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23

第23章 盐鸭蛋和腌肉

当天傍晚,刘大福家的二子刘聪又腆着脸皮,上门来借牛车,因为马河村远,刘明心疼妻子走回去会冻得慌,便上门借牛车。

自然,被韩敬忠笑了一番,最后还是如愿以偿,借到了牛车。

村里还有些媳妇子也是从马河村嫁过来的,为了顺路,刘聪还去别家约了同村的媳妇,让他们跟着一起搭顺风车。

大伙儿一路,也图个喜庆热闹,还方便。

第二日,正月初二,商家祭财神,乡下回娘家。

今日,难得的一个大晴天,尽管地上还有些零落的雪,却比腊月时

刘明因为要送马氏回马河村,早早起了床,收拾好后,两口子带着一儿一女,在村口等着其他家的。

韩家最近不会去镇上,不急着还牛车,估计他们还要在马河村歇下几天。

刘明做在车辕,用鞭子赶着黄牛,慢悠悠地赶着。

如今日头还早,他们慢慢地走,也能赶到中午的饭食。

车上的媳妇还哼着“回娘家”的小曲,不知道是哪个聪慧的媳妇编出来的。

“风吹枯枝丫,飘着小雪花,谁家的媳妇啊,她走得忙又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带着男人和娃娃,回呀嘛回娘家…”

虽然娘家就在咫尺,李氏还收拾一番,带着韩敬忠和三个儿女回了一趟娘家。

徐氏自然是洗手作羹汤,麻利地炒菜,一桌子丰盛菜,比得上除夕宴的菜肴了。

连清高文雅的李老爷子,也勤快地帮着老妻洗菜、端盘递碗,好不热闹。

韩文昌和韩武峰自然是早就过来了,帮着外祖父、外祖母烧火挑水,家里的木柴倒是管够,如今冬季都过了大半了,柴棚里还剩小半屋柴火。

李家文人气息浓厚,做出来的饭菜也偏向精致文雅。

共有八个菜,六荤两素:晶玉鱼片、黄勺焖鸡、竹报平安(干竹笋焖鸡)、节节登高(酱烧炸排骨)、锦珍酱鸭、五香熏鱼、白云翠绿(腊八蒜拌白菜)、明珠豆腐。

主食是状元饺子(花边饺子),为韩文昌明年考童生试做的,虽然明年只是考取秀才的功名,也取个好兆头。

晶玉鱼片是用鲜活的草鱼的鱼片,用米酒和盐腌制,裹上蛋清和芡粉,往油锅里一滚,迅速捞起来,用姜蒜末爆香,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透。

不足半刻钟,当鱼片变色即可,用白瓷荷叶盘装了,撒上碧绿的葱花,配着晶莹的鱼片,食欲大增。

李家的菜大多偏清淡口味,除了锦珍酱鸭和五香熏鱼口味稍重,其他的都偏清淡。

这两样菜还是特意为韩敬忠准备的,他口味稍重,喜欢吃偏咸香味的荤食。

当然,这些菜自然也让峰哥儿用食盒给韩老太爷和张氏送过去,让他们也尝下。

吃完午食后,李氏抱着乐姐儿在李家和徐氏腻歪了半天,傍晚才回到韩家。

两家相隔如此之近,自然在各家歇息。

晚上的晚食是削面,用今天的剩菜做了面臊子,加上白菜丝,吃了荤汤削面。

削面是大楚北方常吃的面食,南方更偏向吃面疙瘩和面条,面条有拉面条,还有刀切面条。

张氏和李氏吃的酸甜酱,韩家几爷们吃的麻辣酱,哑麽和红霞吃的只加臊子的荤汤面,没有加酱。

晚食过后,早早收拾睡觉了,因为明日要做腌肉。

年前二十八那天在刘大福家买的五十斤肉,还剩三十多斤肉,需要将肉做成腌肉。

那两根猪手也还没来得及做,明日也要解冻了炖给李氏吃。

因为害怕起异味,猪肉和猪手买回来后,都用院子里一眼大陶缸,盛着干净的雪冻上了。

一夜好梦,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几下大黄和它的伙伴的狗吠声。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谷子生辰。

今日,韩家睡了个大懒觉,辰时三刻,才陆续起来。

卯时时分,乐姐儿解决拉撒后,止住了哭声,吃了奶后,吐着奶泡又睡着了。

辰时还没醒来,吃饱了奶,她可以一睡到巳时,倒是好福气。

不比昨日,今日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却平添了几分伤感,冬雪舍不得离去,即使要开春了,也要招摇一番,谓之“白雪却嫌**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初三因为是谷子生辰,不能食用稻米之食,今日晨食便换了吃法,舍了平日的各类粥,换成了面疙瘩汤。

