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16

第16章 开坛讲课(3)

没等颜路说完,曾点又说道:“老师,他在墙头听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呢,有时还爬到大树听。我们读诗经的时候他也悄悄跟着读……”

孔子听了,心里连连疼惜,如此好学弟子实在难得可贵,于是替禾兔拍净了身上的尘土,问道:“你为什么不前来拜师,在坛前听课呢?”

禾兔受宠若惊,跪倒在地,道:“我在先生您开办杏坛的时候就很想拜您为师,只是我家境贫寒,连拜礼用的贽雉也拿不出……怎么敢求先生收纳。”

孔子亲自扶起了禾兔,对他说:“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应该享受尊贵的,那样的生活只会令人懒惰骄傲,只有经过了艰苦和磨练的子民,才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学习的机会。我收徒弟,从来都是不看身份的,贽雉不过是形式而已,不用在意,如果你愿意,就留在我的门下,好吗?”

禾兔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真正成为孔子的弟子,心里既兴奋又激动,连忙再三跪谢,行了拜师之礼。孔子又觉得禾兔的名字中带有畜称,不是很符合礼节,于是就给他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冉耕,字伯牛。有了新的名字的冉耕高兴地谢过孔子,和颜路、曾点他们乐呵呵地坐到杏坛前的弟子中去了。孔子弟子冉耕孔子弟子原宪

孔子之前的学校都是官办的,受教育者都是贵族子弟,一般老百姓的孩子是没有资格进学堂的。孔子创办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使普通老百姓的子女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种学校就叫“私塾”。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贫富贵贱和国别的限制。他的学生中,有鲁国的颜回、陈国的颛孙师、齐国的公冶长、宋国的司马牛、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还有一贫如洗的原宪、富商子贡、贵族孟懿子、野人子路、盗贼颜涿聚等。

【子曰】

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启示】

孔子说,教育是没有贫富、智愚、地域、国别等等的区别,只要想学,行拜师之礼,我都会教他。他的学生中,上至贵族,下至农民或者商人的子弟。在一个人分三六九等的封建社会里,孔子能够提出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上至贵族,下至农民或者商人的子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魄力的。他的这种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思想和理想,我们至今还在努力实现。

三、杏坛盈虚

孔子的私学办得热气腾腾,几十名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六艺”,就连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也成为孔门弟子。杏坛的声望在鲁国越来越高。这一切,无形中对季平子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一天,季平子对少正卯说:“国君和孟僖子都支持孔子办私学,若孔门弟子一旦形成政治势力,会有损于我的前程。你看……”

少正卯当即说:“孔子办私学已经国君下诏认可,名正言顺,大人不能下令取缔。由您老支持,我出面办官学,不是照样可以挤垮杏坛吗?”

“就这么办!”季平子与少正卯又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