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30

第30章 又是一年

乐姐儿周岁以后,走路逐渐平稳,开始学着说话,不过大多说的是小孩儿的叠音词,最喜欢说的话是“吃吃,肉肉”、“锅锅(哥哥),打打”,大都是索要吃食的孩儿话,“打打”是让她二哥韩武峰为他剥山核桃、榧子、糖炒栗子等。

整个冬天,乐姐儿除了练习走路,就是在学说话。

流光易逝,如今已是泰和三十二年夏末,乐姐儿已会小跑了。

晒菜干,卖瓜果,做地瓜干,插蒜,种秋菜,忙碌又幸福。

韩家院子里,柿子树已经开始结果,不过据乡下习俗来说,第一年结的果子,是不能给未生过孩子的女人吃,乐姐儿和红霞自然与今年的柿子无缘。

石榴树也开始结果,不过今年只结了三个。

大红枣树更是挂满了枣子,虽然还很青涩,但也能预测到秋末时又大又甜,青皮红皮,收获满篓。

外院的洋槐树已经有七个年头,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在一根粗实的侧枝上,挂着一个精巧的秋千,上面坐着一个鹅黄色的小人儿,便是韩乐。

乐姐儿如今吃穿都是家里最好的,穿的衣服都是绵绸,吃的都是精心烹饪的食物,极为受宠。

红霞已有七岁,身子骨看起来已经和正常小女娃相差无几,每日清晨,都要跟着韩家父子,学习拳脚功夫,为了将来保护小姐。

红霞很喜欢小姐,两人成天一起玩乐,倒是更像一对姐妹。

韩家众人也不反对,但也会私下命令哑麽教导,必须得红霞心中有柄秤,不能做出奴大欺主的糟心事。

这会儿,红霞正在槐树下,守着她的小姐,她的使命。

片刻之后,李氏为自家幺女准备了甜瓜丁,端着精致的白瓷荷叶盘,盘边缘搁着银制的小叉子,这小叉子是乐姐儿吃水果丁专用的,她嘴巴小,只能吃果丁。

这段时间的甜瓜最是甘甜,已是瓜熟蒂落,村里的甜瓜大都在半月前就卖尽了,这还是乐姐儿喜欢吃,韩家特意留的几根瓜藤,估计半月以后,韩家也没有了。

还好,半月后已经有各种甜美多汁的山果了,不至于断了乐姐儿的甜食。

小家伙很喜欢吃甜食,张氏还特地向王大夫讨要了保护牙齿的方子,每日早中晚都要给她刷牙齿,还要喝护牙的汤药。

除了甜食,鸡汤和肉片也是乐姐儿常吃的,后院的鸡笼鸭圈越来越大,菜园子扩了又扩,都快赶得上刘三顺家的了。

为了浇菜方便,后院还挖了沟渠,水是从韩、胡两家间的小溪引过来的。

胡家的胡婆子,每次看到韩家丰富多产的菜园子和成群结伴的鸡鸭,恨不得翻过竹篱笆,跑过来摘些蔬菜,偷些鸡鸭。

不过她也只有想想,她可是看过韩家几爷们徒手打恶棍的,那叫一个凶猛啊,那些恶棍都是马河村的无赖货,不长眼睛,居然眼红宁家村的富裕,跑来宁川村撒野,被打得鼻青脸肿,夹着尾巴逃了。

因为此事,胡家对韩家也多了几份敬畏,除了害怕韩家的拳头,还有韩文昌的秀才身份。

胡家的老四胡永强,今年已经二十岁,去年童生试考上了童生,院试没有过,自然对第一次考就是秀才的韩文昌心生嫉妒,那几丝微不可见的佩服早被他老娘的碎碎念给磨掉了。

胡婆子还到处给她最得意的小儿子宣传,想寻一个看得上眼的姑娘做儿媳妇,又要家里有财有权,又要服她管教,找了大半年都还没有音信。

里正家的老七倒是符合有财有权,不过别人是和镇上的一户人家定了娃娃亲的,胡家自然没希望了。

听话服管教的就只有像田氏这种,懦弱无能,没什么出息。

不过,听村子里的其他妇人说,田氏病入膏肓,眼看快不行了,据说是因为还未出月子就行了房,害了月痨病,瘦得只剩皮包骨了。

对于此言,还是因为其他妇人来韩家讨要花样子,才得知的。

韩、胡两家虽仅隔着百米远,平日却素不往来,韩家自然瞧不起这种家宅不宁的乡下人家,胡家也自持有近四十亩田地,子孙繁盛,对韩家的富饶怀有蔑视,还经常在背后说过韩家的坏话。

今年开春,胡家还土财主地买了一头牛,开了几亩荒地,继续攒着家业。

韩家去年开的十亩地,种了地瓜、洋芋蛋、瓜果,地瓜大都做成地瓜干卖钱,洋芋蛋直接三文一斤,瓜菜大都在三四文一斤,当菜卖了,十亩坡地,得了十多两银子,虽然少得可怜,也好歹是个进项,毕竟第一年的荒地很瘦。

那七亩较肥的坡地去年冬日前种了麦子,五月收了后,又种满了玉米,这是韩、李两家人一年的粗粮。

十三亩水田,十亩种了稻子,另外三亩水田挨在一起,便从宁川河挖了沟渠,淹了水田,变成塘堰,种了藕,今年夏季零星长着些碧绿的藕叶,估计两三年后能有成片的藕田。

---------------咦,不是刚刚说乐姐儿来着吗?偏题了…赶紧归位,咳咳。

乐姐儿捏着小银叉,只吃了一半甜瓜丁,便不肯继续吃了。

李氏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看她吃甜瓜丁,见她只吃了一半,十分好奇。

温柔地问道:“乐儿,是娘做的不好吃吗?”