昨晚哑麽就备好了今早的发面,只需要点火起灶,烧一大锅滚水就行。

昨晚吃荤汤削面时,放的白菜丝,今日便用的酸萝卜条。

韩家可是做了两大缸酸萝卜条,如今也只剩下大半缸了,其余的都被做了晨食的下饭菜和炖汤煮面的配菜了。

大约是因为春季不远了,院子里花坛里的葱长得越发碧绿,亭亭玉立,

吃面疙瘩的时候掐上一小把,切成细碎的葱花,每碗撒上一撮,碧玉衬着白色面疙瘩,煞是好看。

张氏还让哑麽在橱柜下方的角落里,提出一个黄釉小坛,从里面摸出十个纯盐鸭蛋,剥掉外面绿色的蛋壳,将咸蛋切成两半,用来下面疙瘩吃。

因为这个盐鸭蛋是外壳是绿色的,像李老爷子这种文人,也称之为“青蛋”,一般不讲究的人家还是叫盐鸭蛋或咸鸭蛋。

乡下人家,一般稍有家底的都会做些盐鸭蛋,做法也有很多种,风味也各尽不同。

其一,黄沙腌蛋法,镇上的人家比较喜欢这种做法。

备黄沙一斤、盐二两、精油一两、清水适量。

腌制时先将黄沙倒入铜盆中,加入盐、精油和水,搅拌成糊状。

再将洗净晾干的鲜鸭蛋逐个放入粘泥,待鸭蛋均匀粘上泥沙后取出,放入黄釉小坛内,大半月后,即可取出洗去泥沙煮食。

其二,盐水腌蛋法,最为简易,多数捡懒怕麻烦的人家喜欢这样做,不过这有些费盐,乡下农家还是比较喜欢酒盐法,可以节省好多盐。

盐在大楚还是比较贵的,大楚的食盐分为粗盐和细盐,都来自于东方的大海,还有井盐、岩盐。

食盐都是被朝廷牢牢控制的,私下卖盐的商人被称为走私盐商,被官府逮住是要坐牢的。

粗盐要二十文一斤,粗盐含有杂质,色泽暗黄,是普通乡下人家吃的,富贵人家都吃细盐。

细盐雪白细腻,是过滤了的粗盐,要卖三十文,是三斤大米的价格,抵得上四斤白面了。

一般只有富裕人家才吃。

注:大米十文一斤,白面略便宜,八文一斤,糙米五文一斤,粗面四文一斤。

这个盐水腌制的蛋,即指盐水淹没蛋。

水和盐的用量按鸭蛋的多少来定。

腌制时先将盐溶于烧开的水中,当盐倒在水里不再融化时即可。

待盐水冷却后倒入坛中,并将洗净晾干的鸭蛋,逐个放进盐水中,密封坛口,置通风处,一个月后即可开坛取蛋煮食。

此法腌制的咸鸭蛋,蛋黄出油多,味道特别香。

故此,即使多费了些盐,富裕人家也喜欢做,韩家今早吃的盐鸭蛋就是纯的盐鸭蛋,用的就是此法腌制。

其三,就是最节省的烧酒浸制法。

将晾干的鸭蛋放在白酒中逐个浸蘸一下,再将蛋身全滚上盐,放入密闭的土陶坛子内,密封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也是一个月后即可取出煮食。

这三种方法是乡下常见的,也是韩家常做的,至于其他精致的盐鸭蛋,还得去酒馆、店子里买来吃,一般人家也懒得费工夫去做。

一家人就着咸香的盐鸭蛋,趁热吃了大碗面疙瘩,肚子里吃得暖暖的,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了。

吃过早食后,张氏带着儿媳、哑麽腌肉,红霞则跟着韩武峰他们打拳练武。

红霞学武,还是韩老太爷发的话,红霞日后是要跟着乐姐儿的,没有点武功底子,怎么保护乐姐儿。

剩下的肥肉和瘦肉,都被切成了三指大的肉条子。

将盐、花椒粉、干辣椒粉在大炒锅里炒香,做成腌肉的椒盐。

这个花椒最好用北方的白花椒,干辣椒得用南蛮的朝天椒晒制的,盐得多放些,腌出来的猪肉麻辣咸香,最适合春季耕地时切片上锅蒸熟凉拌吃。

抹上椒盐的猪肉,首先用手掌在肉上拍打五六下,将冻肉里面的水拍出来一下。

然后再细细抹上一层椒盐,然后放入广口腌肉坛中。

码放的时候要一层一层地用手压实,最后盖上坛盖,放置十余天左右。

十余天后,将腌制好的猪肉在头段,划一小口子,用细麻绳穿过,吊在房梁上,靠阳光把腌肉晒干。

晒到腌肉已经完全变硬,也萎缩了才算好,做好后正逢春耕。

切片蒸熟的咸肉肉香扑鼻,吃起来咸香又有嚼劲,绝对的下饭菜,蒸出来的汤汁还可以炒青菜或野菜,肉汤泡饭也是常见的吃法。

她们三人在宽阔的长廊过道上腌肉,腌完肉后,已经午时,韩父已经带着峰哥儿在厨房做饭了。

红霞坐在灶前烧火,双手撑着下巴,一脸崇拜地看着灶台上忙活的老爷。

老爷真真是厉害呢,武功好,人也好,还会做菜,以后她也想像夫人一样,寻过老爷这样的男子。

红霞不过五岁小丫头,见到韩敬忠的厉害,觉得天下最好的男子莫过于此,小小年纪就憧憬着日后的美好。

也和来了韩家后,好吃好喝又不挨骂挨打的悠闲生活,才敢有些自己的小想法,变得活泼可爱了,不像才来时胆小害羞。

-------------红霞崇拜地看着亲们,你们给点书评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