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12

第12章 手雷

接下来,赵昺开始安排每个人的任务。

造船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但修船现在是紧要关头,他先好言安慰鼓励了几句章船工,然后打发他领人去修船了。

赵昺回过头来,叫道:“大家都围过来。两位吕科长,你俩注意了,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好好研究一下。”

吕焕燃和吕烯燃两人一下没有反应过来这“吕科长”何许人也,愣了好大一会儿,看着赵昺盯着自己看,才想起来刚才自己已经升为“科长”之官了。他俩赶紧围过去,看赵昺拿出来的一张图纸。这是赵昺昨夜熬夜才完成的图纸,从那幅总图上一看,就认出是一架弩炮,旁边是一系列的分解图。只不过那些分解图上标的尺寸大家就愣了神了,但吕氏兄弟还是很快就从分解图上看出此种弩炮的妙处,两人看得是目不转睛。

马全看了半天,问道:“陛下,这鬼画符一般的东西是什么?”

小杜子一听,立刻大声斥责:“什么鬼画符,这是陛下亲自画出来的,大胆,你竟敢污蔑皇上?”

赵昺看着吓得跪下的马全,拍拍他的肩膀:“起来说话,朕不是下旨不允许你们行下跪之礼了吗?小杜子,你也别总是吓唬他们。他们可是我大宋的稀有人才呀。”赵昺心里想着,这几个如果放在后世,那都是高级工程师级别的人物,最起码也是高级技工,自己还得依靠他们制造兵器呢。“这些不是鬼画符,是阿拉伯数字和单位。”

赵昺一则懒得去一项一项的换算古代和自己熟悉的公制单位,二则,也是为了今后保密,所以,用了自己熟知的阿拉数字和公制单位。只是苦了这些古代的工匠大师们。但赵昺知道这些个大师级的工匠都是聪明之人,学习这几个数字和单位表示法,应该不是很难。他一转头,对着小杜子说道:“拿来!”

小杜子马上从身上的一个包里拿出一把尺子和几张纸来。

赵昺说道:“大家请看,这纸上有阿拉拍数字和汉语数字的对照表,还有公制单位和咱们的尺寸对照表。这把尺子是朕昨夜做成的,不算很精准,以后咱们还得重新精工制作,今天就先以这把尺为基准,大家去照着多做几把,以后就靠这个尺寸制作物件吧。”

这把尺子,是按宋尺和公尺的比例推算出来的,赵昺为制作这尺子,花了不少心思。接着赵昺亲自开讲,把阿拉数字和公制单位做了讲解,半个时辰后,大家都明白了,才停下嘴来。原来当老师也挺累人的,赵昺不由得替自己念书时的老师表示了一下同情之心。

其实,那架弩炮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弩炮。赵昺不要求它高大,只要求能发射出手榴弹至三百米就可以了。而且他做了改进,改成了重力发射,而且,重力臂上加了一组动滑轮,人工快速转动轮盘拉下重力臂,再加上棘轮装置,两个人就可以操作。只要固定在船头船尾,每船不需多,四架就足够了,然后轮流发射,每两分钟就可发射一次,增大了火力。其目的就是要发射赵昺“发明”的手榴弹,当然,这榴弹何许物也,古人不一定能懂,那就给起个能明白的名字:“手雷”。手雷,这才是今天赵昺的重点。

等讲解明白后,打发走了吕氏兄弟,赵昺把孙照和马全叫过来,又指导了一下手雷的制造要求和尺寸,其实就是缩小版的霹雳火球形状。两人一听就明白了赵昺的要求,只是这东西赵昺要求多制作,越多越好。马全和孙照马上出去召集铁匠们研究去了。

最后留下了李有:“李科长,朕独留下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有对这个“科长”还是有点不习惯,但知道皇上在问自己,立即严肃起来:“小臣不知陛下旨意。”

“朕今天和你说的话,非同小可,你就是拚了性命也不能泄露半句于外人,就是连你家亲爹妈也不能说。懂吗?”赵昺满脸的严肃,“总之,朕今日对你所说之事,关乎到国家存亡之事,关乎到成千上万个人的生死。朕要你记住,此事,除朕之外,今天之事不能传入第二人耳中。”

李有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就吓呆了,不顾一切地跪在赵昺的面前:“小民绝对忠心于陛下,对陛下情愿以死相报,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其实,赵昺要告诉李有的就是后世的**。宋时的**里,虽也有了后世**的三种主要成份,但比例不对,硝量过少,而且里面还加入了其它一些无用的东西,所以,爆炸威力严重不足。赵昺作为一个特种兵,对各种火药的和**过程可以说太熟了。当赵昺把写有**的最佳配方及制作颗粒火药的方法的一张纸交给了李有,并让他记熟后,再点火烧掉。