这甜瓜丁是用洗净的甜瓜切丁,加了梅卤拌匀,酸酸甜甜又带些咸味,乐姐儿就喜欢这怪怪的味道,说味道“好好”,意思是很好吃。

一般来说,除了肉,她是很少说甜食“好好”的,即使很喜欢吃,也是说“好”。

乐姐儿仰着小脑袋,糯糯地撒娇道:“娘,大哥,瓜瓜”,这句话的意思是“娘,我想将剩下的瓜瓜给大哥送去。”

从她说话跑路开始,李氏就几乎没有拒绝过自家幺女的要求,温柔地点头允了,看着那团鹅黄色从侧门满怀欣喜地跑向外祖父家,心里越发柔软,连声叮嘱道慢些跑,别摔着了,红霞端着剩下的半盘怪味甜瓜丁紧跟在后面,害怕她摔着。

大概是从小就胃口好、睡眠好,乐姐儿身子骨很好,一年到头,也只有几次伤风感冒,都不碍事,吃些药汤就好了,她可是最讨厌吃那些“苦苦“(药)。

半刻钟不到,小人儿就带着红霞跑到外祖父院子外了。

红霞还没来得及上前敲门,她就奶声奶气地喊着“姥爷”、“姥姥”,这是跟着村里的小孩子学到的,因为学说话时,总是喊不来三个字的称呼,更别说外祖父,外祖母这么绕口的词眼。

徐氏正在院子里翻晒豆角干,老远就听到红霞喊着“小姐,慢些跑,别摔着”,急忙跑出来开门,听见她糯糯地声音喊着姥姥,更是眉开眼笑,伸手把她抱了进来,又问她小嘴这么甜,是不是又吃了什么甜食,乐姐儿也一一回答。

李老爷子正在教导昌哥儿一篇文章,听到乐姐儿的声音,立马甩下外孙,出去迎接软乎乎的外孙女了,他倒是更喜欢外孙女喊的姥爷,听起来更亲切,虽然土气了些,现在在乡下住着,这样叫也无妨。

韩文昌见祖父抛下自己,不但没有不舒服,反而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帮着招架这个小恶魔了。

他哪知道自家小妹又给他送来了“爱心甜点”,那口气松得太早。

徐氏让李老爷子抱着姐儿,又去厨房里取了刚炖好的鸡蛋羹,用小瓷碗盛了一碗,又浇上香浓的臊子,拿了姐儿常用的白瓷小勺,往堂屋里走去。

乐姐儿被自家姥爷接手后,用胖得起窝窝的手,揪着姥爷的胡子,又撒娇道要去书房给大哥送甜点。

李老爷子心疼地将为数不多的胡子捋了捋,抱着她向书房走去,红霞老实本分地跟在爷孙俩后面。

“大哥,大哥,瓜瓜。”奶声奶气地声音传进了书房。

韩文昌不禁有些头疼,自家小妹对兄长热情得过分,老爱来送吃食,送的吃食还都是她吃剩下的甜食。

鸡汤、肉片之类的荤食,从来没有送过来,都只有自己回去吃。

偏偏当她给你送吃食的时候,你必须乐呵呵地接着,当着她的面吃下,吃完后还得亲亲她的小脸蛋,陪着她玩乐一番,才能送走这尊大神。

对于韩文昌来说,小妹是家里最可爱的,也是最难缠的,每次光是哄她的时间都够他读完一本书了。

这不,他有得挂着温和的笑容,装着很开心地将荷叶盘接过来,含泪把这盘怪味甜瓜丁吃下去,又给了她一个竹哨子,才打发出去。

在此期间,李老爷子一直憋着笑看着昌哥儿吃完怪味甜瓜丁,兄妹俩的互动是他们老两口最大的生活乐趣。

乐姐儿从书房出来后,又坐在徐氏膝盖上,吃了一小碗蛋羹,又与红霞一起去屋后的竹林里,寻笋子虫玩。

如此,在乐姐儿的欢乐生活中,时间匆匆溜走,初冬十月,寒风萧瑟,却也挡不住韩家院子的喜庆气息,鞭炮声劈里啪啦地响起,院子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乐姐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拿着祖母特意给她做的绿豆馅的油角子,边吃边喊着“二哥,吃吃”,腰带和兔皮小靴子上缀着小铃铛,叮叮当当地铃铛声和奶声混着,本是可爱的,却把韩武峰吓得头也不回地跑进厨房。

今日,十月二十六,是乐姐儿的两岁生日,虚岁三岁。

-------------终于要进入第二卷,孩提时代,更多趣事,亲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