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0665100000008

第8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4)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从动态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弗农的这一理论最初是为了解释美国对外贸易的失败。他认为,新产品一般首先出现在美国,这时新产品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它主要为了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而美国是一个高收入国家;其次它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节约劳动的过程,因为美国是一个劳动稀缺的国家。技术的变化一般是为了保存稀缺的生产要素。

弗农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要经过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弗农认为新产品最初总是出现在最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良好的教育条件与雄厚的科技力量可以充分提供企业创造发明所需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条件,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旨在鼓励创造发明。同时,由于新产品具有需求价格的弹性较低、收入弹性较高的特点,发达国家的社会要素积累与较高的社会购32买力,足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新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与经济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已经成熟,产品已经定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外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个时期,发达国家在向本国消费者提供这些产品的同时,还将大量出口到对这种产品产生需求的外围国家,或者在国外设分厂生产并销售新产品,或给国外生产者发放生产许可证。

第三阶段是标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技术和产品本身都已经标准化,即不仅在发达国家已经普及,而且已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消失。同时,新产品的要素密集性已经发生变化,即从知识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和非熟练劳动要素密集型转变,产品的生产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外围国家生产。随着生产的外移,发达国家贸易的方向也从原来的出口转变为进口。

四、战略贸易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考。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才是国际贸易的现实特征。某些产业存在显着的规模经济而且某些产业出现了若干可以控制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现实的国际市场不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

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必然对产业内其他企业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因而企业在决定其行动方案时,都会将其他厂商的反应考虑在内,这种考虑了竞争对手的行动方案称之为博弈。战略贸易理论将博弈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之中,并通过一些严密的模型表明,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和政府能够以一种主动的战略性方式行动,以达到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和国民财富的目的。

克鲁格曼的战略贸易理论可以表述为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即进口保护措施为本国企业提供了超过国外竞争者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将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了边际成本到产量再到边际成本的循环的因果关系链条。这种机制可以为本国企业带来不断增大的规模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使该国企业在所有市场扩大本国的销售量。克鲁格曼的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使人们对战略贸易理论发生作用的机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管理贸易理论

在贸易政策上,各国都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极易引起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和报复,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此时管理贸易理论应运而生。管理贸易理论主张一国政府应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同时,与贸易伙伴国签订贸易协定,约束其行为,缓和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管理贸易的实质是变相的、协调性的保护,它将贸易保护制度化、合法化,通过巧妙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来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这些贸易壁垒种类繁多,比如国际纺织品协会、国际商品协会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发达国家的进出口管制和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等都是管理贸易措施的具体反映。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管理贸易都被普遍运用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本章测试】

一、案例分析

1.阅读下述材料,并结合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来谈谈体会。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如果经济学理论可以选美的话,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一定会摘得桂冠。”的确,该理论令人信服地证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都会无一例外地增进本国福利;相反,任何限制自由贸易的做法都会损人利己。因此,没有谁会对开放贸易有所保留。崇尚自由贸易的主张由此成了这位“世界小姐”的主要受益者。

然而,世界似乎并没有像理论家那般地痴迷于她的优美,中国自身的遭遇是最直接的证明。从“入世”谈判到“入世”之辩(比如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我们一路走来,并不平坦。2005年以来,从纺织品“井喷”到温州鞋在俄罗斯被扣,“中国制造”在世界各个角落攻城拔寨的同时,也备受“围追堵截”。可见,即便在WTO框架下的后配额时代,国际贸易的自由天空也并不明朗。

那么,比较优势这样的“美”的逻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对于富裕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在增进福利的同时,也可能削弱其领先地位。我们知道,通过国际贸易,各国的要素收入有一种均等化的趋势,这是资源在世界范围优化配置的结果。换言之,自由市场经济类似于一种连通器——不存在任何壁垒的情况下,各国的人均收入会趋向一致。这表明,虽然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与交换可实现互利,但发展中国家将会在此过程中向发达国家靠齐(这是其中一个层面,从别的角度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总之,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仍将布满荆棘,要分享自由贸易的甜美果实,所需要的除了勇气和智慧外,还有时间。

2.阅读下述材料,用国际分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美国申请破产,而同时汽车零部件在发达国家以外的投资却日渐高涨?

美国德尔福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通用、福特、丰田、日产、雷诺、大众等全球最大汽车厂家都是它的客户。自从1999年被通用汽车剥离之后,虽然德尔福的营业额仍高达两三百亿美元,但伴随着近年美国汽车业的整体不景气,作为主要零部件商的德尔福及其在美国境内的38家子公司向纽约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养老金和医疗福利成本上升;二是其主要客户、前母公司——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下降。如果破产保护请求获得通过,德尔福将裁员、减薪,同时将关闭多处本土工厂(德尔福现在有25200名属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工人,根据UAW 的规定,工人每小时工资是65美元,即使是富裕工人也要得到95%的工资)。

另一方面,德尔福目前拥有176家全资工厂,分布在全球41个国家,经营状况普遍良好。最近一段时期,美国零部件企业突然在中国掀起一股投资热浪:伟世通先后收购了江浙的两家企业后,又合资成立了两家公司,使其在中国拥有的企业数目达到21家;美国天合集团与中国南方集团共同投资4.1亿元组建了南方天和底盘系统有限公司;美国APM 公司在山东胶州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青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据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预测,在10年之后,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将减少一半,仅剩下4000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零部件企业并没有绝望,它们正在把中国当作拯救其市场的“救星”。

二、自测题

1.判断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家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加强。

(3)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

(4)大卫·李嘉图主张按照“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

(5)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趋势下该国经济将在不久以后有可能完全由对外贸易构成。

(6)补偿贸易、对等贸易属于有形的世界市场。

2.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绝对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并简要说明其意义及局限性。

(4)试述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并简要说明其意义及局限性。

(5)简要说明近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状况。

4.分析

假设甲国生产一单位小麦需100天,棉花需90天;乙国生产一单位小麦需70天,棉花需80天;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全年劳动单位为20000天,棉花消费量为100单位,两国交换比例为1∶1。

试运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分析:

(1)分工前两国各获多少小麦、棉花?

(2)分工交换后两国从国际贸易中各获多少利益?

三、实训建议

1.搜索相关资料,分析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业、机电业、农业等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考察中国家电在世界市场的情况,比如欧盟、美国、东盟等,论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