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1
34815900000017

第17章 空前绝后的武则天(1)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位女皇的是非功过,评说不一。客观地分析一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她是一位极富进取心和创造性的人物。在她身上,既有封建时代男性帝王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也有男性帝王所无的优点和缺点。而史无前例的“武周革命”,与其说是断送了李唐江山,不如说是奠定了李唐王朝盛世的基础。

在陕西乾县,有一座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在乾陵朱雀门外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大石碑。左边的叫“述圣记碑”,为颂扬唐高宗的文治武功而立,上刻有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哲(即李显)手书的8000余字,详述了高宗的功德。右边的,为武则天而立,虽然高、宽等规格与左边之碑大致相同,但未刻一字,故称为“无字碑”。多少年来,每当人们来到“无字碑”前时,就会对这种“有碑无字”的现象做出种种猜测,对“无字碑”的主人——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充满了好奇与疑问。那么,武则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武则天出身于宦家寒族。曾在唐太宗时为宫中才人,但终未得宠。唐高宗即位后,二度进宫。她凭着自己的容貌与才智,利用宫中后妃之间的矛盾,以残忍狠毒的手段,战胜对手,当上了皇后。在高宗因病倦于朝政的情况下,她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连废四子,镇压反抗,终于当上了皇帝,这在当时是空前的。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诞生在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家中。她是武士彟与其继室杨氏所生的第二个女儿。据传说,武士彟当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时,夫人杨氏到龙潭边玩。忽然潭中跃出一条金龙,与她交欢,杨氏因此有孕而生下武则天。又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当时有名的相术大师袁天纲为武士彟一家看相,见武则天长得“日角龙颜”、“神色爽彻”,大为惊奇,曾断言“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这些迷信传说,当然是后人对武则天当皇帝的附会,但也表明武则天的相貌天资,非同一般。

武则天的父亲虽是唐朝功臣,但原本出于富商。在唐太宗编定的《氏族志》中,不列武氏。少女时代的武则天,一方面可以宦游于荣华富贵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难免遭受寒门根底所要承受的鄙视与攻击。贞观十一年(637年),当唐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色丽,要召入宫中为才人(后宫中最低级的女官)时,其母杨氏非常担忧,女儿武则天却说:“见天子说不定是福气呢,何必悲伤?”

入宫后的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媚娘虽媚,但在唐太宗面前,并未得宠。据说,当时宫廷中盛传天象谶语,说唐朝三世之后,会由女主武王当朝。唐太宗心存疑忌,想把与谶言相似的女子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太史令李淳风加以劝止,认为人力不可挽回天意,弄不好会招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唐太宗虽然因此而作罢,但自此对武姓女子不无忌恨。故武则天14岁进宫,在宫中呆了12年,没有生育,也没有晋升,基本上是在半幽禁的生活中度过青春的。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驾崩。这年武则天已26岁,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空守青灯梵钟。次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唐太宗周年祭日时,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李治在当太子时,曾在王皇后那里见过武媚娘,并且一见钟情,据说二人私下恋情甚深。这次在感业寺进香之中,又见到媚娘。旧日的恋情,如今美人的哀容,使高宗大为感动,决心再迎媚娘还宫。恰巧这时王皇后与肖淑妃争宠,为离间高宗与肖淑妃的关系,王皇后也力主接纳武则天入宫,并让武则天蓄发等待。时隔不久,高宗不顾当时的礼教佛规,毅然将武则天接入宫中。武则天二次入宫后,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欢,很快晋升为昭仪(正二品),位于九嫔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四妃。

武则天并不满足,她的第一个目标,是取代王皇后。凡后宫中与皇后不好的人,她都竭力拉拢,安插在她的周围,以为自己的耳目。她先利用王皇后与肖淑妃的矛盾,联合皇后攻倒淑妃。接着,把矛头指向王皇后。王皇后因生理问题,不能生育,武则天偏生下4男2女。大约在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第二胎生下女儿,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去看望,逗弄一番,在皇帝要来之前走了。武则天趁无人时掐死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不一会儿高宗进来,要看爱女,武则天佯装欢笑,一同来到床前,掀开被子,看着女儿的尸体,放声痛哭起来,高宗十分震惊,忙问有谁来过,侍女回答王皇后刚走不久。高宗断言是皇后亲手杀了他与武则天所生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进谗,哭诉自己受的种种“委屈”。高宗本就对王皇后不能生育很不满意,遭此变故,就下了废王立武的决心。

