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年进藏的女兵杜宜中女士回忆:“在唐古拉山上,由于天气寒冷,马缰绳冻得和冰棍一样,手不敢沾,一接触就粘在一起。宿营都不正规,天黑了,看见稍平一点的地方就停下来。驮帐篷的马队经常赶不到。我们很疲倦。就把马背套放下往地上一垫,皮大衣一盖就睡,很冷,没有生火,因为很少有牛粪,在路上偶尔遇见一滩牛粪也是湿的,烧不燃。况且漫山遍野都是雪,根本找不到生火的地方。那时候,不要说烤火,就连饭我们也是几天都没有吃上一顿热的了。饿了,边走边吃一点干粮,渴了就吃两把雪。天气虽然冷,但由于人都极度劳累疲倦,一躺下就呼呼入睡。领导经常叫醒我们,叫我们活动一下手脚,怕睡着后被冻死。我们那时候都是小部队(一个班排一个分队)在一起活动。大部队无法在一起走,一是气候不好,体力不一致;二是小部队便于联络。我们过唐古拉山时,积雪一般都是一米多深,没有路,全靠向导领着辨别方向,加上成天风雪弥漫,视线不好,后面的人看不见前面的,相互间联络是在每个人马头上挂一个马铃,就跟着铃声走,能听到铃声就知道自己没有掉队。那时就怕掉队,掉队就完了,因为两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只有等死。我们班长很关心我们,走一段路后她要停下来喊一下,有谁没有答应就立即返回找,到宿营地后清查人,人到齐后才睡……”
在唐古拉山上有许多战士脚手被冻伤,有一个叫柏国栋的战士,手脚冻伤无法恢复,肌肉组织坏死,后来双脚都被截去。
12月22日,范明支队终于翻越唐古拉山,进人西藏境内。又经12天连续行军。范明支队在断粮6天、全靠牦牛肉充饥的情况下,于1月4日到达黑河。这天一大早,黑河的牧民穿着节日盛装出城列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解放军到达黑河。黑河总督和藏军代本也率领僧俗官员和藏兵到东郊列队欢迎,并向范明和慕生忠敬献了哈达。独立支队在黑河南部草原上扎帐篷宿营。
第二天,范明电报西南、西北局:
张谭李并西南局、西南军区、西北局、西北军区:
(一)我支队昨(4日)由错毛拉向正南出发,在黑河南(五里处)草地宿营,行程55华里,海拔4400公尺(米)。
(二)我部到达黑河时,黑河总督肯穷(僧官)、任木喜(俗官)、第五代本(团长)旦巴才仁等率藏兵300余人,群众400余人在黑河东北五里处列队欢迎,并举行简单入城式,为避免打扰群众和警戒起见,仍全部露宿黑河南草原上,我们自当日止已出发两月有余,第一天看到房子,全体同志兴奋异常,决定在此休整数日,一方面等待后梯队补给,一方面进行统战群众和藏军工作。
范明
11月5日
中央和班禅得知范明到黑河后,先后给范明发来了慰问电。
范明支队到达黑河后,很快投入了《十七条协议》的宣传工作。随后,范明又代表西北局西藏工委宴请了黑河总督、宗本、代本和当地寺庙活佛,散发布施。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补充后,支队又向拉萨开进。
此时,我西南18军主力部队也已接近拉萨。两军会师太阳城指日可待。
11月15日,范明支队告别黑河,向拉萨挺进。
11月27日晚到达拉萨东郊。
12月11日,范明支队在拉萨举行隆重的人城仪式。
12月20日,范明率部与先期到达的西南十八军主力部队,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举行会师庆祝大会。
就在范明支队到达拉萨东郊,准备和18军主力联合举行会师大会的同时,牙含章率领的独立支队第二梯队暨班禅行辕及堪布厅全体官员、家眷1500余人,也从西宁启程,沿着范明支队踩出的道路和沿途设立的几十个宿营站,向拉萨出发了。
这是班禅在离开西藏28年后,第一次踏上了重返西藏的旅途。
1923年,十三世达赖和九世班禅失和。九世班禅逃离西藏,出走青海等地。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转世灵童被确认后,两人彼此互不承认。两代班禅只好流浪内地,期盼归期。
1951年5月23日,《关于会师大会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以后,根据第五条:“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应予维持。”中共中央要求西北局护送班禅入藏。西北局指令范明和牙含章具体负责筹措班禅进藏事宜,并命范明为班禅行辕代表,牙含章为助理代表。
1951年5月19日,范明和牙含章住进班禅行辕,组建了驻班禅行辕代表办公室,直接负责护送班禅返藏的工作。
在范明支队中,有班禅行辕包括官员、家属和卫队共四百多人。他们是班禅堪布厅派遣的先遣队,由堪布厅扎萨(该厅最高文官)计晋美率领。一同进藏。
