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对大学生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具体渠道是:
(1)首先要将传统体育课单一重技能训练改革为既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又适应大学生个体的愉悦身心、增强体魄的活动。
(2)其次应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支持与引导,尽可能与个人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相结合。
(3)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咨询,并使其掌握一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方法。
(4)以贯彻《学校体育健康标准》和开展“亿万学生阳光运动”为推动,开好全校师生的运动会和新生田径运动会,增强大学生体质和奥林匹克精神与团队精神。
第五节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当代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智商(IQ)+情商(EQ)=人生成功。这个公式较好地协调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情商理论创始人丹尼尔o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所谓“情商”,大致包括五种能力,即自制能力、自知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待人能力。
根据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从现代发展特别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的实际出发,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常重要:提高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在竞争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使其学会竞争,勇于竞争;塑造良好习惯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起,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培养自信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情绪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精神过度紧张现象时,能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接受受挫意识,培养学生受困遇挫时不自暴自弃,不向命运低头,蹶而能振的精神,有坚强的毅力,耐受挫折,善于使心理平衡;加强团体合作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体协调和合作意识,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能尽快进入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学生积极与人交际,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挖掘创造意识,利用选修课、学科竞赛和开放选修实验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兴趣爱好,造就他们一定的特长,体现他们一定的创造才智。
首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完整、强大的自我价值体系,在这个自我体系中,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处于这个系统的最高层,起着统帅作用,人生目标的确立与否决定着人的活动方向、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社会心理学认为,价值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力都来自于人生的理想与目标,因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其中,通过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指导他们如何将大的人生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付诸行动,鼓励和肯定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自我探索的想法与行动,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的目标的实现去接近人生目标,从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与成熟。
其次,突出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使他们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是仅仅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知识的灌输就可以奏效的,如果我们只是教给学生什么是自尊、自尊有什么特点、如何提高自尊水平这些知识就期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尊是不可能的。因为建立积极明确的自我概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其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是一个知、情、意协调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去实践、体验和感受,因此让大学生对成功、爱、尊重有所体验和感悟是自尊教育的关键。
我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爱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延伸和补充到学校、系院和班级,让爱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关心和公平、公正对待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都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需要、选择与追求,甚至有原则地宽容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并鼓励他们学会自律和自我尊重,让他们体验被人尊重的价值感与喜悦感,体验自我尊重的自信感和自强感,在对爱和尊重的体验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与喜悦,发展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爱、自律、自强内驱力。努力实施我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渠道是:
首先,将阅读经典艺术作品作为构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途径。
针对大学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过分功利化而忽视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被压抑,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的不良倾向,我们组织大学生大量地阅读、欣赏艺术作品,这是获取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吸纳经典艺术作品中大都蕴涵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流淌着动人的人间真情,无论是崇高的人格、美好的感受、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自我实现的人生典范,都可以在经典艺术海洋中寻找到可以借鉴的精华。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便捷并全身心地投入艺术的海洋中,让他们在审美创造中感悟艺术的真正魅力,感悟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引导他们对人生及社会意义的正确且深入的思考。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积极而良好的性格教育和熏陶。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和正确地对待社会。将他们培养成性格品质优秀的品学兼优生,帮助他们改变以往的消极性格特征,发展其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形成良好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提升、自我调试、自我培养、自我完善是其内驱力。同时,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培养宿舍成员的健康心理,陶冶宿舍成员的情操,优化宿舍成员的成长环境,加快宿舍成员由个体化的人向社会化的人的转化过程。将公寓建设成“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的家园”使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六节专业素质教育
中国的传统教育,从隋文帝首创开科取士起,逐渐失去培养人才的活力。成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脱离实际的“唯文本主义”的僵化教育;清朝末年的维新运动和清末民初的改良办学思想凸现了张之洞为代表的保国、保教、保种,富国强兵,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教育思想;民国以后,在文化品性角度的中国第三次文化大融合时期蔡元培等现代民主教育家提出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此后,陶行知先生代表中国的教育实践创新派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方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21世纪的时代要求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才需要,高校要稳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制度。所谓《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制度即将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如实、客观地记录该生在校期间所参加过的校内外课外活动,并跟随大学生走过4年的校园生活。打开此证,用人单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学生有着怎样的履历、参加过怎样的活动、接受过怎样的培训、取得过哪些方面的成绩,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专项记载,一目了然。
大学是以较为系统和较为专业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教育,承担着为全民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高等师范按照时代的需要应“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大西部的大学生素质培养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世界和国内的东部地区,但亟待解决的是不少大学生缺乏务实求真的科学理性精神。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教师素质培养手册》的总序言中指出“逼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允许学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活力”的现象,在大西部高师院校中是不乏其例的。要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就必须在高师院校中大力进行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效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不是给学生嵌入多少知识,而是在每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求、考虑、判断、发现”。第斯多惠的忠告言犹在耳:“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要善于发现真理就必须坚持培养大学生务实求真的科学理性精神,使他们既珍视古今中外已有的科学文化宝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知识的高峰;又不唯经典、不唯权威、不唯名家、不唯尊师,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思笃行、渴求真知、追求真理为最高的理性价值。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将来教书育人要用啥就考啥;同时应改变单一的“闭卷笔答”为灵活多样的考评,以此鼓励学生将学以致用、投身社会实践作为终极目标。是以较为系统和较为专业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办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要,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建立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青年学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体系,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争取劳动、人事等部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政策支持,完善大学生就业准入机制,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并以适当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计划的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6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计划注意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尤其突出“挑战杯”、“三下乡”等具有特色的传统工作项目。计划要求高校要合力打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品牌。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要在高校和地方党政领导下,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群众急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服务活动,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要始终坚持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要认真配合学校开展好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以及军政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辟渠道,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内涵丰富、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从大学生的鲜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使更多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受益。
我校对大学生专业成才教育的具体的渠道是:
(1)首先以成才主体的姿态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6个方面接受学院的引导和老师的指导,策划好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的自我发展规划。
(2)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法,改教师主角、主导式培养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体参与式成才培养。
(3)转变成才观念和应对考试的态度,改“为考而考”为“为用而考”,诚信参加考试,在平时的运用中检查和测评学习效果。
(4)组织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和“希布特岗教师计划”,把专业学习与成才报国密切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