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你可能会说,我并不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他只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幸福就可以了,没错!让孩子学跳舞的家长,不一定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舞蹈家,“成不成为”是一回事,而我们“相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我们相信孩子能力的时候,透过我们的眼神,话语和动作,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也许这些“相信”孩子的信息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但是这些信息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强烈和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这么幸福,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有想象,不会想象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那些了无生趣的人什么都只讲事实,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想象,因此,在他们的生活里绝对不会有圣诞老人和美丽的仙女。他们久违那些充满想象力的传说、故事,认为对孩子没有一丁点好处。但是,他们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孩子们之所以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憧憬,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奇妙的故事紧密相关。别忘给孩子读经典童话,让宝宝走进童话世界,就算是成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也会变得毫无生趣,何况孩子!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无法成为富有艺术素养的人,而且也不能成为建筑家、科学家、律师、数学家。因为发明家发明机械,学者发现真理,建筑学家设计建筑,都离不开想象。套用拿破仑的一句话:想象支配着这个世界!
所以,对孩子来说,想象力远比坐拥百万家产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将会引领他通向财富之路。绝对不排斥仙女,常给孩子讲故事,就这样,孩子形成了一种观念——大自然是仙女们居住的、可爱的世界。自然地,他从小就爱大自然。发展孩子想象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表演游戏——表演神仙和仙女的故事……
别剪掉孩子想象的翅膀
斯特娜夫人告诫人们: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象,当孩子用木片、纸盒,建筑宫殿、城市的时候,他们以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为由,禁止孩子的想象游戏,结果无情地摧毁了孩子的精神家园。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幸福和游戏的欢乐,而且有碍于孩子以后创造力的发展。因为,同样是观察天空的星星,懂得神话的孩子的感觉与不懂得神话的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仅仅是斯特娜夫人,几乎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研究者都会向家长传递一个观点——大胆想象是人类飞向进步的翅膀!
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很多家长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总是告诉孩子“你说的那些不可能发生”,“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给孩子假想、创造的空间。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总是“无中生有”。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家长,让孩子的创造力“有中生无”。一个原本充满智慧的头脑,会因为不当的教育变得刻板而缺乏创意。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听到许多人埋怨现今大学生有了知识反而失去了能力,成为高分低能的读书的机器。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问题,奠定了我国创造教育的基础。
1.解放孩子的头脑
要鼓励孩子敢于动脑、善于动脑。有人请教牛顿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一直在想、想、想。”要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先要把孩子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要鼓励孩子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敢于标新立异,发挥出其创造性思维的威力。
2.解放孩子的双手
要鼓励孩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只教动脑,不教动手,结果就会手脑脱节,贻害无穷。例个例子:有位朋友的小孩把父母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父母在大怒之下,把小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听说这件事后,便对这位家长风趣地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他这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不仅当时对人有所教益,即使在今天对人也依然是有教益的。让孩子的双手有用武之地,这样,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就一定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
3.解放孩子的嘴巴
就是要鼓励孩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且应当容许孩子插嘴,而且可以考虑把提问、插嘴的质和量作为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陶行知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4.解放孩子的空间
使他们有活动的场所,多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在万里蓝天展翅翱翔,这样做,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大有好处的。只有解放了孩子空间,才能使孩子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5.解放孩子的时间
把孩子的全部时间占据,只能使孩子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失去创造的倾向,到了成人时,即使孩子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
6.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旧表象的加工和改造,重新组合并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而这些新的形象则是人们没有直接接触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形象。人类思想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和社会文化,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本要素,文学艺术家的作品,科学发明家的成果,都是从他们的非凡想象力中得到启示的。它存在于各门学科、各项工作中,渗透在孩子的学习中。例如,孩子学习立体几何,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就形不成主体概念。学习物理;诸如光、电、磁、场、波等概念时,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想象去理解。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则更需要我们有想象力,否则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将只会变得苍白、空洞。正因为这样,想象可以激发知识的动力,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素。
想象力的培养,模仿是第一步。模仿,本身是一种“再造想象”。模仿得越像,说明了在模仿的过程抓住了事物的内外部特点。通过模仿,能逐渐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必然的联系。自觉地把一种事物与和它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这就是想象了。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从模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知识和经验是想象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知识经验才能让想象展翅翱翔。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象力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就勤奋好学,从11岁起就开始阅读了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许多著作了,而后又阅读了诸如电学家法拉第等人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爱迪生的一千多项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只要好好培养,都可以具有创造性思维并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标新立异,是我们要提倡的。在提倡标新立异的同时,还要能让孩子自圆其说,就是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至少是自以为是的道理。歪理也得十八条嘛!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出假设要大胆,只有大胆才能开拓思路。而验证时要保持客观的态度,要养成一种自己的意见和愿望要服从客观证据的习惯,培养孩子尊重事物本来面目的科学态度。对设想进行批判的审查,不急于接受一个想到的猜测,不要抱住已证明无用的假设不放。
从孩子的学习方面看,在启发和引导下去发现,在发现和要求下去启发。脑是手的先生,手又是脑的老师,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创造性思维既与智力有关,也与非智力因素有关。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把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破除对权威的迷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古人就是,要相信今天和明天,要对问题的思考现代化。但是,不迷信权威并非不尊重权威,迷信与尊重是两码事。不迷信权威就是要相信真理,就是要对问题的思考科学化。
有很多孩子以为“外国月亮比中国的亮”,那就不好了。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并不比外国人差。不迷信洋人,就是要提高爱国主义和自豪感,就是要使对问题的思考民族化。我们要向书本学习,因为书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的宝库,但是,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真理。其实书本与书本之间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必须博览群书,经过分析比较,方可获得较为全面、正确的知识。另外,还要鼓励孩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