计晋美随范明支队到达拉萨后,便去和噶厦政府商议班禅返藏的有关事宜,其中主要内容是恢复班禅的职权和地位,归还他原辖的属地等。
后经过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多次调解,十四世达赖喇嘛于9月19日致电十世班禅,表示欢迎班禅返藏,并派三大寺代表前往青海迎接。
这封电报意味着十四世达赖喇嘛再次在宗教上承认了班禅的合法地位。
同日,班禅复电十四世达赖,表示感谢。
1951年12月18日,十世班禅起驾返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专门派西北局书记兼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作为中央代表赴西宁欢送班禅及其行辕全体人员返藏。当天青海省在西宁举行隆重的欢送大会。
由班禅行辕700余人。警卫营500余人和300多名民工,近2万头牦牛、骆驼、马匹组成的班禅返藏队伍,绵延数十公里,浩浩荡荡走出西宁,走过黑河,历时4个多月,行程2500多公里,于次年4月24日,安全抵达拉萨东郊胜利塘。
至此,流亡青海28年的班禅(九、十两世)终于回到了拉萨。28日,班禅从大昭寺前往布达拉宫拜会十四世达赖喇嘛,两位佛爷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
为此,班禅专门致电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政委员会表示感谢。
拉萨市民听说班禅回到拉萨,家家门前“煨桑”(一种宗教仪式,在门口的土坯香炉中燃烧松枝,谓之煨桑),户户房顶换上新的经幡,门外都用白灰画上吉祥图案,满街到处张灯结彩,悬挂着:“拥护达赖班禅亲密团结,实现《十七条协议》”等大幅标语,人们载歌载舞唱着“达赖班禅和好,幸福时光来到”的新歌。
6月8日,班禅返回后藏扎什伦布寺的前一天,又到罗布林卡向达赖告别。这是两位佛爷四十多天中的第四次会见。分手时,达赖喇嘛把自己的一头雪白的骑骡赠送给了班禅,祝他一路顺风。
6月9日,拉萨万人空巷。从班禅驻地大昭寺到哲蚌寺的十多里长的大路两边,到处都挤满了欢送的人群和特设的帐篷。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和西藏地方政府、驻藏部队共同举行盛大欢送仪式。达赖喇嘛也派出噶仑然巴全程护送。西北西藏工委特派牙含章率五百余人的警卫营。全程护送班禅返回日喀则。班禅堪布厅上路了。每天凌晨三点左右,担任前卫任务的一个排就得起床,摸黑前进,对班禅所要经过的村庄、道路两侧的山地、树林进行仔细地搜索,搜索过后派出警戒,一直等班禅堪布厅安全通过后才撤下警戒。班禅乘轿时,在他所乘轿的前后,由六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警卫,负责牵引轿马、扶轿辕;遇到崎岖山路或翻越高山,必须骑马时,牙含章都要增派四名战士负责牵马和架扶班禅。一到宿营地,部队就进入四面警戒,班禅的帐篷周围每班岗,都有四个哨兵站在四周,加上两个带班的,就有六个人整夜守卫在班禅帐篷周围。
整整七天七夜,班禅安全到达后藏重镇江孜。
班禅到达江孜时,西南西藏工委又命18军增派部队,加强对班禅安全的警戒,154团副团长顾草坪,亲自率一个连队赶到江孜增强警卫力量,并在江孜到日喀则沿线布置警戒,负责班禅到达日喀则的安全工作。部队临返拉萨时,为了感谢顾草坪所率连队的一路护送,班禅亲自到连队向官兵们致谢,并送了50斤人参果(蕨麻)。
1952年6月23日,班禅终于回到了阔别28年的故乡——日喀则。后来,牙含章继续率警卫营,留驻日喀则。直到在协助班禅完成了恢复固有地位和职权的各项善后工作后,才于年底返回兰州。
当18军离开昌都向拉萨挺进时。新疆的进藏任务已告结束。中央把3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交给了英雄连和他们的战友们。
1951年7月。当我西南主力进藏部队18军,在张国华、谭冠三两将军率领下,离开了三江口上的昌都重镇,开始了进发拉萨的伟大进军。18军此去拉萨,尚有1150公里。中间横卧19座雪山和整座横断山脉。“沿途数百里的山峦,都是深深的积雪,像大海一样漫无边际,看不见一户人家。人要吃粮,马要喂料,因此走出昌都地区,运输补给问题就成为继续进军中的一项严重困难。”事隔几十年后,张国华将军仍然没有忘记这次艰苦的和平进军:“在进军拉萨的征途上,雪山冰河使战士们的鞋底子冻得像钢板一样又硬又滑,前面的人踩着积雪过去后,就留下了路,镜子一样光滑的路,沿途不断有人滑倒,有人失足落人积雪的山沟里。鞋袜被雪水浸透了和脚冻在了一起,汗水又把衣服湿透了,结出一层冰甲。走着走着,冻僵的人就倒下了,后面的人仍在不停地往前走……一座又一座的雪山冰河被甩在了后头。”