围绕皇后废立问题,宫廷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理由之一就是武则天出身卑微,又曾侍奉过先帝太宗,立为皇后与礼不合,且有损高宗名声。褚遂良因此被贬官。但高宗几次动议,都没有获得重臣支持。正在这时,开国功臣李勣说了一句“这是皇帝的家事,用不着去征求别人的意见”,等于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武则天又指使追随自己的臣僚散布言论,如许敬宗就在朝廷中散布言论说:“种田的农夫多收几十石麦子,都想换个老婆,何况是贵为天子,这算得了个什么事!”于是,高宗决定册立武则天。

永徽五年(654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下诏,废皇后王氏、淑妃肖氏为庶人;十九日,诏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一日,由司空李劫主持,举行册立皇后大典,31岁的武则天,身着皇后礼服,昂首登上肃义门,李勣、于志宁献上玺绶,率领百官朝拜,开创了百官朝拜皇后的先例。

武则天当上皇后不久,唐高宗李治因患风疾,对朝政有所倦怠,武则天顺势把握朝政,并为登上皇位开辟道路。

当时对武则天心怀不满的朝廷元老大臣不少,尤以长孙无忌为最。显庆四年(659年)春,武则天授意许敬宗编造朋党案,将长孙无忌牵了进去。唐高宗不得不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今四川澎水),后被许敬宗逼令自杀。受此牵连的宰相于志宁免官,柳奭、韩瑷不久被杀,来济被贬往新疆一带,长孙、韩、柳、于等家庭成员几十人,或杀或流或贬。反对武则天的长孙无忌集团被彻底摧垮。与此相应,效忠武则天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被提升为宰相。唐高宗因对武则天的这一做法不满,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武则天获此信息后,对高宗软硬兼施。高宗不得已将上官仪抛了出来,武则天当即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处死,籍没家属,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上官庭芝之女,也随母一起没入宫中为婢。上官婉儿天资聪慧,后来反成了武则天的心腹笔杆。

自此,高宗对政事愈加倦怠,武则天协助高宗理政,形成“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的局面。朝廷内外,称皇帝、皇后为“二圣”。

但武则天并不以此为满足,她加紧攀登皇位的准备工作。先是命人修订《姓氏录》,将武姓列入第一等,以改变太宗时期《氏族志》不列武氏而给自己造成的不利的出身地位;接着,在唐高宗决定封禅泰山时,取得以皇后身份继皇帝之后升禅坛主持亚献的殊荣,进一步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和名望。与此同时,让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的文人学士,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禁中,参与朝政,时人称为“北门学士”,以此分割宰相权力。在上元元年(674年)进号“天后”时,又“建言十二事”,均具有政纲性质,都以皇帝诏令实行。

但在皇后与皇帝之间,还有“太子”这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栏杆”。武则天先后生有4子,依次为李弘、李贤、李显(又名哲)、李旦(又名轮)。武则天先是鼓动高宗废了并非自己所生的太子李忠,立自己的长子李弘为太子,后发现李弘不便驾驭,便毒死了李弘。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学问才名很高,深得众望,唐高宗还特意给他配了得力的宰相班子。武则天惟恐大权旁落,设法将李贤废为庶人,在迁往巴州后,又派人杀了李贤。在两位太子被废后,立三子李显为皇太子,李显为太子期间,弘道元年(683年),56岁的唐高宗逝世,遗嘱皇太子即位。李显即位,号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宰相。一次,中宗在裴炎面前提到想让自己的岳父韦玄贞当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韦玄贞,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这话传到武则天耳中,中宗当皇帝不到两个月,便被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中宗废后,武则天又把自己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扶上皇位,即唐睿宗,武则天吸取教训,不准睿宗参与政事处理,自己临朝专政,准备改朝换代。她把东都洛阳改为神都,预备作为登基后的京师,追尊武氏家族的五世祖先,更改唐朝百官名称。

正在这时,原先被武则天贬黜到柳州的柳州司马徐敬业等人,公开打出反武旗帜,聚兵10万,由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布告天下,讨伐武则天。但由于徐敬业等人进军策略有误,起兵不到40天,即被镇压下去。在这次平叛期间,宰相裴炎曾乘机要挟武则天还政睿宗,武则天将裴炎斩首,并对宰相班子进行了大调整。随后,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气氛,为登基大造舆论。其侄子武承嗣指使雍州人康同泰献白石,上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字样,诡称得自洛水。武则天高兴地将白石命名为“宝图”,表示要亲拜洛水,受宝图。心惊胆颤的睿宗皇帝也趁机讨好,率群臣上尊号“圣母神皇”,并制作了执掌国柄象征的神皇之玺(即玉印)。

