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还很节俭,宫里的帘子,全部都是青布做的,常穿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的。攻破后蜀时,他看到孟昶用的便盆都用珠宝装饰,一把就打碎了,说:“你这个东西都用珠宝装饰,也不知你该用什么样的容器盛饭了。这样行事,不亡国还等什么呢?”魏国长公主衣饰翠羽,太祖不让她穿,对她说:“你做公主的一穿,宫闱亲戚争相仿效,京城翠羽的价钱就会上涨。小民逐利,捕捉伤生,便都由你而起。你生长富贵,怎能造此恶业之端呢?”
宋太祖赵匡胤不仅创建了宋朝,还于开国初收回了节度使的兵权,初步统一了国家,重法处置了贪赃枉法的贪官,就是州郡的长官也是他亲自委派,甚至诏令都一一过目。他重视农业,兴办教育,慎罚轻敛,使人民休养生息,国家安定太平。所以,赵匡胤在位虽然只有十七年时间,却是整个宋朝三百年基业的根基,是子孙后代的典范。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基本统一了南方,并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了中央集权,彻底消灭了中唐以来造成地方割据的动乱因素。宋代以后再没有出现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高梁河之战是怎么回事
据《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三“契丹和战”记载,宋朝建立后就一直和辽(即契丹)通好。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讨伐北汉,辽朝遣使来问:“你们以什么名义讨伐北汉呢?”太宗回答说:“他们违背圣命,理当问罪。你们如果不支援他们,我们的和约就照旧,反之,就只有一战了。”但是,为了对抗宋朝,辽还是派了军队援助北汉。
事实上,自建国之日起,宋朝就认定辽国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在宋太祖、宋太宗的心中,夺取后晋时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才能算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照宋太祖的意思,本想储备巨额资金向辽赎买,如果辽不同意就以这笔开支作为讨伐辽的军费,武力夺取燕、云等州。为此,宋太祖曾在经济上做了多年的准备。但是,宋太祖的宏伟战略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了。宋太宗继续着太祖未竟的事业。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宋太宗灭北汉后,就想乘胜直取燕、云,众将都认为将士已经疲累,粮饷也不充足,不宜再行。唯独崔翰说:“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取之易。”宋太宗亦决意继续出兵。六月,宋军从太原直接进入燕京外围,辽的东易州(今河北涿州西南)刺史刘宇、涿州(今属河北)判官刘厚德等先后以城求降。七月初,宋军进至燕京(今北京)城南,后又四面把燕京包围了起来。
正在这时,辽景宗派大将耶律休哥率军赶到。宋辽两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大战。辽军耶律沙部战败退却,宋军乘胜追击,却遭到辽军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二部的左右夹击,而耶律沙部又率部反击,宋军大败,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自己也在中箭后随乱军往南逃,辽军穷追不舍,太宗因伤势过重不能骑马,直到涿州才乘上驴车幸免于难。辽军乘胜追击,到了满城、火山军等地反被宋军击败。这次攻辽战争才告一段落。
岐沟关之战是怎么回事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听信雄州(今属河北)知州贺令图等的进言,认为辽国皇帝辽圣宗年幼(年仅十二),承天太后(即萧太后)专权,宠臣韩德让掌权,内部不稳,是攻辽的好时机。本来宋太宗准备御驾亲征,但高梁河之战的狼狈逃跑记忆犹新,于是采纳大臣建议,命曹彬、崔彦进为统帅率东路军出高阳关,持重缓进,等待中、西路军到达后会攻燕京;又以田重进为主将率中路军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北),攻山后(今太行山西北)诸州;西路以潘仁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北)东进,然后一齐会师燕京。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宋朝的三路军节节胜利,中路军完成预定任务,攻占了灵丘(今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等山后要地,西路军也很快攻下寰州(今朔州东)、朔州(今属山西)、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等地,东路军则攻占了新城(今新城东)、固安(今属河北)、涿州等地。
然而东路军却并没有按预定计划缓进,而是在粮食转运困难的情况下,迅速进军,占领涿州,又以粮乏退回雄州。但东路军听到中、西路军胜利的消息后,急于争功,重又攻至涿州。时至五月,天气炎热,人困马乏,粮食又快没了,只好再次退兵。恰在这时,辽援军耶律抹支部赶到,与留守燕京的耶律休哥会合,趁机攻击从涿州南退的宋军,在岐沟关(今涿县西南)北追及宋军。宋军环粮车以自卫,大败后乘夜渡过巨马河(今河北南拒马河)。因宋军主力仓皇南逃,岐沟关城中只剩几万运粮军民,辽军不知虚实,因而未加强攻就退兵了,数万运粮军士与民夫得以顺利退回宋境。此战实际上主要是辽军追击溃退的宋军,并未发生重大战斗,史称“岐沟关之战”。
