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95

第95章 机制改革

江宗杰带来的消息还没有让朝中的各大佬们完全消化掉,不想,几天后就又发生了一件让赵昺大发雷霆的事件。

因为有了底火的技术后,赵昺已经逐步停产前装遂发枪的制造,大力研发后装式滑膛枪,而林大虎搞的**,经赵昺的改进设计后,已开始批量生产。因为做为特种兵,他可是知道这种短筒猎枪,虽说大规模野战时射程有限,使不上劲,但以后的丛林战、巷战和骑兵作战,威力还是很大的。

可就这遂发枪,在当今的世界上也是超前的先进技术,赵昺就是不再扩大生产,也不愿意让这种“落后”技术流传出去。但偏偏他担心什么,就能发生些什么。

军科院的保卫处守卫,一天偶然发现一技工傍晚下班时,出大门神情有些不对,而且走路一侧肩膀歪斜。

作为一个具有同情心和关心职工的门卫,他出于好意,就主动上前问他哪里不舒服,需要不需要找医生之类。不想,这技工一时慌乱,赶紧正了身子说自己没事。但门卫的是个好心人,就让他立在一旁,向队长请示。却不想此技工却慌乱跑走了。门卫一看技工跑了,正莫名其妙,又觉不对劲,就追赶过去,拉他回来寻问。这一下问题出来了。那技工立了一小会,肩膀歪斜在一边。门卫气他逃跑,就呵斥他站直了。不想,一会儿功夫,那人肩膀又歪斜在一边。门卫奇怪,上前去扶他,不想就摸到了他身体胳膊与腰之间的硬物,一搜却是近四十斤的铜块。

这本来只是当成一件普通的偷盗事件处理,但保卫处前往此人家中起别的脏物时,搜查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件密匣,里面装着许多图纸。出于保密工作,保卫处队长当然不认识图纸画着的是遂发枪的各零件图,但其中一幅图上的大圆筒的东西,还是让他感到是火炮的样子。出于负责任的态度,这些东西都上交上去,一下让整个军科院震动,那可是遂发枪和火炮参数图呀。

也难怪此人被发现。这个技工被蒙元间谍买通后,随流民进入海南岛,并凭着技术招进军科院,费劲力气,半年多才慢慢把这些东西搞到手,正准备合适的时候交付给潜伏在海海岛的蒙元间谍。只是蒙元对间谍也太小气了,活动经费几乎没有多少。为了贴补生活,这技工也是贪财,就把平时偷到的铜块集攒下来,到一定时候,就带出厂区。只不过,这次门卫的好心才无意发现了这件事。

最机密的东西就这样容易被盗走,赵昺勃然大怒,下令严查,把个军科院重要部门的相关人员挨着过了一遍。虽说那潜伏的蒙元间谍被抓获,还捎带多抓了几名,但宫勇还是被降职一级,留职戴罪立功,以观后效。而保卫处的队长即便破获间谍有功,也被一撸到底。反而那门卫因功升为队长。

赵昺正为这事生气之时,《大宋时报》又出了问题。一篇新闻竟然把福建独立师近期以来北进的计划路线和战略部署的军事行动,也以新闻的形式登载出来。吓得赵昺赶紧派人北渡福建,下令陈吊眼取消此次行动,但为时已晚,陈吊眼已领兵出发。送信人紧追慢赶,陈吊眼还是吃了一亏,被打了个埋伏。好在火炮开路,损失了一些人马,不至于全军覆没。

第二天的朝会上,赵昺的脸上从来没有这样的难看过,借着自己是小孩子,当着大臣的面摔了一个瓷茶杯,吓得听政的杨太后脸色都变了。

“前几日刚刚发生了军科院机密泄密案,这波浪还没有平静下来,这又来个军事情报泄露案。如此的千疮百孔,防不胜防,我大宋还有何机密可言?查清楚了吗?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邓光荐出列低声说道:“启禀陛下,查清了。这报纸撰文作者想一鸣惊人,就宴请了总参部的一个文职人员,席中打探朝中消息,这文职人员酒后吐露了这次军事行动之事。”

赵昺气得拿眼瞪着邓光荐:“邓部长,朕让你主管教育,兼管报纸舆论导向,作为我大宋喉舌,可不是替敌人泄漏情报的。这就是你的失职了。”

邓光荐赶紧说道:“臣罪过,望陛下恕臣不查之罪。不过,臣以把那个作者清退了。陛下息怒,此等小事不值得陛下生气,有恐伤龙体呀。”

赵昺一听,两眼瞪得巨大,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邓部长,你认为这是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呀。关乎国家安危,事无巨细。你知道这次因军情泄漏,前线死了多少将士?泄漏军情是通敌之罪,你知道吗?你这教育部长如果就这样去教育学生,那可真是我大宋的悲哀!你这部长还能不能干得了?”

