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32

第32章 尿床

徐氏平日喜欢做各种糕点,其中有一个面筋包肉,还有个富贵名字,叫做金锞子。

将白面加入适量温水、少许细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

将面筋上笼蒸熟,表面会形成很多蜂孔,凉拌最是吸调料汁,一口咬下,汁液流出,面筋和汁液不停在口腔里融合,吃着最是满足,滋味赛过肉片。

面筋蒸好后,切成四方形的小块,从面筋的一面掏空,将肉馅填进去下锅炸得定型后,用大白瓷碗盛起来,炸过的面筋色泽金黄,和金锞子极其相像。

然后在就着炸过面筋包肉的香油,炒制配料,这配料的主菜是蘑菇丁、笋丁、黄花菜丁,加盐与姜蒜末炒香后,注入半瓢清水,大火烧开,倒入面筋包肉,小火滚开,最后用地瓜粉调的粉水收汁,用坦口大碗盛了,撒上碧绿的葱花,将乐姐儿的小鼻子牢牢牵住了。

被掏出来的面筋边角料,和着红萝卜丝拌成了凉菜。

红萝卜是北昌镇今年新到的萝卜种子,口感甘甜,清脆爽口,最适合用来凉拌。

今晚吃的是削面条,有面筋包肉和凉拌面筋,乐姐儿吃了一小碗削面,又吃了几个面筋包肉,凉拌面筋倒是没怎么吃,都进了李老爷子的嘴。

韩文昌为了终生大事,回韩家吃饭去了,红霞也被乐姐儿遣回去了,还扬言说自己要独立了,不要红霞姐姐照顾。

中空的面筋里融入丰富的内容,将烧得香浓的汤汁和鲜嫩的肉馅牢牢锁在其中,寒冷的冬天在烧着炭盆的房间里吃起来香浓适口,韵味十足。

最后,乐姐儿贪吃了,有些积食,徐氏又熬了山楂汤给她喝,在屋里走了一刻钟消食。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乐姐儿从来没有饿着过,也没有冷着,依然安稳长着,估计这方面像韩父。

当晚,韩家的晚食没有乐姐儿的影子,都很不习惯,商量着明日大早去接她。

乐姐儿睡在李老爷子和徐氏中间,开始很乖,还亲了亲二老的脸颊,盖着她自己的小被子睡得香甜。

子时刚过,乐姐儿就开始不老实了,脚丫子蹬来蹬去,红底黄花的小被子被踢开了,徐氏起夜时候发现了,伸手一摸,还好还是温热的,没有冷得冰凉,应该才踢了被子,徐氏又仔细地为她盖好,掖好被角,再次进入梦乡。

乐姐儿并没有因为重新盖上被子就醒来,反而睡得很香甜,不知道梦里是不是梦到肉肉了,小嘴张合间,一丝银丝留下。

第二日清晨,上了年纪后睡眠变少了,老两口早早醒来,李老爷子也去院子里锻炼身体去了,韩老太爷教了他一种强身健体的太极拳,正适合他的身子骨,柔中带刚,刚中并柔,徐氏则去厨房做饭去了。

想着外孙女在这里,徐氏还特意做了灌汤小笼包,蒸了一大笼,还能给昌哥儿留些做点心,肉馅是蘑菇和野猪肉炒制的,特别鲜香。

在隔壁房里睡觉的乐姐儿大概是闻到了香味,小嘴吸了吸,揉了揉双眼,一股脑爬起来,准备自己穿衣服起床。

“咦,这里怎么湿湿的,嘻嘻,肯定是外祖父尿床了,真是羞羞呢。”小家伙自问自答道。

然后,自己慢慢穿好衣服,趴在床沿上,顺着床沿溜下去,趿了自己的小棉鞋,开始往屋外走着。

徐氏擦了擦手,正准备进房叫她起床,居然发现她自己起来了,还穿了衣服,虽然夹袄的扣子乱了次序,打错了亲家,这已经很好了,毕竟她还是两岁小儿。

徐氏蹲下来,抱着她在房檐下的小木凳上坐下,给她重新整理好衣服,穿好棉鞋,又给她梳了羊角辫,头顶立着两个羊角,在头上打来打去,十分可爱。

李老爷子也锻炼完了,爷孙俩携着手去厨房外的檐下洗漱,徐氏去房里收拾床铺。

翻开乐姐儿的小被子,徐氏就发现了床单上那滩不大的印迹,还有些温热,估计是早上才尿上去的,又把床单撤下来,待会儿并着脏衣服洗了。

冬日,都是七八天才洗一次衣服,袄子都是一年才洗一次,平日洗的衣服都是外面套着的双层外衣。

早上吃饭时,乐姐儿还郑重其事地给她祖父说,让他不要尿床了,还说自己都不尿床了,要羞羞祖父。

徐氏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却没有反驳,揭露乐姐儿的“恶行”。

李家刚吃完早饭,韩敬忠就来敲门了,他是家里最想女儿的人,故来接她。

徐氏去开了门,又给韩父说了今早乐姐儿的尿床趣事。

“忠哥儿,你不知道乐姐儿有多鬼灵精,估计是昨晚喝多了山楂水,早上没憋住就尿床了,偏偏还不肯承认那是自己尿的,还说是她外祖父尿的。”