东路军的溃败影响到整个战局,于是,宋太宗命令各路撒军。结果中路军田重进全军而返,西路主力也已撒回,宋太宗又命令潘仁美、杨业保护云、应、朔、寰四州的百姓南撤。而此时辽的十万大军已向西猛攻,并攻下蔚州、寰州,给掩护百姓南撒的宋军以严重的威胁。宋西路军统帅潘仁美、监军王侁不听从副帅杨业的合理建议,迫令杨业在不利的形势下,前往朔州接应南撤的居民,杨业要求潘仁美在陈家谷口设下伏兵。等到杨业与辽军激战于朔州南,为辽军伏兵袭击,按预定战略退回陈家谷口时,潘仁美等却已违约率军逃走。杨业终于全军覆没,自己也在身负重伤后,为辽军所俘,绝食三日而死。西部战事也告结束。杨业子杨延昭(延朗)、孙杨文广后亦是抗辽名将,后世将杨家三代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故事,流传至今。
宋朝收复燕、云的战争再次大败,且损失惨重,宋太宗从此放弃攻辽,改而采取防御战略。
后来,辽军为了报复,又挥师南下,宋辽两军发生了多次战争,辽虽然小占优势,但得失大体相当。辽国深感连年战争,劳民伤财,于是也长期采用休民息兵的政策,宋辽边境因而得以相安数年。
为什么说宋太宗是一位贤君
宋太宗即位后,立即实行完成统一大业的计划,继续实施消灭割据的政策。南唐灭亡之后,清源军(泉州)节度使陈洪进因与吴越素来不和,颇不自安,便在太平兴国二年(977)亲自入朝。太宗对他礼数优厚,但过了大半年也不放他回去。敏感的陈洪进意识到宋朝消灭割据的决心,便主动上表献上泉、漳十四县,史称泉、漳纳土。吴越的钱俶在太祖时颇受优遇,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再次入朝,恰逢陈洪进被迫纳土,他迫不得已上表献上了吴越国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
太平兴国四年,南方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宋太宗决心消灭北汉,他御驾亲征,于五月消灭了最后一个汉族割据政权。接着,太宗决定乘灭北汉的余威,夺回后晋时割让给辽的燕、云地区。然而由于师老饷乏,加上战术上的失策,在决定性的战役高梁河之战中,宋军大败。雍熙三年(986),经过长期准备的伐辽战争也以失败告终。从此,宋太宗把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守,对辽采取守势。
太宗虽然使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士,并消灭了北汉,但在收复燕云的战争中却一再失利,所以他把精力转移到内政上来。措施之一,就是大开科举之门,据统计,太宗朝一共开科八次,共取进士一千四百七十八人。太宗朝不仅取士多,而且提升也快,进士出身是最受优待的,如吕蒙正和张齐贤,在登科七年后就已位至执政,十二年后吕蒙正则担任宰相之职,无怪乎宋人有“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指宰相府)”的说法。他又开始用文臣统兵,以文制武。宿将曹翰作了一首《退将诗》,中有两句云:“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武臣地位日渐下降的事实。太宗还命人遍访图书,组织人员校勘,又编修大书昭示太平。被清人称为宋朝四大书的《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册府元龟》,前三部都是在太宗朝修成的。
宋太宗以仁慈节俭为宝,穿的衣服常常是洗了再洗的旧衣。他毁坏那些珍奇精巧的器物,辞却女色宴乐之献,也不喜欢出去守猎游玩。他注重农事,极力表彰敢于直言的大臣。据说有一次在宫廷宴会上,太宗早年担任开封府尹时的旧僚贾琰及判官窦偁都在座。贾琰花言巧语,极尽献媚取宠之能事。听着听着,窦偁再也忍不住了,拍案而起,指着贾琰说:“如此巧言令色,你不觉得羞耻吗?”一时间举座愕然,太宗只好宣布宴会结束。之后,窦偁被一再提升,直至参知政事。太宗对他说:“朕所以提升窦卿,乃因为当年窦卿敢于以公正之心当面指责贾琰的虚伪。朕是在表彰正直的大臣。”
史官评价宋太宗时说:“故帝之功,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考之太宗的所作所为,如此评价,不为溢美。
王小波起义是怎么回事
淳化四年(993),四川大旱,官府却依然“赋敛急迫”,逼得广大农民失业,没有办法生存。宋朝政府又在那里设置“博买务”,垄断布帛贸易,贱价强行收购农民的布帛细绢。后来,又把茶叶也列入了专卖,使茶农和茶贩都面临破产和失业。
王小波原是永康军青城县(今都江堰市南)的茶农。淳化四年二月,王小波聚集失业茶农、破产农民等一百多人发动起义。他对起义的农民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因为这正好说出了农民们的心里话,所以,附近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王小波率领起义军随即攻下青城县城,挥军南下,同月又攻下彭山(今属四川),杀死了县令齐元振,因他平日贪赃枉法,爱钱如命,愤怒的农民甚至剖开他的肚子,塞进他搜刮来的钱财。一时间民心大快,参加起义的人数日益增多。
同年十二月,王小波率起义军从彭山北上,猛攻成都西南的交通重镇江原(今崇庆西南),与西川宋军主力展开了大战。当时宋西川都巡检使张圮正驻守江原,王小波率众奋战,冲锋在前,不幸中箭。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仍然指挥战斗,打败了宋军,并杀死张圮,取得了川西大战的胜利。可是王小波终因伤势过重而死。王小波死后,起义军推举他的妻弟李顺为首领继续进行斗争。
李顺起义的战绩及结局如何
