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企业的员工守则
36443100000015

第15章 精神风范篇(5)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彦宏说:“这是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服务之一,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百度就是一个明证。”

深度点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希尔说:“心态决定一切。”要想在职场生涯中获取成功,首要条件就是培养积极的心态。

因为人们的生活是由思想构成的。思想决定着你的态度和行为。人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于工作,所以在职业领域中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你的工作质量与发展前景。

积极心态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年轻活泼,充满朝气。它更能使一个人在职场上抵御困难,克服障碍,迎接挑战。积极的心态是职业人士成功的法宝,有了它,我们可以在职场上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积极的心态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主动和热情。任何公司,都需要那些怀着极大的热情主动寻求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所谓主动,指的是随时把握机会,展现超出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积极追求的精神。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安排任务,自己主动促成业务、追求卓越的员工,遇到问题努力排除困难,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才是老板迫切需要的员工。

相关链接

2006年12月10日,全球最负盛名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全球最佳商业领袖。百度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荣名列第四。李彦宏的获奖不仅是有史以来获此奖项的最年轻的华人,同时,他也是获得此项大奖的首位亚洲互联网企业领袖。Google CEO施密特位居第五。

《商业周刊》在注释李彦宏获奖时无不调侃地说:“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似乎应该和中国的企业家李彦宏坐下来谈谈。这位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创始人兼CEO已经做到了微软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打败Google。百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62%,是Google的两倍还多。而且,无论Google如何努力,百度在2006年还是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大大超过了它的美国对手。这家公司的股票在今年涨幅超过了80%。”

走到哪里都发光发热:[科龙]

科龙员工守则

1.企业价值观

信念:诚信久远,追求无限;

为人:诚实、务实、踏实;

处事:信任、信赖、信用。

2.行为规范

信念:高品位、高标准、高效率;

目的观:情倾人间冷暖,心系世态炎凉;

责任观:服务社会大众,振兴民族经济;

质量观:质量是品牌的基石;

服务观:顾客=同仁=家人;

法律观:遵守国家法律,弘扬法制精神,伸张社会正义,争做守法公民;

财税观:争创效益,回报社会;

人才观:以人为本,以才生财,广纳贤士,办厂育人。

精彩点击:走到哪里都发光发热

员工典范: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他人的许辉

许辉,科龙电器设备厂的开拓员工之一。二十几年来,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厂为家,用心血和汗水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

许辉刚进厂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技工。虽然职位低微,但他却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质量上更是严格把关,不让一件有瑕疵的产品在他的手中产生。

作为一名技工人员,加班加点赶任务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由于客户要得急,公司命令员工必须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否则就要扣工资。接到任务后,很多同事都抱怨连天:

“又让加班,我快受不了了。”

“加班就加班吧,问题是又没有多少加班费,这种班加得太没劲!”

“本来也没有多少钱,完不成还扣工资,太过分了吧?”

听着大家的抱怨,许辉却没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工作。许辉这种毫无反应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许辉,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你不会是喜欢加班吧?”

“就事啊,每次你都这样,从没见你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太奇怪了!”

看着大家好奇的眼光,许辉幽默地笑着说道:“我又不是神仙,怎么会喜欢加班呢?”

但他转而又很严肃地说:“加班是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企业发展了,我们的腰包才会鼓起来。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嗯,许辉说得有道理!”听了他的话,大家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见大家心有所动,许辉趁机说道:“咱们有着抱怨的工夫,还不如多干点活呢,对吧?”

“对,对,赶紧去干活。”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众人纷纷回到工作岗位忙碌起来。

许辉就是这样,在工作上毫无怨言。别人干不了的活找到他,他一面手把手教,一边用心去掂量任务的数量。遇到时间短,任务重时,他总是担起重担,常常是几天几夜吃住在厂里,在技术和业务上为公司领导分忧,为一线员工承担生产任务。然而,他却从没有因此而计较过报酬和回报。

深度点拨:为别人打工,更是为了自己工作

《圣经》上说:“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站在君主面前,因为敬业的人才可以得救,敬业是通向天堂的通行证。”

