目光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急忙把目光移开了,他从主考人桌边站起,沉默地走到窗前,柯里亚呆住了,等到他上前应考时,那位老师离开了教室,直到他答完,老师才又回到教室里来。

从那以后,柯里亚再也没有舞弊过。遇到同学中有人偷偷提醒他时,他便总是想起老师默默地走到窗前时的情景。

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柯里亚现象”。这个事例说明了,适当地运用沉默比直接训斥的效果更好。

当我们的父母每天在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适当地运用沉默来教育孩子,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能够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沉默与孩子沟通呢?

1.沉默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年幼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诸如恶作剧、说脏话等,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孩子的道德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出现的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习惯于呵斥孩子、严厉地批评孩子,这样,无疑给孩子一个负面强化的信号,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喜欢这种不良的行为。

实际上,孩子不断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是因为得到了他人的反应。如果父母对此保持沉默,孩子在这种不良行为中无法获得反应,他们自然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做一些令父母烦心的事情。有一天,这位朋友找到我,对我说:“我的儿子真令人讨厌,他不仅喜欢嘲弄别人,连吃面包也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讨厌他的某些行为,可他偏偏那么做,好像是专门在气我。”

那天,我和朋友一家共进午餐。在饭桌上,我特意仔细观察了这个调皮的孩子。

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吃面包的时候,把面包皮细心地剥下来,然后用手把它捏成一个球形吃掉,而把剩下的部分丢在盘子里。与此同时还得意洋洋地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

于是,他的母亲开始训斥他:“你怎么总是这样,居然还当着客人的面。”这时,他的父亲似乎也要发怒了。

我给朋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发怒。饭后我给他讲了一个“对付”孩子的办法。

第二次,这个孩子故伎重演,像往常那样把面包皮剥下来后,也对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可是,他的母亲只说了声:“我知道。”

孩子说:“你不说我吗?”

“不说。”

没过多久,我的那位朋友又找到了我,说孩子现在已经没有剥面包皮的习惯,也和其他人用一样的方法吃面包了。他觉得很奇怪,问我是什么原因。

老卡尔威特指出,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的那种做法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责骂,他也会觉得受到了重视。在他眼里,父母的责骂就是一种奖励,而他的做法就是为了这种奖赏。后来,父母对他的这一举动不闻不问,毫不关心,他自己也渐渐觉得没趣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坏习惯。

2.沉默对待孩子的错误

张家港乘航小学许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我的‘沉默教育’”,文章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中午自习课上,两个同桌男生大声逗笑。

我走进教室,他们立刻停了下来,低头抓起笔。我无声地走到他们的桌位旁,默默立了足有3分钟。他们脸红了,握手的笔拘束地动着,最后竟双手捂着额头趴在桌子上。我没再言语,走开了。

放学后,这两个学生竟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保证今后不再犯。

我没有说什么,却使两个逗笑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课上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我走到他们跟前,嘀咕声没了;单元抽测,一个学生要抄袭,我走到他跟前,这个学生脸红了……这类学生事后大都能自觉认识错误,并且以后大都不再犯。

许老师说,该省则省,无声胜过有声;当省不省,有声不如无声,这就是“沉默教育”。

所以,当家长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过多反复强调固然有助于记忆,但一种刺激如果反复持续作用于人,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适应,会渐渐麻木起来,如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了。并且,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家长往往容易感情冲动,大声训斥。如此,被训斥者丢了情面,伤了自尊,会产生抵触情绪,家长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而成功的教育,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和被教育者能否接受这种教育,错误的教育方法必然决定了教育的失败。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注重无言的教育。

一次,有一个男孩子侮辱了一个女孩子。马卡连柯知道这件事以后,不是立即找他来谈话,而是给他写个字条:“叶夫斯基格尼耶夫同志,请你今天晚上11点钟来。”装在信封里交通讯员送去。

通讯员知道全部底细,只是不表示出来。他拿着字条走到食堂里,找见叶夫斯基格尼耶夫说:“你的信。”

“什么事?”

“马卡连柯老师找你。”

“为什么?”

“我就给你说。还记得吧?你昨天侮辱了哪一个?”

上午10点30分的时候,通讯员又来找叶夫斯基格尼耶夫:“你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他在等待着你。”

这时候,叶夫斯基格尼耶夫已经忍耐不住了。他无法等到晚上11点,下午3点就来找马卡连柯了。

“马卡连柯老师,你找我吗?”

“不是,不是现在,是晚上11点。”在马卡连柯看来,有关事后的谈话需要在晚上较晚的时间进行,以便谈话不会被中断。

这个学员回到分队里去了,在场的人都问:“怎么啦?受惩罚了?”

“受惩罚了。”

“为了什么?”

于是,当大家知道这位学员的错误后,都严厉地申斥起叶夫斯基格尼耶夫了。

到了晚上11点钟的时候,他又到马卡连柯这里来了,因为白天一天里所经过的刺激,他有点不安,脸色苍白,心情焦急。马卡连柯一看他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问他:“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

“去吧!”

结果,这次教育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教育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马卡连柯认为,光靠谈话,获得的帮助将是很少的。当看到谈话没有必要的时候……就任何的话也不再说了。适度的沉默会引发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种教育方式比谈心的效果会更好。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养孩子,运用沉默的方式,也能发挥其很大的效果。某个年龄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分辨好事、坏事了,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大人的责骂,这个时候如果真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受到责骂,反而使他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但是同时他也许会忘记这次的过错。”可见,父母要学会用沉默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

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说:“犯错之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对于性格好强的孩子来说,与其喋喋不休地数落其错误,倒不如保持沉默,给他们认识错误的空间。”沉默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感化教育,引导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孩子的自尊与自爱,同时维护了家长的形象,促进了亲子沟通的关系。

3.沉默对待亲子冲突

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影响双方的情感,形成亲子隔阂,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因此,父母在处理亲子冲突时尤其要有意识地避免产生激烈的亲子冲突,一旦出现亲子冲突,要主动化解。

沉默是处理亲子冲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孩子的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父母不要火上浇油,更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诸如:“我怎么会生你这样的孩子?”“你这个猪,去死吧!”“早知你这样,当初真不应该生你!”

一位妈妈又生了个孩子,4岁的大女儿对此非常不满,她似乎感觉妈妈不像以前那样爱她了。这天晚上,她看到妈妈认真地给3个月大的弟弟喂奶,并哄他入睡的时候,她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讨厌你!”说着,女儿跑进了自己的小房间。

突如其来的声音把小儿子吓得大哭起来。妈妈一下子手忙脚乱起来,爸爸有点生气了,斥责女儿:“你看妈妈多累,每天要照顾你和弟弟,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妈妈轻轻地拉了拉爸爸,示意他不要再说话。然后,她轻轻拍打小儿子,让他安静下来,并让爸爸哄儿子入睡。

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里,只见女儿抱着小熊独自哭泣。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到女儿的身边,见女儿没有反应,妈妈又拿来了女儿最爱吃的樱桃,放在女儿的面前,并微笑地看着女儿。

女儿终于扑到了妈妈的怀里,抽泣道:“妈妈!”

妈妈对她说:“宝贝,妈妈怎么不爱你呢,弟弟还小,需要妈妈的照顾,妈妈以前也是这样照顾你的,现在你看你长得多可爱!”

女儿高兴地笑了。

可见,明智的父母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并用沉默对待孩子的激烈言语和行为,使孩子也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再与孩子谈心,解决关键的问题,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的功效。如果父母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

儿童善于模仿,所以成人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暗示,这种久而久之的暗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