“神皇”之号表明武则天离正式戴上皇冠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李唐宗室不甘眼巴巴地看着江山易姓。垂拱四年(688年),唐高祖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首谋起兵,打出“迎还中宗”的旗号,其他一些李唐宗亲也先后响应。武则天毫无畏惧,果断地调兵遣将,将这次反抗镇压了下去。

两次武装反抗被镇压,武则天登上皇位的道路彻底打通。永昌元年(689年)元旦,在薛怀义督建的万象神宫(即明堂)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武则天堂而皇之地为初献,皇帝和皇太子只能悄悄地跟在后面为亚献、终献。在这样重大的礼仪活动中,武则天成了“初献”者,向世人再明白不过地表明江山谁主沉浮了。

当然,在正式登基之前,还要像前代故事一样,来一番“劝进”的表演。于是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父老百姓900人上表请改唐为周,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6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各地报送种种改朝革命的“祥瑞”。就连睿宗皇帝,也急忙上表请求赐武姓,以独尊武氏一主。

天授元年(690年)的重阳节(九月九日),67岁的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宣布大周王朝正式成立,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名副其实的“女皇”。她自号“圣神皇帝”,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尚赤,改元“天授”,表示她的皇位是上天所授。从此,武周王朝代替李唐王朝达15年之久。史称这一改唐为周的事件为“武周革命”。

曾在太宗面前以“驯马三策”表现出阴狠刚烈性格的武则天,深知她那个时代“女主临天下”的不易。在争取皇位的过程中,以及在取得皇位后的一段时期内,她实行了比一般男性帝王更为严酷的统治方法,因而受到时人和后人强烈的谴责。

据说还在唐太宗后宫当“才人”时,武则天就表现出阴狠刚烈的性格。当时宫中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躁,谁也不敢骑它,也不曾制服它。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这匹马,但需要三件东西,唐太宗问她需要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只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

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要当上皇后,虽然很难,但还是可能的,因为性别就是基本条件。若一个女人要当上皇帝,而且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则不仅很难,也是为封建礼教所不允的,因为性别就是基本的限制。武则天当然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她争取皇位的过程中,以及在取得皇位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采取一些比男性帝王更为严酷的统治方法,以类似她当初说的“驯马三策”的办法驾驭臣下。

在她争取皇后位置的过程中,以狠毒的手法将王皇后和肖淑妃逐出后宫,幽禁在别院,在被幽禁的昏暗的小房子中,只留下一个传递食物的小孔,不准与任何人接触。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宗李治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后妃的悲惨处境,突然萌发同情之心,答应想办法恢复二人的自由。李治的许诺马上被武则天得知,武则天命人将二人各打100棍后,砍掉手足,投入酒瓮中淹死,据说肖淑妃临死前,大骂武则天,并发誓来生她要为猫,武则天为鼠,经常咬断武鼠的咽喉。武则天因此而不让宫中养猫。

正式登上皇帝宝座的前后,朝廷内外潜在的反对力量很多,武则天如坐针毡。这时,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奉献“良策”,建议在朝堂上设置铜匦,即检举箱,收受天下投书。武则天接受建议,诏令铸造4个铜匦,分别涂上青、丹、白、黑之色,青匦置朝堂东,称“招恩”;丹匦置朝堂南,称“招谏”;白匦置朝堂西,称“伸冤”;黑匦置朝堂北,称“通玄”。并命令正谏大夫为知匦使,侍御史为理匦使,受理天下告密文书。这项措施表面上看是为了广开言路、通达下情,实施中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最要紧的,是想借此途径发现和掌握异己分子的活动,以便及时清除。为了方便告密者,武则天下令各州县,凡欲进京投书告密者,沿途给予驿马和五品官待遇;告密者不分贵贱,一律接见,告密属实者擢官赏赐,不实者也不追究。一时间,四方告密者蜂拥而来,进京投书铜匦,络绎不绝,为武则天清洗异己分子提供了许多线索。

实行告密制度期间,武则天又物色到了一批酷吏。在后来的唐中宗诏令列举名单中,共有27名,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能事,各有一番作为和“贡献”。其中最为厉害的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来俊臣和另一名酷吏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专著《罗织经》,作为培养酷吏的教材。武则天放手任用这些酷吏。让他们给自己充当鹰犬和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