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36245100000020

第20章 改革开放,继续解放思想

纵观30年的历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事件不胜枚举,从宏大叙事角度看我们选择三个标志性的大事,可以从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维度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演进的历史轨迹。

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决心进行改革开放,重返世界舞台。从此,中国开始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承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各种影响。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我国充沛的人力资本得以和国际金融资本很好地结合,让社会主义中国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由此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开始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其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是世界接受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写照,其深层次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式与国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接轨并与之博弈,争取更多的发言权。中国开始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作为WTO成员,中国享受到多边贸易体系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入WTO不仅使中国经济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同时,也给中国政府和企业带来了挑战,对政府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开放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

其三,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百年奥运,百年期盼,百年梦圆。百年里,中国长期贫困落后,一直提倡向西方学习。通过此次在世界面前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一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残奥会,我们既实现了直接而深入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也向西方有力地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日渐成熟的世界眼光、全球意识和开放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却相对滞后,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指引下,我们不仅要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更要不断地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从最初的政治更迭到经济共赢,再到文化交流,由主动接触世界到主动融入世界,再到现在可以主动影响世界,中国已经在全面地、深入地变革自身、融入经济全球化。

30年来,虽然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但鉴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环境,它们大多是自上而下倡导和推动的。有不少人以为,解放思想属于思想政治或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任务,是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所应担负的职责,与社会大众或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说社会大众和普通百姓只是处于被动和响应的地位。甚至有人以为,解放思想或思想解放主要是针对担当领导执政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与其他党派或团体没有多少关联。

其实,这是对解放思想或思想解放的误解和曲解。在当代中国,被赋予治国理政大任的是工人阶级和各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但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理当站在思想解放的最前沿;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党员党政干部,无疑应该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然而,仅有这点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只是一部分人甚至只是一少部分人的思想获得解放,而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僵化、落后和保守状态,游离于思想解放的大潮之外,要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我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传统,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没有发生过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50多年的时间,实行改革开放也不过30年。因此,就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较大的惯性和惰性,一些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还难以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消除;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还不高。由于这样一些现实的原因,我们在全社会继续解放思想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紧迫和复杂。

邓小平早就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要保证党领导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长久而坚实的思想支撑,就必须把全社会、全民族的思想解放作为继续解放思想的中心任务,使思想解放真正成为亿万人民积极投身和自觉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行动。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培育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宽容精神,打破一切思想枷锁,扫除一切思想禁区,为思想解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让中华民族的一切思想活力竞相迸发,让亿万人民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发展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GDP以每年平均近10%的世界少有增长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10%。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要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从大的视角看,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影响,历经了三件大事: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三件事促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发挥了三大优势: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产品出口的成本优势,先富后富共富的发展动力优势。与此同时,改革开放面临着三方面的深层问题: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贫富差距扩大,国内需求不足。中国未来30年要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落实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国内需求,共享改革成果。回顾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