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21

第21章 除夕(大章)

韩三力听到儿子媳妇在院子里咋咋呼呼,稀里哗啦地吵成一堆,又不忙活家里的活计,只有老婆子带着大儿媳妇在耳房里缝补衣服。

他转过头,看见耳房里的老婆子,身形消瘦干瘪,才四十六岁,看着比五十多岁的大嫂还要苍老。

比起当年她嫁给自己的时候,往昔的圆润丰盈,全部被日积月累的劳作磨损了。

这个家,分了也罢,哪怕是为了她。

唉!

韩老三一声长叹。

这个家只有大儿媳妇是个好的,孝敬公婆,自个儿的孩子也养得好。

大子在地里刨活也是勤快老实的,自己和老婆子这两年还做得动,再等几年做不动了,跟着他们也不至于饿死。

晚上吃饭时,韩老三将六个儿子媳妇子齐聚在堂屋里,给他们说了过完年就分家的事。

出乎他意料的是,儿子媳妇们都很高兴,并没有对这个大家庭的不舍,连平日里憨厚老实的老大两口子,也是一脸喜色。

唉,也罢,竟然这样,过完初五,便分了吧。

韩三力家的夜晚交织着浓浓的喜悦和唉声叹气,喜悦自然是来自儿子媳妇们,唉声叹气的自然是韩老三。

他的老妻胡氏一直沉默着,又要分家了啊,她嫁到老韩家快三十年了,要经历两次分家。

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就要这么分开了,这些年吃得苦也算过去了,分家后自己和老头子也该轻松享福了。

六个儿子儿媳妇却想着自己要分出去当家了,心里的喜悦比过年节还高兴。

---------第二日,除夕,泰和三十年的最后一天。

韩家大院早早亮起了灯,平日紧闭的朱红大门也大开着,等着上门拜年的小孩子来索要昨日做好的各类粿品。

乡下人家一般在除夕和初一拜年,除夕一般是小孩子上门拜年,初一则是邻里亲戚上门拜年。

张氏今日穿着枣红色对襟立领短袄子,绛紫色马面裙,绣着寿桃蝙蝠等吉祥物,头饰简单,只戴着镶嵌暗红玛瑙圆珠乌银扁钗,出彩的是手上那串碧玺石的佛珠手串,和北昌镇里华丽富贵的老太太一样装束。

李氏一改往日的素净装扮,今日穿得很华丽喜庆,这是她压箱底的衣服,还是在绥州置办的。

大红茶花穿蝶刻丝小袄,同色的刺绣折技小葵花金带红裙,肩上还披着平绣盘花四合如意云肩,光是这身衣物都够寻常百姓家过个丰盛年了。

更是梳着与寻常农村妇人不同的复杂发髻,金银首饰虽然不多,却做得很精致,比起宁川村其他妇人的装束,活脱脱地是个下凡的天仙。

连韩家几个爷们也穿着新衣,韩老太爷一身墨绿色长袄子,穿着黑色镶边靴子,满脸是年节的喜悦,看着年轻了不少。

韩敬忠穿着宝蓝色家常棉袍子,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家里就他一个儿子,逢年过节忙得很。

他心疼李氏常年做这些,心累身疲,便让她在耳房里逗幺女,自己主勺,做几顿大餐给家人开胃养身子。

前几日已经商量好了,初八就开始开荒拾地,到时候有的劳累的,现在多养些膘,才有力气开荒。

韩文昌是个读书人,穿着月白色银丝暗纹青竹长袍,和他外祖父的品味越来越靠近。

韩武峰也穿着新衣,他不习惯烦琐的样式,李氏给他做得简单,短袄长裤,外面披着镶边长褂子,简单干练,和他喜武的特点相符。

韩乐被穿得红通通的,白嫩的小脸蛋和胖得有窝窝的手爪子露在外面,喜庆得紧。

早食是熬得软烂的变蛋瘦肉粥,这个变蛋是南域的特产,后来渐渐传到了大楚。

变蛋,以五种树灰盐之,大约以荞麦谷灰则黄白杂揉,加炉炭石灰,则绿而坚韧。大楚的文人雅客较多,后来根据变蛋的墨绿色泽,为之取名“翡翠蛋”。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有一家人所养的鸭子,在家里的一个石灰卤里下蛋,这些蛋在两个月后被发现,剥皮而看,蛋白蛋黄皆已凝固。