韩父听了,也忍不住笑了,平日来都是把这些糗事推在她二哥身上,如今居然推到外祖父身上,真是个熊孩子。

徐氏又问他用过饭没有,得知他还没吃饭,又去厨房里盛了地瓜粥,添了蘸酱,让他坐下一起吃饭。

韩敬忠害怕岳母家做得不够多,自己饭量大,待会儿二老饿着肚子就不好了。

徐氏笑骂道:“左右是一家人,不过是些粥食小菜,你倒是跟岳母家见外起来,昌哥儿和乐姐儿可没你这么怂,吃食上从来不拒绝的。”

李老爷子见了,也发话让他坐下吃饭,吃完了再领乐姐儿回去,给她添个无袖的褂子,今日已经开始下雪了,空中票这些小雪,害怕冻着他的宝贝金疙瘩了。

乐姐儿天资聪颖,李老爷子教她的礼数能很快的学好,又是个精灵剔透的娃,虽然皮了些,也被他归结为活泼可爱,平日在几个老人膝下承欢,给他们带来了无数欢笑,本来孤独清冷的晚年也温馨起来,平日最疼她的就是李老爷子了。

李老爷子是当家人,自然最有发言权,一声令下,韩父就老老实实地坐下吃早食了,不过岳母做的灌汤包还真是最好吃的,皮薄汁浓,肉馅特足又鲜香,怪不得闺女乐不思蜀,不想归家。

吃完早食后,韩敬忠把乐姐儿裹在自己的大棉袄里,父女俩在小雪中慢行回家,期间还能听见乐姐儿奶声奶气地问韩父昨日给她买吃食没有,父女间哪有隔夜仇,昨日还不喜欢父母丢下自己的乐姐儿,今日就和她爹爹和好了。

韩李两家间铺的是青石板路,不过片刻,两人就回到了韩家,韩敬忠又拿出昨日买的糖葫芦给她,小人儿立马欢声笑语,开开心心了。

下午,徐氏过来闲坐,带着针线篓子,又说了乐姐儿的尿床趣事,张氏和李氏也捂嘴笑个不停,不过众人都瞒着乐姐儿谈笑,要是她自个儿知道了,不得闹小脾气才怪。

乐姐儿在她屋里和红霞一起玩耍呢,红霞把乐姐儿带得很好,主仆二人倒更像姐妹。

今天才十一月初三,却已经开始下雪了,比以往早了十多天,瑞雪造丰年,地里的虫子一定都会被冻死,期待明年有个好收成。

邻村的马河村,也开始下雪了,勤劳的村人还去周围的山上,砍枯死的树回来当柴烧,准备过一个温暖年。

马河村不像宁川村,靠着种瓜果换钱,马河村更偏向于种棉花和芸苔菜,因为村里有个私人香油作坊,每年都要收菜籽,棉花则是卖到镇上或村子里弹棉絮的匠人那去,匠人再做成棉絮或是弹成松软的棉花卖钱。

马河村守着众多水田旱田,地势较平,烧的柴火都是庄稼杆子,或是从很远的山坡上打柴,每日一去一回都是整天时间,像棉花杆子都是挽成小把,打成柴捆,留着冬日下雪烧,引火的茅草也要在秋日就打足。

于家村的历史不足百年,是北昌镇形成后,几家姓于的外来人家搬来,经过几十年的联姻嫁娶,慢慢形成了村子,虽然不比宁川村人口兴旺,也有一百多口人。

于家村离北昌镇不过两三里路程,河流池塘较多,村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卖鱼,除了养鱼,就是种藕和菱角,村子里处处是池塘,小孩子都是从三四岁就开始学习游水,身子骨最是灵活健康。

宁川村也不差,背靠大青山,小孩子经常捡柴火、扒拉山货,身体也是不易生病的,宁川村虽然离镇上远了些,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却是最安逸踏实的。

三河村亦不缺水,加之田土肥沃,地里种的都是粮食,家家户户也是有菜园子,只是没有宁川村的菜类丰富。

几个村子之间也有交易,其它村子要去宁川村买菜秧,宁川村等得去于家村买鱼苗,两个村子又都要买马河村的棉花和香油,于家村还得去三河村买粮食,如此,四个村子倒是生生相息,密切相关,男女嫁娶上也是紧密联系。

--------------平平淡淡的种田生活,其实也不错,虽然苦了些,却过得踏实,心灵不会因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飘散而无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