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31

第31章 说亲

乐姐儿的两岁生日过了后,没过几天,就进入冬月了。

趁下雪之前,韩家几个爷们又进了一次山,这次还带着村里的壮年汉子,进山打些猎物,养着年节吃。

这几年下来,村子里的人也不那么怕大青山的诡异了,都知道以前那些猎人是遇到了凶猛的玩意,他们跟着韩敬忠父子学了些防身健体的拳脚功夫,每逢农闲无事,也常常结伴去山里碰碰运气。

今年是三年免赋税的最后一年,翻了年,又要交赋税了。

大楚王朝的新税法,赋税以农税和商税为主,农税分为春税和夏税,商税就复杂了,过税、住税、契税、当税、牙税、户税等,数不胜数,极其复杂。

种些瓜果蔬菜,在山里打些小型猎物,宁川村的小日子倒是过得踏实幸福。

记得是八月下旬,韩家西坡坡地引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山猪。

山猪,又叫野猪,不同于家猪的白色肥嫩,野猪大多黑褐色针状猪毛,腹小脚长,长着锋利的獠牙,牙长出口外,它的体重约莫有四五百斤,远远高于家猪的体重,几乎是家猪的两倍。

这群野猪大概有七八头,跑到大青山脚下寻农户种的南瓜吃,以往西坡没人开荒,也是因为西坡周围常有野猪来犯。

在村人眼里,野猪和豺狼虎豹一样凶猛,它能与虎搏斗,常结队而走,还能掠松脂,滚泥沙涂遍全身用以抵御箭矢,让村里的人闻声变色。

野猪最能破坏庄稼,挨着山脚的坡地,至少有一半庄稼毁在它们的鼻子和猪蹄下,其鼻子十分坚韧有力,嗅觉也特别灵敏,可以用来挖掘洞穴或推动重物,或当作武器。

大概是因为野猪鼻子经常运动的原因,野猪鼻子洗净卤熟后,切片凉拌口感极佳,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下酒菜,与山林间的熊掌类似,物以稀为贵。

这些野猪毁了韩家一大半的南瓜,啃得稀烂,无法卖钱,只煮熟喂养鸡鸭,极其浪费,最重要的是心疼死亲自种庄稼的韩家几爷们了。

为了给自家南瓜地报仇,韩父还特地用了兴兵作战用的那些弓弩和陷阱,埋伏了五六天,才将这群野猪一网打尽。

一共收获了八只野猪,五只母猪,三只公猪,公猪送去镇上卖了钱,得了十三两银子,剩下的五头母猪,让村子里的人家分了两头,李家一头,自家两头。

因为母猪的肉比公猪的肉更为好吃,自然留着自己吃,左右不差那几十两银子,野猪肉似马肉,是红色的,不管是清炒、红烧还是炖汤,味道都极美,但最好吃的还是烤来吃,烤好的野猪肉黄亮冒油,撒上调好的香辣粉,赛过燕窝鲍鱼。

李氏想着杨妈妈家的窘迫,又做主分与了半头给李四家,那家也感恩戴德的接下了,两家人的关系如此紧密,来年开春,多帮着做些农活抵还人情。

李四家的小女儿李香凤如今已经快要十七岁,早到了说亲的年纪,家里人好说歹劝,总算让她对韩文昌死了心,开始绣嫁衣准备嫁人。

杨氏寻媒婆替她说了一户殷实的人家,对方不仅家境好,模样长得清俊,家庭人口也简单,只有父母二老,大哥大嫂,唯一的劣势便是有些口吃,说话不太清楚。

这户人家姓于,家在于家村,听说有十来亩藕田,还有口大池塘,祖祖辈辈传了几十年,十分擅长养鱼养虾,一年也能有几十银子的收入。

对方知道李四家从州城搬来,见过大世面,而且子孙繁荣,正好帮衬自家,那李家四丫头针线活也好,看她娘是个稳妥人,教出来的女儿应该也不差。

要说以前的李香凤,大概也就针线活好,生出来后就有嫂子帮家做活,她像娇滴滴的大小姐,养在闺中,十指不沾阳春水,相貌也生得好,走出去不知道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姐。

如今说了亲后,杨氏也在给她恶补,除了最开始做饭时,弄得厨房乌烟瘴气,后来渐渐地也做得有模有样,至少能入口下饭了。

李香凤说了亲后,韩家也松了口气,就怕出什么幺蛾子,影响昌哥儿的名声,如今张氏也琢磨着给他寻一房娴淑懂事的媳妇,帮着照顾他,最好早点让她抱孙子。

恰逢张氏和李氏商讨时,乐姐儿在东厢房睡午觉正好醒了,醒后不见娘亲,起床脾气就上来了,揉着眼睛,瘪着小嘴,让红霞带她去寻娘亲和祖母。

红霞练了两年拳后,手劲挺大的,但比起乐姐儿的体重,还是甘拜下风,只有牵着那只胖胖的小手,慢慢地往耳房走去。

乐姐儿平时都很独立,一岁多就自己闹着要和父母分开睡了,便和红霞睡在一个屋,红霞铺了被子,睡在矮榻上,乐姐儿睡着柔软的大床,经常踢被子,到了上半夜就开始睡得四仰八叉,红霞每晚还要起来给她盖被子。