打开尝道,发现口感入口爽滑,口感香醇,回味绵长。

邻里皆如此效仿,因为蛋壳里蛋液变色,谓之变蛋。

吃完早食后,韩武峰带着两个儿子开始准备晚上的除夕宴。

中午,吃些面食垫肚子就行了,要把肚子留着吃一年里最丰盛的大餐。

杀鸡、杀鸭、宰掉大雪封山前打来的狍子、野兔等野物,每样都是杀的两只,取之于“好事成双”的吉祥兆头。

拔毛、烫毛、剮皮,几爷子做得风风火火,连韩老太爷也忍不住回房换上家常袍子,拴着围裙出来帮忙。

张氏和李氏则坐在院子里逗着乐姐儿,等着村里的小孩子上门来讨要糖粿糕点。

今晚的除夕宴大菜是:盐水鸭、栗子米酒鸭、盐焗鸡、扒鸡、五香兔肉、干笋子烧兔子、水煮狍子肉、狍子肉丸子,还有逢年过节都少不了的红烧肉和干豆角回锅肉。

每样原料做两道肉菜,一共十道菜,全是荤菜。

另外,还抓了泡椒凉拌了白菜,还有腊八泡的腊八蒜,翡翠色的,晶莹剔透,撒上炒熟的芝麻,做了开胃小菜。

盐水鸭用的整只鸭,将鸭子的血污洗净,内脏取出,用碱面或者面粉反复搓洗,将鸭身上的粘液洗净,减少腥味。

抠出来的鸭内脏,自然便宜了大黄,自从猫冬后,大黄肥得都快走不动了,不知道明年春季它怎么上山胡窜乱跑。

盐水鸭做来也不复杂,只需要掌握三步:一腌鸭子,二做卤水,三卤鸭子。

腌鸭子的料要炒过更香,用盐,花椒粒,五香粉,小火炒到盐呈微黄色,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就好了。

将腌料细细抹在鸭身和鸭肚子里,然后放在盆里,搁到厨房屋檐下的石桌上,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搁置一个时辰,让鸭子更好的码味。

因此,盐水鸭大都是年节才会做的,因为只有冬腊月两个月才会下雪,才能冻鸭子。

然后做卤水,将葱打结,姜拍碎,茴香粒,香叶放进锅里煮开,放适量的米醋和盐,熬制半个时辰,尔后,自然放凉。

鸭子腌渍好放在冷的卤水中浸泡一个时辰,捞出来挂着晾干,至少半个时辰。

然后再往卤水中放入拍散的姜块,黄酒半碗,把鸭子放进去,进行第二次去腥入味。

大火烧开,撇净浮沫,再保持小火慢煮,不能沸腾,一直焖半个时辰,将鸭子闷得内里软了,外皮黄亮就好了。

韩敬忠做出来的盐水鸭,鸭肉细嫩多汁,口感清爽不油腻,一点也不腥,深得一家老小的喜爱。

盐水鸭做法简单,但耗时长,需要整整三个时辰,要从上午做到下午,所以需要上午就开始筹备晚上的除夕宴。

栗子米酒鸭是用韩家自酿的米酒和秋季从大青山打回来的毛栗子,以及家养的鸭子做的。

韩李两家以前在绥州,受整个绥州酿酒的大环境影响,两家都会一些家常酿酒方法,偶尔也会做些米酒或果子酒。

栗子米酒鸭做法简单,耗时也不长,等到傍晚做也来得及,不过得把栗子先剥好,张氏和李氏则一边逗乐姐儿,一边剥栗子。

毛栗子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是大青山对村民的馈赠,每年果熟的时候,各家媳妇都会带着孩子去山上扒拉东西,拿回来做零食或是拿去镇上卖都是好事。

这大青山是无主物,每个村民都可以背着篓子尽情地摘,不过村子里都有约定,可以挖树回来栽种,但不能砍毁这些结果子的树做柴烧,这样是会被村民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乡下的孩子都是淘山里的果子做零食,要是砍了树,就是毁坏大家的利益,那就是触了众人的霉头。