起义军在李顺的领导下又接连攻下蜀州、邛州,杀死了知州桑佃绅、监军王亮等官吏十余人。李顺军又先后攻占永康(今四川崇州西北)、双流、新津等地,分兵驻守。在进攻成都失利后,起义军转而攻占汉州、彭州。
淳化五年(994)正月十六日,李顺起义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称蜀王,建元应运。并发行了“应运通宝”、“应运元宝”新钱币,还实践了“均贫富”的口号,没收富人的财产分散给贫民。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起义军每占领一地,召集当地的“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此时起义队伍已经扩展到十几万人。以后,大蜀军四出扩大战果,所向无敌,一时间北到剑门关(今剑阁北),东到巫峡(今重庆、湖北接界处),全部都在农民政权的控制之下。
淳化五年正月下旬,宋太宗得知川西的严峻形势,立即命心腹宦官王继恩率兵入川镇压。二月初,宋军还未入川,起义军攻占成都并建立政权的消息再次传到开封,宋太宗大为震惊,加派兵力,分北路和东路攻蜀。
起义军在宋的大军入川前,曾派杨广率军北攻剑门以便占领川北的门户,但因人少力单,未能攻下。相反,却用了二十万大军,花费八十多天时间,围攻梓州这样一个没有多大战略意义的城市,最终没有攻下,反被宋军击溃。宋军于是顺利入川,直扑成都城下。五月六日,宋军攻占成都,李顺被俘,十余万大蜀军大多战死,被斩首者达三万。起义军余部又推举张余为首领,继续进行斗争,转战云南、川东。至道二年(996)二月,张余在嘉州(今四川乐山)兵败牺牲,其他残部也相继为官府招降或消灭。李顺起义最终失败。
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
咸平二年(999)冬,辽承天太后、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大举攻宋。宋名将杨延昭(杨业之子)被围困于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杨延昭命令士兵乘夜色把水浇在城墙外侧,第二天水冻成冰,辽军无法靠近,未能攻城,于次年正月退兵。但,从此以后,辽军每年派兵南下入侵。
景德元年(1004),辽承天太后、圣宗又以收复被后周世宗占领的关南地区为名发动大规模战争。北方州县告急的文书一夕数次传至开封,宋廷朝野大为震惊。真宗平时常夸海口说,如果辽军来犯,他一定率兵亲征,可此时他却有些胆怯。参政知事王钦若请真宗南逃金陵(今江苏南京)去避难,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尧叟又让他到四川去躲风,只有宰相寇准陈明利害关系力请真宗立即亲征,鼓舞士气,打退辽军的进攻。真宗虽然同意亲征,却求和心切,还没离开京城,就派曹利用和辽将王继忠议和。十一月间,宋真宗才从京城开封北上,却一路顾望不前,行军迟缓,前进不到二百里到达韦城(今滑县东南)时又想南逃金陵。在寇准和禁军统帅高琼多次催促下,才渡过黄河,于十一月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记载,当真宗的黄龙旗插上澶州北城时,宋军欢呼,“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在此之前,辽军已进至澶州城下,主将萧挞览被宋军射死,而宋朝重兵驻守的定州(今河北定县)也威胁着辽军的后方。这时,宋朝的百万大军已至澶州近处,辽军顿感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于是也想议和退兵。十二月,双方订立盟约,规定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澶州的郡名为澶渊,所以这次盟约被称为“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和平相处直至北宋末年。
为什么说宋真宗时“一国君臣如病狂”般崇道
宋真宗澶渊之盟的结果,令宋真宗和寇准都自我感觉良好。真宗庆幸自己“亲征”的英明和“花钱消灾”政策的正确,对寇准也敬重有加。这让王钦若很是嫉妒。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一天,真宗目送寇准退朝,王钦若在一旁问道:“澶渊之役陛下为什么不以为羞耻,反认为寇准有功于社稷呢?”真宗吃惊地问:“这话怎么讲?”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陛下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之盟,还有比这更可耻的吗?”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王钦若又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钱快输光时,赌徒总是孤注一掷。而您当时就是寇准的孤注,够险的。”真宗的自尊心一下子扫除一空,对寇准的敬意和眷宠也日渐消退,加上之前寇准用人不拘一格,也招来其他同僚的不满,而寇准自己在澶渊之盟后也颇有居功自得的架势,让真宗老大不快。景德三年(1006),寇准被罢去相位,出知陕州(今河南陕县)。次日,王钦若就被再用为参政知事。
后来,真宗一想到澶渊之盟,就感到奇耻大辱。王钦若揣摩真宗不再愿意谈论兵事,故意对他说倘若攻取幽、燕,便可雪洗耻辱。真宗说:“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忍为此?可思其次。”王钦若这才托出本意:“只有封禅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国。”并称自古需有天瑞,帝王才可以封禅,但天瑞也可人为。真宗动心了。于是,一系列的闹剧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