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42794400000007

第7章 “补课者说”,说什么

心理咨询室里,一个女孩伴着泪水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记得我还是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了补课之路,一路走来,直到高三。漫长的10年补课路,今天回想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到了初中,妈妈给我安排的补课更多了。凡是要考试的科,妈妈都替我安排好轮番的补课。从此,我的生活里,不仅没有了寒暑假,而且没有了双休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地我对补课厌倦了,甚至对所有的学习都厌倦了。我只想好好休息,只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

慢慢地,对补课我选择了麻木,选择了无所谓。一次,我去一位老师家里补课。老师给我讲解,给我辅导,我却坐在那里,心里一片漠然,脑子里一片茫然。这当然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老师对我说:你是不是今天精神不好?看我摇头老师又说,我知道了,你是不是心里很不愿意补课?是你妈妈非要你来的,对吧?也是,该休息也得休息两天,要不我们明天休息,好吗?听老师这样说,我没有笑,眼泪却止不住地滑落下来……

三年前,我走进了高中校门。妈妈给我安排的补课,用一个词说可以叫做“变本加厉”。对补课,我心里厌烦,厌烦透了。每到假期,每到周末,一想到我要补课,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说不出的害怕,真的,由麻木变成了一种莫名的害怕。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和妈妈哭诉了自己的心思。妈妈也哭了,把我搂在怀里声音更加温柔:孩子,妈妈知道你不容易,可咱补课10年都过来了,最后放弃了岂不可惜?高三更是关键时刻,你的成绩又不是多好,咱不补课怎么行?

是的,我的成绩确实不好,而且越来越不好。可是,妈妈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我的成绩越来越不好?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的成绩越来越不好,纯粹是补课“补”出来。因为长期的补课,让我对补课形成了依赖心理。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听课越来越不认真,思考越来越不积极,心里想,反正回头还有老师给我讲一遍,听懂听不懂也不怕。而到了补课的时候,我有时那样的麻木那样的厌烦。就这样,我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没有了主动性,越来越没有积极性,成绩自然越来越差。于是,我陷入了父母制造的一个恶性循环:越差越补,越补越差。直到现在,我的分数终于下滑到了年级下游,妈妈爸爸给我安排的补课也就更加“变本加厉”了。唉,我的补课之路啊,想起来我只有暗自流泪……

“与教师一起思考”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女孩抬头想给我一个笑容,但是,点点泪珠还挂在脸颊,迷茫的双眼还盈满泪水。看女孩强作的笑容,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我除了静静地倾听,让女孩的心痛在宣泄中有所淡化,还能帮她什么?

听听这“补课者说”的补课故事,难道应该反思的只是孩子的父母吗?难道我们身为教师的人不该有所警醒吗?

如此剥夺学生们休假的正当权利盲目补课,危害很多。从心理学角度说,最大的危害是补出了学习的“厌食症”,补丢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特征。兴趣对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始动、定向和调节作用。它可以推动人充满热情地认识研究有关事物,从事有关活动,着迷,上瘾,废寝忘食,从而获得极大满足,进而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平时,人们谈到成功,往往会想到“头悬梁,锥刺股”,往往会想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往往会想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不错,成功的道路往往漫长而艰难,坎坷而崎岖,难免流汗,流泪,甚至流血。但是,这绝非事情的全部,更不是事情的关键。成功之路上,还有快乐,还有满足,而且还有幸福。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兴趣能使我们对有关的事物和相应的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接受和深入的探究,并且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满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我们满怀喜悦走上成功之路。

如此说来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学生磨灭了学习兴趣,哪里还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不是很多学生起早贪晚学习却不见成效的心理根源呢?

是的,没有几位教师真的愿意补课,也没有几位校长愿意补课。我在一次面对教师的关于学生心理问题讲座中曾经说过,面对挡不住的补课热,单怪哪位老师都冤枉,单怪哪位校长都冤枉。可是,在补课热潮中,为了少一些推波助澜,为了少一些煽风点火,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哪怕微薄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