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20

第20章 韩氏一族

韩大力使唤韩三力家的二子,也就是他的侄子来请了韩敬忠一家。

韩敬忠觉得在宁川村应该和韩氏一族处好关系,虽然不是同族,好歹也是同姓,又和里正韩大力家是远亲。

便代表韩家去参加韩式一族的团年饭。

韩式一族发展到如今已经有六代人,韩大力是第三代的大爷,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在韩老太爷面前都担得上一声老大哥。

韩敬忠对这些叔辈婶婆们都很是尊敬。

韩大力一辈只有他们三个兄弟,韩大力,韩二力、韩三力,还有两个姑娘是嫁到外村的,一共五个兄妹姐弟。

韩氏一族第四代子女众多。

韩大力家就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劳动力多。

韩二力家也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在宁川村也算得上子女繁多的了。

韩三力的婆姨是杀猪屠户家的女儿,生得腰肥膀圆,丰ru肥臀,十六岁嫁于韩三力,一口气给他生了九个娃,六个男娃,三个女娃。

因此,韩氏一族第四代人十分兴旺,共计二十二个子女,连兄弟也排到了十三位。

要是听到村子里有喊十三叔、十二叔,定是韩氏一族的人。

韩家第五代也很兴旺,虽然不及第四代,也比寻常人家人丁旺盛。

如此一来,当发展到第六代时,韩氏一族已经是宁川村的大族了,占了村子的大半人口。

韩大力和两个兄弟都还在世,家里并没分家,尤其是韩三力家,房子都是成圈成排的,整个院子都占了两三亩地。

韩大力和韩二力两家还稍有家底,都有二十多亩田地,加上农闲时间去镇里找些活干,养活一家老小还算轻松。

韩三力家人多地少,又没分家,口角之争是便饭,偷懒的事也常常发生。

但乡下人都喜欢几代同堂的大院生活,老人都喜欢看到儿孙满堂的日子,当当家老人(男)还在的时候是不会分家的。

像胡家,尽管糟心事那么多,胡正严那紧巴巴的小老头也不会主持分家。

虽然有的时候韩大力作为里正,也会尽量给老三家一些后门。

可是在不住人懒啊,老三两口子倒是勤快人,但儿子多了,媳妇子也多,媳妇子多起来麻烦事自然不少。

那些媳妇子天天偷懒,干活就磨洋工,只等着混到桌上的那口饭吃。

由于家里人多又穷,韩老三家媳妇子做的针黹钱也要交,现在几个媳妇子都不做针线活补贴家用了。

韩三力要年轻些,现在才四十多岁,孙子还没有到娶妻的年纪,要不然矛盾冲突更深。

韩敬忠提着两斤肥肉、一斤瘦肉、鸡蛋若干,跟着韩老三家的二子来到了韩家祠堂外。

在宁川村,这幅场面也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媳妇婆子忙着洗菜切肉,男人们吆喝着摆桌子碗筷,小孩子们四处乱跑,欢声笑语,闻着肉香口水吸溜。

男人们前几日就将石板灶头备好了,有新做的,也有将就往年只补了黄泥的。

韩父代表韩家出门后,韩家并没有冷清多少。

李氏将幺女抱出来,放在厅堂,让几个老人逗乐着。

她则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哑麽在厨房里忙活,准备团年饭。

今日中午李家过来团年,大初二的时候李氏又要带着一家人过去团年。

别人家的媳妇初二回娘家或许还会选择小住几天,来逃避家中繁多的家务事,趁年节休息几天。

但李氏不用小住,娘家就在隔壁,还这么近,踩着青石板路,蹬蹬几下就过去了。

何况如今,几乎天天都能见到爹娘,她倒是没有那些媳妇子那么想娘家。

今日的午饭,甚是丰富,但很简便,都不用再做什么。

卤鸡砍成了小块直接端上桌做开胃凉菜,晶莹剔透的米肉丸子,卤鸭砍成块和豆角红烧了,还有那条红烧鲤鱼,热一下就直接端上了桌。

主食就是那些花样馒头,还有年糕。

上了年纪的人不能多吃年糕,李氏还特意做了一大锅蛋花汤,用来给公婆和爹娘下馒头吃。

蘸着辣酱,喝着蛋花汤,时不时夹些丰盛美味的肉菜,年味十足。

在李氏备饭食的期间,为了逗韩乐笑,几位老人可是下足了本钱。

张氏给了韩乐一个小鱼馒头,徐氏见了,也舀了一个小猪馒头给她。

韩乐一手拿着小鱼,一手抓着小猪,无齿地笑了下,把俩老姐妹逗得笑不拢嘴。

韩老太爷拿了一个黄澄澄的金稞子,在幺女眼前晃来晃去,希望能引起注意力。

这可是他的私房钱啊,要是能博孙女一笑,让他拿上百颗金稞子他都愿意。

李老爷子在一旁笑骂道:“你这个老不休,还用这些黄白之物去蒙乐乐的眼,她定是不会要的。”