然而,此时藏北高原上的阿里,已牢牢地控制在新疆进藏部队的手里。英雄连的官兵已在这里生活了三百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签订的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就曾指出:“这是一个胜利,但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落实协议,要靠我们的努力。”
那天,毛泽东主席对张国华说:“要加快进军拉萨的速度,为全面实现《十七条协议》努力。各部万勿《和平协议》告成而松懈斗志,协议虽已签字,但尚未付诸实施,同时帝国主义必会用各种阴谋手段来破坏我们和平解放西藏的实现,因此应提高警惕,随时都要有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
7月3日,英雄连抵达噶大克后,阿里全境即告解放。为配合西南主力部队和平进军西藏,新疆军区已进军阿里高原的英雄连和安子明所带两个连队及贺景富所带九连共计380余人,根据中央指示,全力投入落实《协议》、剿灭匪患和巩固边防的斗争。
8月底,中央再次指示新疆军区,“停止新疆骑兵师人藏”。党中央把阿里高原3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放心地交给了英雄连在内的380余名官兵。
10月,我进军阿里部队在完成剿匪任务后,根据中央布置,以四个连380余人的兵力,分别进驻普兰、日土、噶大克和昆沙边防一线,担负起了落实《十七条》和设卡戍边任务。彭清云所带英雄连第一、二排39人,奉命进驻噶尔昆沙。同时,曹海林所带英雄连留驻扎麻芒堡一部(20余人),在完成改则地区剿匪、看守辎重和转运给养任务后,经过短期休整,也于10月初,奉命携扎麻芒堡全部给养物资,翻越冈底斯山主峰达坂东君拉,向噶尔昆沙前进,与彭清云部会合归建。
世界上竟会有这么多的历史性巧合,10月26日,当张国华、谭冠三两将军率18军主力部队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进军,饱尝了千辛万苦,越过了大山大水,终于抵达西藏首府拉萨,于9月9日先期到达拉萨的先遣支队108人会师在拉萨河畔,举行庄严的人城式时,后藏冈底斯山下的重镇噶尔昆沙。曹海林也率领20余位大难不死的勇士与彭清云带领的一、二排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当这群钢铁一样的汉子,当这群冷暖相知、生死与共的战友,弃马奔跑着,紧紧地拥抱在雪山脚下的旷野时,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深情的泪水。一年多的和平进军中,经历了雪山草地、奇寒、缺氧、饥饿、病魔的折磨,每人的心里都有一部山原般艰辛厚重的传奇经历。在九死一生之后,他们胜利地、出色地完成了“挺进西藏、解放阿里”的光荣任务,而今的阿里高原,已遍插红旗,永冻的土地上。已长出了“第一茬共产主义的嫩绿鹅黄”。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而这纷飞的泪雨,却是久违了的男儿泪、军汉情啊。
“那天,我们会合后,让大家哭了个够,才重新集合了队伍。”彭清云记得,“下午8点多钟,太阳快落山了,曹连长让司号员冲着冈底斯山吹号,命令部队集合,我当的排头。队伍集合好了,曹连长说:“同志们,现在我们点个名。”
他就像从于阗出征前那回一样,轻轻地呼唤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十分认真,十分仔细。每当点到牺牲的同志,他都说一句:“好兄弟,我们胜利啦,西藏已经解放了,你们安息吧。”
最后,连长还对我们进藏时所带的战马中仅剩的三匹说:“也请告诉你们的战友吧,你们也完成任务啦。”
早在巴利祥子牺牲时,李狄三在他的追悼会上就说:“同志们,祥子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先走了,如果我们中有谁能看到阿里的解放,看到西藏也进入了社会主义,请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行列里先走了的同志。”
先遣连的许多人没有等到1951年8月3日五星红旗在噶大克升起的那天。但是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建立的功勋,雪山记着他们不朽的业绩。五十年前,李狄三逝世那天,王震将军就曾电令要为先遣连的战士们树碑立传,可惜的是五十年来,雪山间虽早已耸立起有形的丰碑。而英雄连进藏,仍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