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19

第19章 糕点果子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乡下也只有冬季最清闲,上坟请祖仪式都格外庄重。

关于上坟请祖的时间,通州都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清晨请祖。

所以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在这个时间都亮起了灯火,在准备祭祀用的祭品。

---------半个时辰后。

糯米已经蒸好了,从蒸笼里将包着糯米的白布提起来。

然后将糯米倒在洗干净的舂臼里面。

这个舂臼平日是用来舂米的,韩家也只有每年秋季和年节时,才用这个舂臼。

韩敬忠已经带着两个儿子开始准备将糯米打成黏乎的膏状,做成的食物叫“年糕”。

韩敬忠力气最大,负责头舂,要将散乱的糯米舂成膏形,头舂最是重要。

然后韩文昌负责第二舂,韩武峰力气也大,负责收尾。

将糯米打成膏状,也是用的舂米的木杵。

韩敬忠穿着麻布单衣,将袖子捋到胳膊上,开始舂打,一锤一杵地开始敲打。

在敲打时,压痕应与初痕相交,将糯米打实成团。

半刻钟后,韩敬忠打得满头大汗、气踹吁吁。

打糯米糕真的是一件体力活,然后韩文昌又接着打。

别看他长得精瘦,力气也不小,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韩武峰收尾,全身力气使了大半,直至糯米搅不动了,然后将糯米打成了又粘又软的糯米膏。

最后将米膏放在木盆里压实,冷却后切成方形小块,撒上白糖和炒熟的芝麻,就是美味的年糕了,祭祖必备糕点。

韩家父子在院子里打年糕时,张氏已经领着哑麽做枣糕了。

枣糕做法很简单,只需要用红糖、红枣、面粉、还有昨日的磨好的米浆,就能做出喜庆又好吃的枣糕。

先将红枣煮得七分烂,去核捣烂成枣泥,放到已经沥干水的米浆层里,再加入一粗碗白面。

接下来就是和面,边和面时还要一边加入红糖水。

哑麽力气大,将面团揉得光滑均匀,这样做出来的枣糕口感均匀。

最后将大面团直接上笼蒸两刻钟。

蒸枣糕时,李氏将昨晚发好的面也端了过来,三个妇人开始围着发面做馒头。

蒸笼有两屉,蒸枣糕只占了下面那屉,还可以将馒头放在上面那屉一起蒸,节约柴火。

年节蒸馒头要比平日吃食随意些,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

张氏和李氏来自绥州,哑麽来自西戎,做的馒头各有不同,用洗净的剪刀剪出各种花样。

李氏手巧,绞了繁杂精美的馒头花,以及兔子、鱼儿、小猪、鸡鸭等各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张氏做了寿桃、柿子、橘子等水果模样,也惟妙惟肖。

哑麽做的是很有西戎风情的馒头,简单的四方形、牛羊马等,粗犷大方。

将馒头和枣糕都上笼蒸后,又开始剁猪肉准备米肉丸子。

李氏从橱柜里取了一些昨日买回来的瘦肉,准备剁肉。

张氏看见了,赶紧制止,这种粗活,怎么能让媳妇来。

张氏将刚洗了的手在身上的围裙上一擦,站在门边,大喊“昌哥儿”。

韩文昌刚帮着祖父摆好香案,听见祖母叫自己,立马小跑过来。

因为打了年糕,韩文昌穿得比较单薄。

张氏看见后,心疼得很,立马跑到堂屋里,把爷几个脱下的夹袄拿出来,分别让他们穿上。

还亲手给韩文昌把衣襟理好,一边吩咐道让他去厨房剁肉。

韩文昌刚刚还在感动还是祖母最疼自己,听到这句话后就猜到了缘由,原来祖母是想让自己帮娘做活计。

哎,这个家现在最没有地位的就是自己和二弟了,全家人都疼爱娘亲和小妹去了,他们俩就是苦力。

自从娘生了小妹后,在家的地位蹭蹭直上,自己和二弟就呼呼直下,还好自己经常温书逃脱,都不知道二弟是怎么过来的。

虽然心里有小抱怨,韩文昌还是很麻利地把肉剁成泥,他可是尊老爱幼的好榜样,要给二弟带好头。

其实他多虑了,韩武峰比他还惨,现在在外面劈柴。

因为今天蒸着煮那的,耗了不少木柴,明天除夕还有用很多木柴,便被韩父拉去劈柴了。

韩父出了内院,就带着大黄,收拾着捕鱼工具,出门去宁川河里捞鱼去了。

最近几天天气都不错,地上只有薄薄一层雪,很适合过节时,娃娃们出来玩耍。

当然,宁川河里还是冰封的,需要用凿子把冰层破个洞,然后才能钓鱼。

韩父到的时候,宁川河边已经有不少大老爷们儿和小孩子了。

都聚精会神地守着自家凿的鱼洞,等着鱼儿上钩。

一个时辰后,众人都有所收获,开始陆陆续续地收拾渔具,凿子、钓鱼竿、木桶、小木凳,晃悠悠地回家去。

这是一个叫做“年年有鱼(余)”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那天,祭祖之前,宁川村的村民都要去河里钓鱼。