今日,乐姐儿穿了一身嫩绿色的袄子和棉裤,袄子刚好盖住小屁股,因为棉裤是叉叉裤,风一吹,屁股变得冰凉,虽说冷不到屁股热不到脸,李氏还是多费了些布和棉花,给她做了长袄子。

小家伙艰难地从门槛上迈过,走进来就听见祖母和娘亲在说要给大哥娶媳妇,爹爹说过,媳妇是最好吃的。

刚刚还半醒半睡的小迷糊,瞬间打了鸡血,精神抖擞,小手拽着袄子边往李氏怀里奔去,还一边大声喊着:“娘亲,偏心,乐儿也要媳妇”。

李氏和张氏听了她的童言,笑得不行,张氏用手指点了点她的小额头,一边抚平快要笑岔气的胸口,笑骂道:“媳妇是长大了才能娶的,你还小,要满了十五岁才能娶媳妇哩。”

一句逗弄小孩儿的戏言,却被小小的韩乐当了真,从此在心中埋下要寻一个媳妇的执念,满了十五岁一定要娶个像娘亲一样温柔的媳妇。

奶奶太凶了,可不能娶来当媳妇,每回她偷吃甜食都会被奶奶拍打小屁股,以后可要寻个不会打她小屁股的媳妇。

一下午温馨时光,缓缓度过,在乐姐儿的欢声笑语下,给昌哥儿寻媳妇的大事也定下来了。

第二日,张氏就坐着马车,与韩敬忠、李氏去了北昌镇,打听了镇上信誉最好的媒婆,亲自上门去。

这个媒婆姓花,人称花娘,三十五岁,相貌较好,身段风.流,正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找她做媒的多,想寻她本人这姻媒的也多。

花娘是个命苦的,及笄不久,家里给说了亲事,嫁过去才两个月,丈夫就参军了,最后死在了战场上,落了个年轻寡.妇的命。

花娘和她那短命的丈夫感情很好,不愿再嫁,便做了这月老牵线,送人好姻缘的红娘差事,她撮合的夫妻,少有和离或是休亲,大多和和美美地过着小日子,在媒婆界,声誉最好。

但这花娘的说亲价钱比普通媒婆要高上两三倍,一般人家,哪舍得去出那份媒人钱,所以花娘的主要客户都在镇子上。

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媒后,小有资产,花娘便在北昌镇买了一个小院子,收养了一个小子将来为她养老送终,如今可是憋足了劲要攒钱养老呢,对于韩家的到来,自然欢迎至极。

花娘并没有像其他媒婆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反而穿得十分干练,上身着朱红色袄子,下身穿着黄褐色双层褶子裙,头上挽着圆髻,插了一根梅花簪子,耳髻边簪着一朵大红色的头花,象征着其媒人身份,脸上未施脂粉,眉眼间依稀能看到年轻时的貌美。

韩家人见了花娘后,十分满意,张氏更是亲热地拉着花娘的手,开门见山,直接道明来意,将自家的大概情况和昌哥儿的模样性情详细说了一番。

花娘得知男方是个年轻秀才时,更为热情了,看韩家人的穿着打扮,家里也定是有些家底的,虽然比不得县里的那些富商大户,在镇子上比来,条件也是极好的。

花娘脸上的职业笑容也更真诚了,态度更为恭敬,开始询问着韩家对女方的打算。

张氏和李氏的意思是寻个知温暖,家务活计都能捡上手,模样清秀就可以了,最好是个会识字的,成亲后也好与昌哥儿“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韩父倒是没什么多的要求,只要孝顺长辈,爱护弟弟妹妹,性情好就行。

花娘听后,认真思量一阵子,将最近寻自己说亲的人家都过了一遍,这种闺女还真不多,会做活计的不识字,识字的又清高倨傲,十指纤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要婆母反过来伺候她,在北昌镇这种偏远小镇还真不好寻。

一时没有人选的花娘,礼貌客气地将韩家人送出院门,担保着在下雪封路前将这件媒事尽快做好。

这门亲事,花娘可不仅仅把眼光放在北昌镇上,西江镇和兴安镇也在她的考虑范围内,韩家是做过官的,说亲人又是秀才,自然要慎重而行。

待到韩家人在镇上又采买一番,满载而归,被爹娘、祖母丢下的乐姐儿正在李家玩得不亦乐乎呢,还告诉她大哥他要娶媳妇了,把韩文昌吓得不轻,书都看不进了。

要是父母寻了一个普通村姑,粗俗无礼,只知道甩膀子干活,这日子该怎样过。

从小受爹娘、外祖父外祖母的影响,韩文昌一直想寻一个会些学问,孝顺父母的明媚女子,要是对方是一个村姑,还真把他害惨了,不行,得和父母商量一番。

当晚,乐姐儿有些生父母的气,并没有回韩家吃晚食,留在了李家,又扬言要在李家挨着外祖父外祖母睡下,把徐氏乐得眉眼都笑弯了,还给她做了费时费力的面筋包肉。

-----------------面筋包肉,凉拌面筋(尤其是加在凉皮里面,那滋味,太美妙了。)具体做法下章再说,最近我的各种时间都很紧张,更新都是现赶现发,更新时间从上午调到晚上,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