栗子米酒鸭,鸭肉酥烂,有栗子的熟栗香,还透出淡淡的米酒香,是很有农家味的年菜,估计宁川村大半的农家都会在除夕做这个菜。

或是用米酒,或是选用黄酒,或是直接用栗子红烧鸭子,都是顶好的乡下美食。

盐焗鸡是砍掉鸡头和鸡爪子的全鸡,用韩文昌平日练字的草纸包裹鸡身,在锅底放入大量盐,在用盐把鸡盖住,相当于鸡被盐包裹着,这样做出来的盐焗鸡全身金黄,既好吃,又补身子。

扒鸡是绥州那边的特色菜,韩家的除夕宴一般都做得比较复杂,几个地域的特色菜都有。

扒鸡做法口味偏重,和绥州那边爱饮酒,喜欢研究下酒菜有密切关系。

首先,将活鸡宰杀褪毛,取出内脏,清水洗净。

其次,自鸡的左翅自脖下刀口插入,使翅尖由嘴内侧伸出,别在鸡背上,将鸡的右翅也别在在鸡背上,再把腿骨用刀背轻轻砸断并起交叉,将两爪塞入鸡腹内,这样就将扒鸡的形状做好了。

然后,根据口味,用适量饴糖加清水调匀地抹在鸡身上,以便于下一步的上色入味。

接下来,引火开灶,将炒锅烧热加油至八成热,将鸡入油炸药至金黄色,用竹篾漏勺捞出,沥干油。

最后,把炸好的鸡放入锅,加五香粉,生姜、盐、山里采回来的蘑菇,酱油,旺火烧沸,撇去浮沫,移微火上焖煮半小时,至鸡酥烂时即可。

这道菜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捞鸡时注意保持鸡皮不破,整鸡不碎,这样摆盘更大气漂亮,光泽诱人。

五香兔肉是用没有研碎的五香料红烧出来的,整道菜香而不腻,是再好不过的下酒菜,虽然普通,却是韩家常年吃的家常菜,除夕宴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干笋子烧兔子也是个地道的家常菜,猎户人家常吃,笋子的鲜和兔子肉香巧妙地融合,是小孩子都十分喜爱的下饭菜。