他们坚信只要这天钓着鱼,来年家里就能有好收成,有剩余的粮食和银钱。

韩敬忠运气不错,钓到了两条大鲤鱼,还有几条三指大的鲫鱼。

李四家的三个儿子见了都恭贺道:“明年科考,昌少爷一定能高中,鲤鱼跃龙门。”

韩敬忠听了心中十分欢喜,开怀大笑,也给他们说了一番恭贺的话。

李家三兄弟连忙道谢,在他们心里,韩敬忠永远是他们的姑爷,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回去的路上,韩父也在思考韩家将来的出路。

虽然他不想再走仕途了,可是这个家始终还是得有人撑起来,不做武将,捞个文官做也不错。

何况昌哥儿是长子,本就应该担负着养家立业的重任。

回到家后,韩敬忠将自己钓到的鱼交给张氏处理,张氏瞧见两条大鲤鱼,也很欣喜,断言道明年家有两大喜事,希望都发生在昌哥儿身上。

第一喜,就是希望昌哥儿明年童生试能高中。

第二喜,就是希望昌哥儿明年就能成家,为韩家延续香火。

本来韩文昌年满十二岁时,就能参加童生试了,但他十二岁那年,韩家遭遇变故,举家迁移,错过了南楚前朝三年才一次的科举考试。

泰和二十九年,北楚大胜,统一南北,建立大楚王朝,号称为楚皇,延续国号泰和。

大楚建立后,楚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就有改革科举制度,吸纳人才。

如今,大楚的科考分为四个阶段: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其中最基础的童生试又分三个阶段。

第一,县试:在各县举行,由知县主持,每年二月连考五场,通过后再进行府试。

第二,府试:由学府官员主持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府试便可以称为童生。(注:每个高等学府都是由朝廷礼部管辖,学府内都有朝廷官员。)

第三,院试: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在七月举行,连考三场,考取者称为生员即秀才。

西南边境,只有通州城有高等学府,韩文昌的府试和院试都得去通州参加。

童生试里的院试因为在夏季,又称为夏试,和乡试里的“秋试”同义。

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的合格者,叫做科生员,合格后分别往县学、府学、州学学习。

其中,一些特别优秀的生员会被选拔出来,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为监生,继续深造。

当然,这些都是极少数的,里面的成员大多都是高官富商子弟。

平民百姓家的子弟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考试。

毕竟,一没权,二没钱,只有家中老娘**纺线织布绣花把你供。

考(烤)完了就熬过了,要么称为高干,要么直接干焦黑糊,一生都毁在科考上,称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

韩文昌如今的学问,连作为举人的外祖父都赞不绝口,称赞其天资聪颖,童生试必能一举高中,平日教导更是尽心尽力。

那两条鲤鱼当场被杀了一条全鱼红烧,留了一条,留着明日除夕盛宴吃。

除了年糕、枣糕、馒头,还准备了炸玉米饼、葱油饼、南瓜饼、红豆糕、芸豆饼等。

这些都是素食,祭祖也不能少了荤食和美酒。

韩家的荤食有:整只卤鸡、全卤鸭、黄亮的猪头肉、红烧全鱼,十分丰盛。

所有的祭品备好后,已经巳时两刻,韩家已经开始祭祖。

韩老太爷领着韩家众人,庄严地站在院子里的祭台香案前,一丝不苟地完成所有祭祖以及祭天地的步骤。

每一步都是极其严肃认真地完成,里面饱含着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半个时辰后,祭祖仪式总算完成了。

祭祀祖先后,接着要在祖先牌位前,摆上香案,果品糕点,一直到大年初一。

香案上摆着耐放的糕点,鲜果只有橙子,干果有柿子饼、大红枣子、花生瓜子等。

所有的祭祀上香都完成后,开始准备丰盛的团年饭。

腊月二十九的中午,同宗同胞的都会聚集在一起吃团年饭。

像宁川村的韩氏一族就是在祠堂外面摆席,族人都要带着自家的蛋禽肉类、蔬菜腌菜等,去祠堂外露天做饭、摆席。

这种团年饭有团结族人,交流感情的作用。

--------------失策了,居然没能熬到幺女出场,下章必定出来。。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