一个随时以公司利益为重的人,必然是个敬业的人,也是一个不光为别人打工,同时更是为了自己而努力工作的人。当你在为公司努力工作时,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在此便划上了等号。

所以,成功的起点首先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名优秀的员工都应以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荣耀和欣慰。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做事是为了老板,是在为老板挣钱。反正是在为别人干活,能混就混,公司亏了也不用我承担。实际上,这样做对老板、对你自己都没有丝毫的好处。

事实证明,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阶梯。就算你以后更换了工作,从事不同的职业,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也必会为你带来强有力的帮助,你所从事的任何行业都会获得成功。

相关链接

科龙的企业文化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

1.“一个中心”: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经营。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孤立地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必须依附于、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2.“两个基本点”:对外以顾客为向导,对内以员工为向导。

以顾客为向导应该变成一种意识,根植在每个员工的心中,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处处为顾客着想的氛围。

以员工为向导提倡企业用对待顾客的态度对待员工,通过重视与肯定员工的价值与重要性,使员工满意,进而达到顾客满意。

3.“四项基本原则”(企业精神):开拓=发展才是硬道理;拼搏=不懈奋斗拼到底;求实=实事求是图进取;创新=以变应变襄胜举。

被别人说服是犯错的开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员工守则

1.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客户第一:关注客户的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

团队合作: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

拥抱变化:突破自我,迎接变化。

诚信:诚实正直,信守承诺。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的心态做非凡的事情。

2.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精彩点击:被别人说服是犯错的开始

员工典范:马云,特别坚持自己是对的

多年来,马云始终给人一种“特别坚持自己是对的”的狂人印象。而他的这种狂一方面来自曾经坚持对自己说Yes而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来自他被人说服而犯了非常可怕的错误。

2000年,高盛和软银投资的2000万美元到位,马云决心大干一场,阿里巴巴把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和韩国,并在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快速拓展业务。

但是管理的危机随即出现,他手下的那些世界级的精英都开始向马云灌输他们各自的理论和方法。阿里巴巴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的同事说技术是最重要的;而另一个坐镇香港总部、出身自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副总裁,则告诉马云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

都是精英的言论,都说得有道理,马云开始拿不定主意了。“50个聪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马云后来说。此时,才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已经变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

那本来就是纳斯达克草木皆兵的时代,而对于未来的发展,马云却无法拿定主意。阿里巴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马云不得不后悔当初对那些精英们的信任。

马云重新选择了相信自己。2000年底,阿里巴巴启动“回到中国”战略,随后全球大裁员。

多年后,有人评价马云的这次行动直接拯救了阿里巴巴。

马云对此也有过总结,如果此前,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道路,那么后果就不会那么糟糕。

深度点拨:盲从是失败的开端

法国有位叫约翰·法伯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称之为“毛毛虫实验”。

法伯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爬行,一连走了7天7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而这其中,只需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地改变其行走路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吃到松叶。

毛毛虫只是一味地盲从,一个跟着一个转圈圈,而没有一只摆脱原来的路线去走一条新路,最后只能死去。

现在我们的企业中存在着不少这样的“毛毛虫”员工,他们的思维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因为他们害怕失败,殊不知,盲从才是失败的真正开端。一味沿着别人踏过的路走下去,最终只能被企业淘汰,被市场淘汰。

在工作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与事物判断能力,对于相左的意见要仔细斟酌,不可盲目听从,更不可鲁莽行事。

相关链接

1995年从西雅图回来后,在美国朋友的协助下,马云开始为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建立网页。当时中国的网络连接方式是速度很慢的拨号上网,足足花了三个半小时才打开一半的网页。但是,马云相当自豪,因为他证明了互联网的存在。

于是,马云就要把Internet作为跳下去的“海”。而在朋友们的眼中,那不是海,而是个“坑”。

关于这个决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在决定辞职前的一个晚上,24个朋友坐在了马云的家中,马云对这些神情凝重的朋友宣布,他想去做Internet了,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不过,这次咨询的结果让马云有些失望,因为24人中有23个人说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

这样的场景可以给我们无数的想像空间:面对反对的声音,马云该如何决断?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马云没有听进朋友们的“逆耳忠言”,在朋友们大呼“傻到家了”的同时,马云更坚定了自己的行动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