水煮狍子肉是个懒人菜,据说以前有一个猎户,因为妻子死得早,自己独自将儿女抚养成人,做饭食都很简单,打来是猎物都是用白水加姜葱煮熟,然后砍成小块,蘸酱食用。

韩老太爷年轻时,走南闯北地跑镖,在野外做饭食不便,大多是吃水煮野物和烤制的野物,后来洗手不干后,也保留了这个传统习俗。

除夕宴时必有水煮的野物或者烤制的整只猎物,教育后人不忘当年祖辈的艰苦日子,不能因为家里有几个钱了就被迷了眼,要时刻坚持奋发上进。

红烧肉和干豆角回锅肉,用的是从刘大福家买来的猪肉做的,其他肉类都比不了猪肉的油气,没有猪肉菜,做成的除夕宴都不完整。

虽然整顿除夕宴没有山珍海味,却充满了家的温馨,年味比那些大家族更浓,也吃得更舒心。

那些上门拜年说吉祥话,讨要糖粿糕点的小孩子,走到韩家时都使劲地用鼻子嗅嗅,仿佛闻到院子里飘散的肉香,就吃到了一大桌美味,过了和韩家一样的丰盛年。

张氏和李氏看见他们的样子,都善意地笑罢,给了他们大量糖粿子,昨日剩下的年糕也全部分与了他们,馒头已经被韩家几爷们吃完了。

家里只有韩武峰和红霞还要吃些糖粿子,留那么多也会坏,分给小孩儿,讨个喜庆,也落个心善仁慈的好名声。

那些年糕容易积食,张氏还特意嘱咐他们少吃些,拿回去给大人放着,这些天也不会搁坏,再等几天蒸了吃,也是可以的。

普通农家也只有除夕那天吃得丰盛些,出了年节,将除夕的剩菜吃完后,也就恢复了平日的饭食,不过多了些以往没有的腊八蒜。

当腊八蒜吃完后,又可以期盼早春那些嫩绿的野菜了。

因为李家只有二老两人,除夕对着一大桌菜难免孤寂难受。

韩老太爷便在傍晚时就带着两个孙儿,去李家把做好的年菜端过来,两家凑成大桌,图个年节的喜庆热闹。

和往常大节一样,哑麽和红霞也被允许在堂屋吃饭,在炕下安置了一张小四方木桌,上面堆满了十多样肉菜。

屋里烤着火盆,没有上炕也不觉得冷,厅堂的几个角摆着四个铜烛台,明亮的烛火外罩着富贵牡丹的灯罩,上面的图样还是韩文昌亲笔画的,更有李老爷子的提名,附上小诗一首。

厅堂被照得亮如白昼。

如此温馨的场面,让哑麽和红霞婆孙感动得抱头痛哭。

李老爷子和徐氏也很感概难受,如果他们没有从绥州搬来,今年还是要老两口独自过节,体会那种冰冷入骨的孤寂,没有儿女晚辈在身边膝下承欢的福气可享。

不过,如今已经搬到宁川村了,和女儿一家团聚了,以后守着女儿女婿,还有三个外孙(女),养些鸡鸭,种些小菜,日子赛神仙。

此时,已是酉时一刻,外面的天已经渐渐暗下。

家家户户都难得的点起明亮的灯火,享受一年一次的除夕夜,全家围着桌子吃团圆饭。

年节日,农家的媳妇子、丫头们也是能上桌的,不用在厨房里躲着吃饭。

随着家里经济状况好起来,有些农家也开明了,允许媳妇丫头到堂屋吃饭,只是和男人们分为两桌。

除夕宴后,大人们要给孩童分发“压岁钱”,韩家的压岁钱给得大方,连乐姐儿也得到了二两银子的压岁钱。

韩文昌更是得了十两银子,韩武峰没花销之处,得了五两银子,红霞也得了半两银子,把哑麽和红霞又感动得抹泪,更是坚定了那颗忠心。

然后,收拾桌子厨房,开始准备擀面做饺子。

面团是下午就揉好的,现在已经发得胀鼓鼓的,做出的面皮劲道得很。

韩家做了两种饺子馅,蘑菇肉馅和白菜陷,可惜这时日没有韭菜了,韭菜肉馅的饺子才最香呢。

全家坐在炕上一起包饺子,包好的就放在竹篾帘子上,韩家人多,做了整整两帘子,

亥时时分,饺子已经包好了。

哑麽麻利地点火燃灶,锅里参入半锅清水,不出一刻钟,水便烧开了,白胖胖的饺子依次刨下锅。

灶里燃着大火,没过多久,锅里就滚起来,木锅盖上冒出浓白烟,意味着锅里已经滚得翻天覆地了。

一家人又聚在炕桌前,吃了大碗饺子。

吃了饺子后,一家人开始守岁,除了韩乐忍不住早早眯了眼,其他人都在守岁。

韩文昌跟着外祖父、外祖母回李家守岁了,因为害怕二老孤单,便跟着过去了,况且他的卧室现在还在李家。

当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韩家半月前就买好了白米,吃完饭后,韩父就拿出白米将米缸填满。

即使是穷人家,也会有糙米将米缸尽量填满,期待明年有个好收成。

韩武峰则孝顺地揽去了体力活计,将水缸挑得满满的,水井就在外院,有红霞为他打灯笼,倒是看得清路。

其他人家则是早早将水缸填满了,又在厨房外放着几大挑水,当厨房水缸里用下去后,就用水桶里的水灌满。

厨房的炒锅里还要用粗碗倒扣,放一把瓷勺子,里面搁着香油,用棉花搓成细絮条,用香油浸透,点燃后,慢慢燃着,一直可以燃到天明。

不过,搓絮条子可是和技术活,都要经验丰富的婆子媳妇搓。

韩家是张氏搓的,李家是徐氏搓的,李四家是杨氏搓的,都是当家婆子。

胡家却是三房的陈氏搓的,胡婆子是个逊的,杨媚娘只会吃喝睡男人,田氏又是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妇人,这种大气活也只有陈氏能捡起来。

总之,要保持水缸满,米缸满,厨房灯火不熄。

------------五千多字的大章节,给点评论鼓励下吧,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