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教育育英才
42432400000021

第21章 思想政治教育(14)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和社会丑陋现象,会不同程度地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强化了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

(三)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荣辱观教育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找到切合大学生实际,能够为大学生接受的实现途径。我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1.以提高大学生辨别荣辱的能力和意识为切入点,加强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知荣明耻、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省自律、知耻改过,明辨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主动的人生追求。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大学生的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所以对大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我们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典型引路,通过课内课外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通过感化、熏陶等途径,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激励他们向先进看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帮助他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自觉运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过硬的本领提高自身实力。

2.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拓宽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教育。政治和思想品德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充分加强“两课”教育,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我们在“两课”教学中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回报社会、遵守公德、健全身心。拓宽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暑期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生产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反思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校加强了校级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建设,编印了《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读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我院每年一届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已经成为我院的品牌栏目和学生发挥文化素质特长的舞台。

另外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使广大教师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言行、知识和才能。教师只有真正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灵活的教学艺术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具有融理想、信念和教养于一身的强烈的人格力量,才能教育培养出新一代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先后制定了《绵阳师范学院教师守则》、《绵阳师范学院教师职业道德条例》等规章制度。通过教研活动、政治学习、工会活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把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坚持教师严格履行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等六认真教学常规要求,以此影响和带动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健全教风督查机制,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队伍,负责全院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考评,同时学院领导、中层干部等人员每周必须深入课堂听课一节以上,以此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

4.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不仅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为今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环境、对象等都有了较大改变。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总结和摸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集中表现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和不同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一)树立新的德育观

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和理性认识,是先于行动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前提。理念正确与否关系到创新的成败。德育方法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独立修改和内在需求等因素,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进行呆板的说教,过于凝重,过于“规范”,又过于封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现代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力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因此,我们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德育的载体,就是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成为德育的载体。这样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承载德育信息并且能够被教育者所操作;②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目前,由于德育明显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向,新兴的教育的主客体身份,新兴的社会发展态势,需要创造覆盖面更广、承载思想信息更多、更加重要便于工作便于操作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上以说理、灌输为主,途径主要是家庭、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了,除了说理,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的教育。我们借鉴国外高校德育关于思想教育渗透性方面的一些做法。比如,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成为思想教育的载体。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体育等科目自不必说,甚至连数理化生这样的自然科学课程也渗透载体,思想教育方案的可操作性。通过让受教育者亲身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教育,达到提高认识、培养感情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比如旅游、参观组织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等,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使道德教育超越认知领域,即不要简单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对善恶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达到这一目的必然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三)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德育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宽松健康、积极向善的环境来发展人,所以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校容校貌、宿舍、教室、图书馆、教学和生活设施等;软件指校风、学风、校训、学校的历史、传统、名誉、师资水平、制度等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切入点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而言,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好品德的,是校园文化活动,因此我校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栏、校史室、校刊、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常常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系列活动。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包括文娱、体育、美术、文学、电脑、制作等方面,以便让不同爱好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良性竞争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由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我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还正确处理好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以优良的校风陶冶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显著效用是省时高效,使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审美、赏美和创造美。学生在这个独特的感受“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出的是非对错。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实际上是种创造性的思想教育能力,它以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成创造性的工作,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自如的调控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能处处为人师表、热爱生活、关爱学生、责任心强、勤于钻研、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老师。这种老师往往是成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因为教师本身向学生传递的就是真、善、美的信息,学生在这些信息的熏陶下,会产生仿真、向善、亲美的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的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谈话的“美”,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这些知识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语文学、传播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只有在丰富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在与学生交流中让学生折服。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观念之后经过内化,日后就会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有自如的调控能力。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操纵着德育活动朝既定的目标发展。要使思想教育活动能顺利朝向既定的目标,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好的调控能力。而教师要具备很好的调控能力,就要熟悉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然后以自身饱满的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