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0665100000009

第9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服务贸易(1)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含义及影响因素,以及跨国公司、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掌握跨国公司的运营特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深入理解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贸的影响。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

一、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的界定与影响因素

1.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

国际资本是由国内资本转化而来的。资本,从本质上说,是无差异人类一般劳动成果的生成、凝结和节约。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没有本质的差别,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分开考察,而一国资本跨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整个世界资本就被分为一个个国家的国内资本和由国内资本“流出”部分组成的国际资本两部分。国内资本被局限于各个主权国家,而国际资本则聚集在若干个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香港、新加坡等。世界资本的流动分为三个领域:国内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转化,以及国际资本间的流动,即国际资本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流动。国内资本流动以信贷和财政收支两种方式进行,此外,证券直接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流转表现为银行资本输出入和产业资本的直接投资。国际资本间的流动主要表现为欧洲货币市场的资本移动。

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之间的流动规模和方向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经济发展程度。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高,长期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因而可以大规模地输出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相对不足,为了要快速发展经济,早日赶上发达国家,因而需要大量输入资本。

(2)国际收支状况。一般的,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需要资本项目输入来弥补;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顺差,需要资本项目输出来平衡。但也有例外,如果一个国家是追求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有经常项目的顺差,仍然需要利用外国资本填补国内资金的“缺口”,而外汇顺差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其他偿债基金的增加等。

(3)外汇管制状况。在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资本输出困难;在名义上取消外汇管制的国家,资本在国内、外流动自由。当今外汇管制在世界范围逐步放松的趋势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

(4)世界经济周期。在世界性经济高涨时期,投资活跃,发达国家加紧资本输出,同时发达国家间资本对流也增加;而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阶段,由于缺乏有利投资机会,发达国家间资本对流减少,“游资”增加。

(5)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之下,国际资本优先输入集团内部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而集团外国家得到资本的成本就会提高。

(6)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特别是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育完善,具有多种金融工具和投资手段,又有便利的投资场所的条件下,吸引外资流入的可能性就提高。

(7)国际经济的政治化影响。伴随苏联和东欧的经济转轨,西方国家对这些地区国家的贷款承诺上升。例如,俄罗斯每年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的贷款就多达50亿美元。

以上七类因素影响了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相互流转,影响了资本输出国对国际资本的供应和国际资本的最终流向。

2.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形式

国际资本,从其表现形式分为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银行金融资本,其中以金融资本为主。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分别为商品、技术和资金,国际资本流动就表现为商品输出(或输入)、技术转让(或引进)以及银行资本输出(或输入)三方面的内容。因为国际资本的实质是国内储蓄的“流出”,所以从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相互关系角度看,国际资本流动又可分为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相互转化和国际资本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移动两个方面。资本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移动表面上似乎与国内资本流动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世界资本运动中,国内资本流动是根本原因和动力,它带动了国际资本的移动,也决定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反过来,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对国内资本流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资本流动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纯的货币资本流动或称资产组合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和伴随着技术管理等的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间资本移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金融活动已从国际贸易活动的附属物变成其基础。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对外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通过政府、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使东道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与能力扩大,同时改善了直接投资的环境。

(2)对外援助改善了投资国的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有利于本国贸易的扩大,同时带动了本国的商品输出。

(3)出口信贷有益于出口厂商资金周转与进口商支付困难的解决,有益于国际贸易的扩大。

2.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替代作用

国际资本流动(这里指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的替代来源于一国企业拥有的比较优势。在具体选择是投资还是贸易时,一般有三种方式,以公式表述如下:假设C 代表投资国国内生产的正常成本,C′表示东道国生产的正常成本;M 代表投资国的出口销售成本(包括运输、保险和关税等);A 表示在国外经营的附加成本,D表示各种风险成本(包括泄露技术秘密、仿制等)。

公式一:当C+M< C′+A时,选择出口,因为出口比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在C+M<C′+D时,也选择出口,因为出口比转让许可有利。