他的话音刚落,韩乐或许是出于厌烦眼前的影子,直接伸出胖手爪子将晃得眼花的金黄色东西夺了过来。

一副受了欺负很气愤的小模样,把韩老太爷逗得哈哈大笑。

当然,韩乐的表情并没有那么丰富,只是一点点婴儿的好奇心,被韩老太爷无限放大加联想了。

李老爷子见了如此场景,默默在心中鄙视了老兄弟一番。

然后,迅速地从长袍上取下一个压袍子的青竹玉佩,提着挂玉佩的浅色绳子放在外孙女面前,讨好地笑着逗她。

文人间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

如今,李老爷子将自己佩戴多年的青竹玉佩,都取下来逗弄外孙女开心,可见是疼到骨子里了。

小韩乐或许感觉自己刚刚抓到金锞子,众人笑得很开心,便再次伸出胖爪子来抓眼前的绿色玩意。

那两个动物馒头,早被丢到了一边。

傻傻地盯着青竹玉佩和金锞子,漆黑的眼珠子一动不动地,一副财迷样。

直把几个老人笑得仰头捂嘴,乐乐是个聪明活泼的,这成长的十多年,一定特别有趣。

中午吃完团年饭后,李氏打算把青竹玉佩还与父亲。

却被父亲呵道“送给自己外孙女的哪能再拿回来”,甩甩袖子,和老妻一起回李家院子准备明日的除夕宴了。

把李氏郁得:“得,幺女出生后,我在爹娘心中的地位已经排她后面了。”

虽然有些“嫉妒”自家幺女,李氏还是取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帮她把今日得到的金锞子和青竹玉佩装好,留着作她日后的零花或是私房。

她的两个哥哥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他们两个就没这么讨喜了,还是襁褓婴儿就收了这么多好东西。

另一边在韩家宗祠平坝里吃团年饭的韩敬忠,已经喝得微醺。

席间,他看见韩三力家的糟心事,还搂着韩老三的肩膀苦口婆心劝导一番。

劝导内容在韩三力这个乡下人看来,那是十分惊世骇俗的。

原话是这样的:

韩敬忠已经微醉,加之当过偏将,脾性豪放,大起胆子对韩三力劝道:“三叔啊,我叫您一声三叔,是尊敬您的,侄子在这里说一番话,您要是觉得行,就多考虑下,要是不行,您就当我放了屁,哈哈。”

说着他不禁大笑起来,引来周围众人目光,韩三力连忙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吃席。

笑过之后,他又接着说道:“三叔,您看啊,您家里那么多儿子媳妇,将来一定子孙繁多,可是羡煞我们村尾韩家啊。”

韩氏一族大多住在村头,被称为村头韩家。

韩家在村尾,被称为村尾韩家,便于区分。

韩敬忠的话让韩老三心情爽朗,开心之情跃于脸上。

可是接下来的话,让他的脸立马就沉下去了。

韩敬忠语气难得庄肃道:“三叔,这人的心思是活的,与其一大家人跟着您们二老一起吃大锅饭,推来推去使懒。不如提前分家,让他们自己去过日子,体会下当家过日子是否轻松快活。以后他们过得咋样就和您们无关了,您们跟着长子过日子,让他们一年到头给些粮食银钱就行,也不至于让一大家子跟着穷死饿死啊。”

韩敬忠说完一大段话后,意味深长地盯着韩老三瞧了一会儿。

然后和韩大力打着哈哈,说了一番话后,摇摇摆摆地往村尾韩家去了。

韩大力不放心,又让自家四儿把韩敬忠这个侄子送回去。

当年村子里衙门里的军爷来村子里征兵时,他家长子去西南边境服役,如果不是韩敬忠的照抚,长子早就死在了战场上。

那时,南楚和西戎战乱不断,直到大楚建立后,才平息了这历经几十年的大小战乱,他们宁川村才得以几日安宁生活。

以前的日子,哪天不是担心这,忧心那,不是征兵,就是交赋税。

去年才开始过着舒心日子,下田种地也更有劲了。

韩老三在韩敬忠离席后,捋了捋半新旧的棉衣袖子,哼哼几下,黑着脸回了家。

回去的路上,他想到韩敬忠说的话,越发觉得颇有道理。

话糙理不糙,虽然他说的难听,也确实有道理。

自从几个儿子都娶媳妇后,家里越来越乱,再等两年,孙子孙女们也要办亲事了,他和老婆子哪来的银钱给他们办事,分家还是可以考虑下。

想了许久,头有些晕,韩老三蜷在堂屋炕上,搭着补了几个补丁的旧棉被,酣睡一会儿。

约莫未时,韩老三的婆姨带着几个儿子媳妇回来了,想必那些杂七杂八都收拾好了。

几个媳妇一进自家院子,就开始大声抱怨,吼道韩大爷家的几个媳妇不知趣,家里那么有钱还和他们争剩菜之类的。

今年族内的团年饭,韩三力家只提了两斤肥肉,一篮子鸡蛋,还有大盆泡白菜和泡萝卜去。

这么一大家人,二十多口人还比不上人家韩敬忠一个人大方。

韩大力家可是出了十斤肥肉,五斤瘦肉,还有一篮子鸡蛋,各类晒干的蔬菜和泡菜。

韩二力家出得更多,一只肥公鸡和两只已经不能下蛋的老母鸭,还有两条大肥白鲢鱼。

韩二力家是韩家三兄弟家经济情况最好的,因为他家有个儿子在镇上做差事,是鸿运酒馆的二掌柜。

----------幺女家都要过年了,我们却国庆收假了,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