文天祥一看赵昺连这样的气话都说出来了,马上出列奏道:“陛下,邓部长也是一时的糊涂才说出这样的话的,请陛下恕邓部长言论不当之罪。”他看了一邓光荐,他两可是好朋友,不替他说话替谁说。“其实,过错已发生,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邓部长以后也要诚心负责,别再有此事发生。陛下也息怒,总之此事影响不大,还可弥补。”

赵昺一听文天祥的话,脸色更阴了:“文丞相,你可记得你如何王岭坡落难吗?就是因为有叛徒出卖情报才如此。泄漏军情,此为大罪呀。众位还记得靖康之耻?金兵第一次围困开封,姚平仲夜袭金营,兵马未动,京城里已是传得沸沸扬扬,敌军早知我军行动,以至于姚平仲出城战败未归,使我大宋元气大伤。难道以后朕的各项战略计划都要告知全天下知道,以待敌军有所准备,再打败我军,生擒朕于敌手?”

赵昺大约气糊涂了,这些个朝中大佬们的保密意识也太差了吧?怪不得自从临安逃出,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平时,赵昺就是有想法,就是要强势,也要耍个赖让大家没有办法,只能随着他。可今天,一点面子都不给,只是大声在台上大叫,一时让大家好不适应。

陆秀夫终于出场了:“陛下,龙体要紧呀,别气坏了身子。既然事已发生,只要把相关人员撤其职,严查下去,以后严防此类事情发生就可以了。”

“老师呀,你以为这样轻描淡写地处理一下,以后就能防止朝中泄密了?朕刚才说过了,泄漏军情,如同叛国。这叛国之罪,罪加一等。朕不想此类事再发生,就把那泄密者法办了吧。”

此时,一个御史大臣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所奏。太祖有言,不杀士大夫。此臣虽罪不可赦,然此臣亦为进士出身,杀此人这有违太祖遗训。”

赵昺胸脯一鼓一鼓的,但还是强压下怒火问道:“这位大臣面生的很,你叫什么?”

一个皇底竟然寻问一位朝中御史姓名,这可是对大臣最不尊重的事了。但赵昺就是不认识,有什么办法?平时,赵昺对朝事不感兴趣,而古代的那些个官名又复杂多变,他哪里能搞清什么是什么?过去,都靠着小杜子站在身边,还能悄声告诉他。可现在小杜子只能站在台下,还得站在远远的地方,哪里能站在龙椅旁边?赵昺也是气极了,见个叫不上名字来的人,只好问道,也没有想的过多。

“臣御史台监察御史吴道和。”说完跪下重重嗑个头,脸涨得通红,也是气极了跪在台下,抬头说道,“陛下现在气极,连臣职名都记不清楚,不宜判断,望陛下收回所言。”

赵昺一听,而反笑了:“吴御史说的对,朕气极了,反而忘了御史职名。不过,朕就是再生气,也知道叛国之罪必死无赦。大家记住,朕最恨的就是投敌叛国之汉奸。此人罪不可恕,杀了以慰在天将士之灵。”

吴道和再说道:“望陛下收会成命,士大夫不可杀呀。”

赵昺反而笑得更动人了:“是吗?土大夫不可杀,是不是留梦炎也不可杀?这种忘宗数典,卖国求荣之辈,难道还要朕留下来养活着给大家做示范?你不是说士大夫不可杀吗?一进士只是为了吃一顿饭就能无所顾及的泄漏朝中机密,这进士也太不值钱了吧?各位大臣,以后这社交事宜还请注意言行吧,别只是为了吃喝玩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赵昺想了想又补充道:“似乎这进士也是皇帝封的吧?那朕今天就撤了此人的进土封号,降为平民。这样,不杀士了,总可以了吧?来人,抓捕此人,就地斩杀,弃市示众。以后再有泄我军情及机密者,杀无赦!”

底下的大臣看着平时一个可爱的孩子动了杀机,也真显得可怕,都低着头不说话,更有那些常去饭店里吃喝花酒的人,动不动就拿朝中议事内容做为显摆的人,更是内心震惊。

赵昺看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宣布道:“看来我朝这情报工作实在是不行,上次蒙元造炮船,都几个月了才传回来,这次间谍案和泄密案,说明我朝要注重情报部门的工作了。朕觉得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的情报部门,外带新闻管理,也要有新的职能部门掌管。还有,现在我大宋的农业、工业、商业、科技等诸项事业发过迅速,许多政府管理机构却落后滞后,看来也要动一动、改一改了。诸位臣工,这两天大家就商议一下,拿个章程出来,三天后朝会上,咱们要好好讨论一下这大宋的机制改革问题了。好,散朝吧。”

赵昺说完,头也不回地往后走去,看得一众大臣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都不知该如何应对。还是杨太后回过神来,赶紧站起来宣布散朝,这些大臣们才议论纷纷地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