公式二:当C′+A< C+M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因为它较出口有利;在C′+A<C′+D时,也要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因为它比转让许可有利。

公式三:当C′+D< C′+A时,转让出口,因为它比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在C′+D<C+M时,也要转让许可,因为它比出口有利。

在上述公式中,公式二的选择就体现出以直接投资代替出口的作用;公式三的选择,扩大了技术贸易。在公式二下,国家之间的贷款移动就形成了替代出口型资本流出、替代进口型资本流出、出口替代型资本流入和进口替代型资本流入。

(2)对外直接投资方向影响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转向发达国家与新兴的工业化地区,使得发达国家之间成为主要的贸易对象,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成为主要的贸易对象,世界市场进一步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集中。

(3)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起着优化和约束的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转向制造业、商业、金融业、保险业,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了以下变化:第一,国际服务业在迅速发展;第二,国际贸易中中间产品增多;第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第四,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商品的结构受到国际投资的严重约束。

(4)加强了投资者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垄断与渗透

首先,便于商业情报的搜集。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会更容易、准确、及时地获得当地市场的商业情报。这对于企业适时地采取生产和销售措施,改进产品的销售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和就地或在邻近地区销售商品,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这还可以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和爱好,缩短了交货期,并且易于提供销售服务和咨询。

再次,绕过各种贸易壁垒,使投资者和东道国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

最后,进入东道国家的贸易渠道。在国外投资设厂不仅可以进入当地市场销售渠道,而且可以利用当地对外贸易渠道扩大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5)变革贸易方式,使其多样化

传统的贸易方式是由商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介人。在国际贸易中则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的媒介,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战后,在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设置了自己的贸易机构或者建立自己的贸易子公司,专门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样便于了解市场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销售战略。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交换不需要外部贸易企业中介人。因此,贸易中间商、代理商的地位相对降低。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些贸易方式也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这些贸易方式主要有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和国际分包合同等业务。

(6)推动了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同时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因此产品的国际间自由移动对于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切身利益决定了跨国公司的贸易自由化态度。

(三)国际资本流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资本技术构成水平高的国家的替代出口型资本输出,会使出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以出口竞争品单位数表示的单位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交换价值下降。在国际交换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2)上述国家的进口替代型资本流出,会使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出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以出口竞争品单位数表示的单位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交换价值上升。在国际交换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使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3)资本技术构成水平低的国家的出口替代型资本流入,会使出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以出口竞争品单位数表示的单位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交换价值上升。在国际交换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使对外贸易条件改善。上述国家的进口替代型资本流入,会使进口产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出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以出口竞争品的单位数表示的单位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交换价值下降。在国际交换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使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技术高构成国家替代进口型资本流出和资本技术低构成国家出口替代型资本流入相结合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最有利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而资本技术高构成国家替代出口型资本流出与资本技术低构成国家进口替代型资本流入相结合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最不利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

(四)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世纪最后的20年中,中国是世界上吸纳国际资本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完全“自力更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为居全球第二位、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位的吸引外商投资国。截至2002年6月底,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5180个,合同外资7892.8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198.0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显着特点是FDI 是主要的引资形式,2001年中国的FDI 为468.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4%。而2001年至2006年,中国引用外资中的外商直接投资比例比重基本保持在95%左右。中国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FDI 目的国。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的引资奇迹”。

二、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或Multinationals)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或控制当地的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一个跨国公司应具备下述三个要素:

第一,跨国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经营形式,也不论其经营所涉及的领域。

第二,跨国公司的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尽管它的管理决策机构的设立主要以某国或某个地区为主。哪里有市场或资源,它就根据需要到那里投资建工厂;哪里有工厂,哪里就有市场。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决策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决定了工厂、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状况。

第三,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从研究与开发、原料开采、工业加工到批发、零售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被纳入它的经营范围。它是资本运作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个行业或再生产的某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