其实现在蒙古人自攻占金国后,就知道了火药的制作,但他们的火药威力比起后世的火药威力,那简直就没法比。而赵昺给李有的火药配方,那可是后世研究出来的最佳配方。

赵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造一批手雷,可以用在近距离作战时,点燃了扔到敌人堆里,造成大面积杀伤效果。当然,也可以造略大些的,用弩炮或床弩发射出去,攻击距离更远。现在宋军和元军的交战主要是海战,而海战除了远距离攻击,主要是近战,就是靠帮后跳到对方船上撕杀。这时,弩炮就可以远距离投送大个的“手雷”,而近战时,直接把小型的手雷投掷到敌方的船上,那效果一定是震撼人心的。当然了,守城时,这手雷也是防守的绝佳利器。

赵昺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发别的武器,现在趁着元军的船队刚刚损失过大,没有力量向宋军发起反击,短短的时间里,他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他计划着,等在海南岛站稳了脚步,再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研发一些适合古代作战的大利器,到时,反攻大陆,把蒙古人赶回草原上,那就容易得多了。

手雷的制作放在了第一位,李有在赵昺的指导下,对硝进行提纯,然后,按配方比例制成火药,再结合孙照带领众匠师铸成的弹体,配合马全,最后组装成一批成形的手雷。只是可惜宋军的铁料本就不多,赵昺只好把破损而无法修补的兵器拿来,重新回炉打造手雷。

这段时间里,赵昺一边等待着海南岛上张世杰的消息,一边指示苏景瞻从军中挑选一些身高力大的兵士,亲自指导着他们训练投掷手雷。而朝堂上的事都交给了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操心。本来朝堂上的事,他就不明白,也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苏景瞻,苏刘义的儿子。这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当下又坐到了尚书的位置上,也可以说年轻有为。当然了,因为他年轻,所以,赵昺更愿意让他来做自己的助手。年轻人还是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自从苏景瞻亲自试投了两颗手雷后,被手雷的爆炸威力深深的惊呆了,从此以后,他就开始琢磨着手雷在各种战斗过程的使用方法,不想,从此以后,大宋军中诞生出个手雷使用专家来。

没几天,吕氏两兄弟严格按照赵昺的要求,造出一大批弩炮的标准件来。反正岛上也不缺树木,再说,还有那么多的破船可以拆了用,那造船的可都是极好的木头。接着他们在战船上试验性地安装了弩炮,每船安装四门。弩炮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基座上,便于全方位地向敌人发射。而吕烯燃更是在弩炮的间隙中加装了床弩。床弩上也做了些改进,加装了手摇转轮和棘轮机构,手摇转轮转动时,拉动动滑轮组,上弦虽说慢了点,可是节省了人力。棘轮锁定弩弦,装好弩箭后,用力砸下机括,弩箭就可以发射了。只不过吕烯燃在弩箭上加装了手雷,那弩箭往往发射出去后能稳稳地插在敌船上,手雷爆炸的效果更大。而且弩箭相比弩炮,射击精准度更高。

当试射弩炮时,赵昺更是亲自指导,教给这些炮手们如何瞄准,如何利用增减配重块控制投射距离。只是那大个“手雷”爆炸后的动静更为夸张。苏景瞻看过弩炮试射后,沉思了一会儿,对赵昺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弩炮虽与手雷相近,但投掷方式和弹体大小都不同,而且响声和威力更大。臣以为应和手雷有所区别,不如唤着震天雷,如何?”

赵昺一听,想都不想,马上就答应下来了。本来嘛,反正这东西都是初级阶段的武器,你爱叫啥就叫啥。等将来,造出威力更大的家伙来,有让你惊喜的时候。

赵昺有时间就会往那个所谓的“大宋兵器研发所”跑,当看到制造各类东西的效率不高时,马上传来宫勇,让他召集大家开会。在会上,赵昺又详细讲解了“流水线”原理。这样一来,各部门的制作效率大大提高。

赵昺天天和一帮子匠师们混在一起,引起了文天祥和陆秀夫的不满。文天祥更是瞒怨陆秀夫没把学生教导好。陆秀夫没有办法,只好找到了赵昺:“陛下,你不能每天不理朝政,只注重那些奇技淫巧。况且陛下天天和那些低浅的匠人混在一起,有**份,有失国体。陛下还应该多读圣贤之书,打点朝政,引领群臣,以振兴朝纲。”

不想赵昺一句话就项了回去:“朕只是一小孩,全然不懂朝政。况且,朝庭养活着这许多大臣何用?不就是帮朕管理国家吗?”

看着陆秀夫一时无话可说,赵昺又补了几句:“再说了,朕现在发明创造,也是为了挽救大宋。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更加先进的武器,才能更易战胜敌人,也能更大限度地减少我方将士的损失。咱们现在人可是不多呀。你怎么能说是奇技淫巧呢?没有这些工匠们,谁还能造出保护大宋的利器来?怎么能说是他们下贱呢?老师,您这不是连朕也骂上了?”

陆秀夫自背了赵昺投海后,总觉得在赵昺面前理亏几分,现在让赵昺这么一说,更是再也无话可说了。

好在过了十几天,张世杰终于派人送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